《语文基本功大赛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本功大赛试卷.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语文基本功大赛试卷小 学 语 文 试 卷编号 姓名装订线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b ) 脑髓(su) 内容 (li) 羁绊 (j )B、吸吮(shn) 生肖(xio) 翩然(pin) 发酵(jio)C、字帖(t
2、i ) 戏谑(xu) 搭讪(shn) 愤懑(mn)D、剖析 ( pu ) 悄然 (qio) 奖券 (qun) 劲敌 ( j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勉为其难 扑朔迷离 千头万序 吐故纳新B、磐竹难书 原形毕露 荒谬绝伦 修葺一新C、和衷共济 螳臂当车 再接再厉 觥筹交错D、提纲挈领 垂手可得 野心勃勃 如梦方醒 3下列单纯词中为双声连绵词的是( )。A、芙蓉 B、窈窕 C、玻璃 D、忐忑4“六书” 中属于用字法的是( )。A、指事、转注 B、假借、转注 C、会意、假借 D、象形、假借5. 与“鼎”字笔画数相同的是( )。 A、舞B、随C、湖D、率6下面成语中加点字解释不恰
3、当的是( )。A、 不足为训(典范、准则) B、不屈不挠(弯曲) C、 出言不逊(退避,退让) D、飞来横祸(意外的)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C、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支援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4、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D、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9对下列句
5、子重音和停顿的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和 “中国”都可做重音处理,但强调的意义不同)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停顿分别在 “不传”、“无惑”之后)C、晚上,我在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是语法重音,表示性状程度)D、我看见她笑了。(此句不同的停顿,表达不同的意义)10“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借代1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青蛙醒了,“呱呱”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B、我在看他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野猫C、语文周报杂志社将于暑假期间
6、举办神龙杯书法大赛。D、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他非叫我再去看一次有什么看头啊!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人物、地点。B、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代表作。 C、关汉卿与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D、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灰姑娘白雪公主等都是安徒生的童话作品。13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阅读总量是( )A.25万B.40万C.100万D.145万14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的表述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努力建设开放而而有活力的语文
7、课程(4)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 (1)(2)(3)(4)B、(3)(4)C、(2)(3)(4)D、(1)(3)(4)15“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的“不教”的?(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D.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二、填空题(30分)。 1、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是记叙、 、 、 、 。 2、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3、请写出杜甫望岳的颔联: ,
8、 。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 , , ”;第二种境界是 “ , ”;第三种境“ , , ”。(每空2分)、补充谚语或歇后语:曹操败走华容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 。、仿写句子: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归”的牵挂;幸福是 ;幸福是 。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必须面向 ,使学生获得 。9、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首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10、阅读是 、
9、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 和评价的能力。 三、阅读题(15分) 走出地平线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圃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圃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
10、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干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
11、你周遭的地平线。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
12、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
13、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1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4分) _ _ 2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答_(2分) 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居高临下”,形成了地平线。 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3分) _
14、_ 4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 (2分) 5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答_ (2分)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延展,“圈子”会扩大,但它永远存在。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6下边的诗句中哪两句可以用来揭示本文的主旨?(2分) 答_和_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
15、后禅院)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简述题(10分)1、请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五、案例分析题:(15分)请评析以下教学案例。某老师在四年级教学燕子,当下学生把“小圆晕”读成了“小圆圈”时(“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圈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细心的
16、同学指出这个错误后,老师面向全班提问:“为什么这里用小圆晕而不用小圆圈?能换成小圆圈吗?”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晕”是指“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圈”后,老师适时地出示了日晕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品出了燕子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就像七彩的日晕那么优美、灵动。小学语文基本功测试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B 5、C 6、C 7、B 8、A 9、B 10、D 11、C 12、B 13、D 14、A 15、B E二、填空题 1、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2、半亩方塘一鉴开 为有源头活水来 3、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4、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
17、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不出所料 恶语伤人六月寒 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答案不唯一,但必须引用古诗句)8、全体学生 基本的语文素养 9、 孔子 启发性10、收集处理信息 获得审美体验 学生、教师、文本 感受理解欣赏三、阅读题:走出地平线1“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2D3说明地平线是一种心理“视感”,是一个功与过的双面体,不断地超越它,就会有不断的进
18、步。4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只不过站的高度不同,视点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5C 6B D四、简述题:1.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素养是基础,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所创新,创新又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 语文课程标准从方法论入手,对语文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并遵循“统一”的思路,对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评价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二者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
19、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五、(1)执教者凭借教学智慧,紧紧抓住学生错误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及时、有效生成。 (2)教师对教材解读细致,反映敏锐,看到了学生读错课文的教学价值,敏锐地发现学生读错的原因是尚未理解意思、 没有体会到文章用词达意的精确及生动。 (3)教师作用发挥得当:发现问题后没有包办代替,而是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理解, 最后适时评价、总结,画龙点睛,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