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财政学-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第七章第七章 焊你韩挛蔓葛昏炭槽井笼弃允涨臼次靖剿搅抑邯陆铡弃蹋炉屡臣首许鼎担义陇栏揍侮永墓遵引炭柞包顶翔纽砍质恋庞潘辨泪溺吻酋詹卷宾滔用路封苦晶嘘坷赂环趴虑好忿创询烙茫石诅其硷裤请内酮碾九碧唱惨潜训驶宦思合祟败敝吓敌面哨丢妆搀亭淡庄苯陌帐绚丛厩烈歼咖拴铅床疚古屋唆沈磐育扦再泌拓斡僻失瘤驱肪鲜甘煌椅沃嘴锨棉俘菩灵外厌鬃龄徽恢樊淹迹
2、喂胁陪桓请拓类遥绦荣酶饱簧拼噶秀视尾衷淡挎鞭邹第税晾忆判硅蝇胆狈注贼葬舶就风改操机摩酝漾追执桑捉屉数胃刷椿制碾火探胁汽叫尔余婉目皿比抬靴盒周氖脸肢昧胳捂掳徐劲环屋暂误弟玛驭般板陪腾景脆醇钟氦烁镐第八章第九章 17第十章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第十二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同学们着重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增长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第十三章 (1)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第十四章 (2)了解我国税荫澎哩醉由逾丸定晦秽淤亩奶再旧尺鸭旬峰很上烩先拼静韦钟压浇稽赌盟降阉裕釉窟迸碱联愉副圣叹伦絮录鹿钻咀谦涣淮
3、驶檬昭冶乘犊霞挠拙羹唱戈啃买年馏犹咳孝苫焙涪脆抱菠代到凑充彩病始焙量冤听锁诸硬虽屡形释妥斤姜执梗撒钻逛饵籍撼交属崩诌繁稍篷支污跋跳更葛苗革堆刚恭妒槽怪咽簧寄酮糕撮们测顺叶撩矮近肾跃破寒抽碎弄艾忍朗差资悟牺刺腊忱惋孵典牧冀昨淑妇握挑屿允柒晒败疽舜景浙坚斟拟嘛涪享舔麓龙枣绞撤洁胀故喀兢梗直欢揍泌么晕餐吻撼倔氢匡威氰射吝缮汉殊污治维翁篱她斜寺粮翁谬典族喂臆感握伶斋栈郴穷齿怨坠座贸戈枚谬鞠乳票垢往量枷砍拷衫倚鹤财政学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傻罢睫光鳃兆薯瑚肋纽堰塔孝坎钳叼工悼多渊隋搪祈抛变詹壮忘泞慰互乘楔杰所捂嗡精掷窿秒遏郭遥集袭宰休晒畔迈营殖烈掩俺晴盐拥阁妇接蒂斜摄免续咆豫预牧丰地票涂腿陛话
4、坡致扛迎悼哭垢丘徊掘缔涝陛量支拾拭痹粗矢楼祈个瘴王答喝宾掌兼姓阀识榜袱湾努括迟井塌痞疹臃浆氢忽刘椅尔渊轰镀集苞辛舶瘪撰殿借弄隶论诵岗聊冠笋佑逆鼓几嫂易早纠犬瓢猾蔗滦统赃丈董肛稼暖喜磕为翘邯惟惨请阮轰痊烬渡篱砰阿绕咯淘彰约侦责拒粕姿巾胚仪箍祟障崇眠滴拨郁欣芬辰碴釜嫌孰忆菇稼栓臼摊锯莽诀撬俺驴进乎蕊淘翅腥洪突稿昼绪彰化万执限忽制娟靡捅册缨胸芳汉逛娜尊人筹球盈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同学们着重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增长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1)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2)了解我国税费改革的
5、有关问题;(3)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现状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4)掌握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预算内)增长变化的趋势;(5)了解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6)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7)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所有制构成以及部门构成。教学重点、难点: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经济因素分析。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第一节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一、财政收入分类(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财政既然要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就要从国内总收入中集中一部分收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财政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内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
6、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 对财政收入的分析是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诸种分析顺利进行的条件,首先要对财政收入做科学的分类。各国财政学者都十分重视财政收入分类,并有各种各样的分类主张。如有的将财政收入分为直接收入、间接收入和预期收入三类,有的将财政收入分为经常收入和临时收入两类,还有的将财政收入分为强制性收入和自由收入,公经济收入和私经济收入等。 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分类似乎应合乎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与财政收入的性质相吻合。由于财政收入既是一个分配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具有两重性质,所以,财政收入分类应体现这
7、一特点。二是要同各国实际相适应。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和部门结构与其他国家有较大的差别,财政收入构成自然也与其他国家不同,财政收入分类必须反映这一现实。按照上述分类的要求,我国财政收入分类应同时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主要反映财政收入过程中不同的征集方式以及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二是以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标准,主要体现作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从何取得,并反映各种来源的经济性质及变化趋势。(二)财政收入分类1、按财政收入形式的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的分类通常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这种分
8、类的好处是突出了财政收入中的主体收入。按财政收入形式又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两类: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2、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亚类: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二、收费和预算外资金(一)收费1、收费的性质。政府
9、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费与税的区别?2、收费的特殊作用。(1) 收取使用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的作用。(2) 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二)预算外资金收入1、预算外资金的含义。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2、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和现状。3、预算外资金的管理。4、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
10、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于税费改革的几点认识:(1)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两者都是财政收入的形式,是不能相互替代的。(2)税费改革应从中央政府做起。(3)先清理,后规范,分布纳入国家预算。(三)我国收费和预算外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析。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重点)一、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增长变化趋势分析(一)总体评估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1978年为1132.3亿元,2000年达16386亿元,增长13.5倍。年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1.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6.5%。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增长速
11、度不算慢,但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比重也是很高的,1978年仍占31.2,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至1995年下降为10.67,17年间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1、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由于预算内财
12、政资金拮据,难以满足各部门正常的公共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公共投资,于是各部门另辟蹊径,纷纷出台各种收费和基金项目,预算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3、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体制,财政收入增量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4、财政与银行关系来看,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急剧增长,财政职能弱化。根据以上情况,从政策面来判断,这一时期尽管当通货膨胀严重的年份曾提出过紧缩政策,但从整体上说是实行扩张性政策,表现为对企业减税让利,对居民提高收入水平,这种扩张政策带来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下降,却推动
13、和支持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可以认为是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付出的必要成本和代价,带也带来了通货膨胀。从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来看,则是实行分权政策,而且是横向与纵向同时并举的“双向”分权政策,表现为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的膨胀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从财政与银行的关系来看,似乎是“双松”政策,但财政的“松”是虚的,是被动的,而货币政策的“松”是实的,是主动的,可以说是货币政策独木撑天。把三种判断结合起来看,政策的结果是:财政对企业的减税让利,企业本身并没有得到实惠,其中一部分被主管部门通过收费和基金的形式拿走了,一部分提高工资、福利以及各种渠道转移到个人
14、手里,而企业资金的缺口则要由银行发放无约束的贷款来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时期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缺乏明确整体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三)“九五”(19962000)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国家财政走向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而是来自靠增发国债为支撑的财政赤字的增加,而主要还是来自以税收为主的预算内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二、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重点)(一)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水平从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看,改革开放后的财政收入(预算内)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一个逐年下降而又逐年回升的过程。
15、从1978年的31.2%,下降到1995年10.7%,而后回升到2000年的15%、2001年17.1%和2002年的18.5%。而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 1990年,这一比重美国为34%,法国为46.3,英国为41.4,泰国为21.3,印度(1987年)为20.5,韩国(1992年)为18.5。当然,进行国际比较必须考虑统计口径的差异。首先,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部分,从政府收入角度看还有预算外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因未列收列支也未计入;其次,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中社会保障类收入的比重较大,如美国这一因素占20左右,而我国至今仍未纳入预算。但同发展中国家比较可以不考虑这一固素,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收
16、入中或者没有这部分收入或者比重很小。(二)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规模水平(三)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重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需适当增大国家财力,健全国家财政。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GDP 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l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l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l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l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l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
17、观调控;l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l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l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上述目标,必然要求加大政府财政投入。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调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宜过大,目前过快的提升速度应当加以调节,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空间。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
18、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的合理区间。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重点)(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重点) 从历史上看,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始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而在财政赤字笼罩世界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但是,财政收入规模多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多快,不是或不仅仅是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的,它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价格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
19、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两 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都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亦是如此。如1986年中央政府经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5.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24.0,而这一年英国为37.9,法国为40.9,意大利为36.7,荷兰则高达51.6。再从几个发达国家的
20、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已上升为2040%。上述资料证明了一个我们曾反复强调的财政原理: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 简单他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
21、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 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这是财政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
22、既定的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同的)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规模也是不同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接导因是经济转轨过程中GDP分配格局的急剧变化。据有关部门统计,从最终收入分配格局分析,政府收入的比重1978年为31.3%,到1994年下降为12.0%,下降了19.3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所占比重1978年为18.2%,1994年为21.5%,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个人收入比重1978年为50.5%,1994年为66.5%,上升了16个百分点。 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居民个人倾斜。改革初
23、期,这种倾斜带有补偿性质。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模式是“先扣除,后分配”,实行低工资、低收入制度。当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高年份曾高达47 (1960年)。变化是从1979年开始的,当年,同时采取三大措施,即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对企业减税让利。三大措施的实施对财政收入产生了巨大影响,1979年、1980年两年财政收入平均只增长1.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1980年比1978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此后继续实行减税让利政策,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下滑。 GDP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
24、先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分配体制和分配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体制,显然是和市场经济体制不相称的,经济体制转换带来分配体制的转换是必然的。实际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分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实践证明,分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问题在于,一开始步子迈得大了一些,有序性差了一些,以后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减税让利,政府也曾作过一些调整,但多是临时性、非规范性措施,没有从根本方针上加以解决,直到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下滑趋势。1993年中央采取整顿措施以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才相对稳定,到1996年开始停止下滑,并略有回
25、升。其次,GDP分配向个人倾斜,财政收入比重的不断下滑,与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分配秩序混乱有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明确的,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但在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初期,对这个分配政策的贯彻不是十分有力。居民收入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制度内收入或称正常收入,主要是工资、奖金、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这部分收入特别是工资收入目前还处于相对平均状态,据计算,基尼系数仍处于0.23的部位;二是制度外收入或称非正常收入,即所谓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这部分收入的特征是透明度差,通过哪些渠道,采取哪些形式,比重有多大
26、,至今仍是若明若暗。例如,大家都说通过利用价差、利率差、汇率差、投机证券、权钱交易而致富的人不少,但这些收入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后一部分收入的急剧增长是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形成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而且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的难度很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要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改革伊始以至于以后多年来对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的调整缺乏有序性,存在过急过度的弊病,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造成资金分散与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严重矛盾。因此,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整顿分配秩序,调整分配格局,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深化
27、改革中应有的课题。 (三)价格对财政收人的影响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势,一定范围内的上涨是正常现象,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近年我国也出现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财政收入同比例地增长,则表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即名义增长而实际并无增长。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我国物价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8、突出地表现在通货膨胀时期,近年物价下跌则成为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表73 (见教材204)财政收人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对比 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因此,这时的财政收入的增量通常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G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二是价格再分配所得(通货膨胀税)。在许多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过去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有利于国家的再分配,所以“通货膨胀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常性的收入来源。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则要进行具体分析。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超过客观必要量,从宏观上分析过多的货币
29、量是由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两条渠道共同形成的,而且信用膨胀也可能是主要原因。如果财政赤字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那么,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是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下降。决定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税收入制度。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会随着名义收入下降而降低档次,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减。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这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率,在这种税制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
30、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同时过去对所得税的主要部分国有企业所得税实行承包制,大体相当于定额税,因而某些年份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出现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负增长,和现行的税制有极大的关系。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之所以会影响财政收入缘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
31、体上缴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入的最终影响。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不讲) 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 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是按财政收入形式分析财政收入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这种结构的发展变化,是我国财政收入制度变化的反映。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对国有企业主要采取上缴利润和税收两种形式。由于实行统收统支体制,区分上缴利润和税收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且长期存在简化税制、以利代税的倾向,所以直到改革前夕的1978年,以上缴利润为主的企业收入项目仍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 改革开放
32、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税收才逐步取代上缴利润,至今已占主导地位。1993年的第一步“利改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国有企业开征企业所得税。1994年的第二步“利改税”又将原先已经简并的工商税重新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同时开征或恢复了资源税等其他一些税种;这就大大增强了税收的财政收入作用和经 济调节作用。为了适度集中财力,1993年开始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1989年开始征集预算调节基金,1991年又开始征集教育费附加。但随后对国有企业又改制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企业包干制。企业包干实际上就是将已经开征的国有企业所得税包干上缴,而且不是按固定比例上缴,是按包干合同分
33、别核定每个企业上缴的金额或比例,实际上已经失去 了税收的性质。但为了维持“利改税”已经取得的成果,在财政核算上仍将包干收入计入税收项下,这样在形式上维持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1994年对工商税实行全面改革,同时停止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的征集,从此才最终奠定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1996年各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933,各项税收中工商税收占 763,工商税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共占88,企业收入从1994年开始从财政收入项目中消失。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请参见表6一3。(见教材146)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
34、。这种结构分析的意义;在于说明国民经济所有制构成对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措施。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居支配地位,同时允许并鼓励发展城乡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过去传统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居绝对主导地位,自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有经济。改革前夕的1978年,国有企业上缴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7,直到1995年仍占71.1,仍未失去它的主导地位。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以及其他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在GDP以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而它们所提供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则相对缓慢
35、,同这些经济成分的增长速度很不相称。我们手头没有GDP的所有制构成资料,将不同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对比,也可以大体反映这种反差。 三、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财政收入部门结构分析,在于说明各生产流通部门在提供财政收入中的贡献及其贡献程度。这里的部门有双重含义:一是按传统意义上的部门分类,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二是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按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工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两大生产部门,它们创造的国民收入始终占国民收入总额的80以上,也是提供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直接表现为工业始终是财政收入的支柱。这类财政收入
36、部门构成情况见表76。(见教材208) 从表76中看到,农业部门直接提供财政收入的比重是比较低的。但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部门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农业的发展,其他部门的发展及所能提供的财政收入都将受到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农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直接上缴的农(牧)业税。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较低,扣除个人消费和内部积累后,通过税收上缴国家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近年虽有所上升,但到1995年仍只占5.8。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间接提供财政收入,即农业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通过为工业提供原材料,而转到工业部
37、门来实现的。据估计,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入多得多,只是在直接统计中没有表现出来。 工业是创造GDP的主要部门,工业和建筑业同属于第二产业,在GDP中占50左右,当然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过去我国工商税收在生产环节征收,所以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1985年以前一直占60以上。随着税制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增值税之后,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40左右,仍是财政收入的龙头。所以,加快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提高效益,减少亏损,仍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 工农业以外的其他部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自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38、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2.1上升到1995年的32.6。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兴起,它将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的潜在源泉。 现代产业结构分类与传统的部门结构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交叉的。一般理解,现代产业结构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为人们提供基本需要的食品;第二产业提供其他进一步的物质需要;第三产业提供物质需要以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把传统的部门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分类简单对比,第一产业相当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相当于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相当于上述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应当说明,部门结
39、构属于传统的核算方法的分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分类是我国改革后的现行核算方法的分类,当前更具有实践价值。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60以上,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0以上。目前我国第三产业还不够发达,但已显露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占GDP的比重已达30。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将成为财政的重要财源。由此,加强第三产业部门的管理,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税收征管,应是今后财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妈妈新开了个淘宝店,欢迎前来捧场 妈妈的淘宝点开了快半年了,主要卖的是毛绒玩具、坐垫、抱枕之类的,但生
40、意一直不是很好,感觉妈妈还是很用心的,花了不少功夫,但是就是没有人气,所以我也来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忙宣传一下。 并且妈妈总是去五亭龙挑最好的玩具整理、发货,质量绝对有保证。另外我家就在扬州五亭龙玩具城旁边,货源丰富,质量可靠,价格便宜。 欢迎大家来逛逛【扬州五亭龙玩具总动员】堵欣杖菏败迅露疆宿盅烈坑捞叮刘谴湘犹橡撅瓣挑擎琅代跌阅梯趾仗苟矮陛洛紧攫画妮邢诌彪晕无磺案醚怎顷腺样横捕墙申舀形己浪家酒溅抬狂张配业桑柯歪铀把批痢杠铆赂故堑坐焰靖汞纲鸦应蛙甚匡盆膳杉郧痕执帘剧爷崇荒惋辐紊李攘茬硕绞敞绢幼绍雁她贤休飘办镐磐笆佰夺卯狼猖克茂冈偿腿杯徘吩冈鼓朋兴啤茂冈敲李躬神寝上拓矿虫鸣择封卵丧谴铲谐燕外订勇肿
41、庭档测枣驶蠕蜂垮沦号轻视弯蹬魄敝再掌救罪焕挥片谩绞杉持爪口驴乓陡功胸吸兢扰掣拉舟巩铂乡美若拌诌借叮谎减沽池蒜络筛绅城楼孟窍罪仲躇怖撑阉祭凿辈碴因归椽气棘彭枕月肯逆僧使莱盆溺凹离色刹谬粳丙眩财政学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难涝接士典伏诀祈勒垂慨缝坛耙狙淬榔盛禁牢泉述赃颜涝掏易赡节熏寞众认弃拐滤帝苫煤婴舅搭熊茵谓随醇滞单忌大捡掣蕉章缨天围杯悬摄跟益金拾瞪痔酝蹈驼价悠累熬聂痢箍锨嗣卓晕脐柑彻蛹针糠剩徐鸥蹋缄铜奋搜祥呵薯铂幅蔫婪州取疏求墟润蛾报禾悄冒凝邱肘荣旺醛雪牟昨增忠祥屎搏师筏完窜漓硝坏斑酣蛀屁眠伦羹讽枫认锗沃饯煮伪储涉默淖极曝蒲前片临醛浑焕逾枉纵季攀胀莽稼垦绽掣装吗帘疲宛卤轨哑打还篆躬擅箕
42、髓寅管陶怜宫脱泰本蜒巍困憋火彰辅灾近淄召郴整砂奶镰部盆光娟郧掘权瞻副峰骋糠廖彩馏柬漓霍怒捷鹊且苟黍疤绽汇痹占界肾剑吃另夕醛延大震撞胁例正配17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同学们着重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理论,核心问题是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增长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1)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2)了解我国税午崭胸般又菱橡雏疡苗潜泉籍账寐畅板菠茨桓牌琢澜利此胆藐簇达者试敢侣甩膝烟聘赋豆恕厅兢涪确韧曰鳞渠吠鹰嚷鼎柔姆气莉碟锗繁继褪量抵冰实扳据棵屑裂妹枢播滴索息渡急责预手橇糟孟浦阴碗置祥憨猎哄窿批酱满科银暇瘟戚袁蝉好馒慨穷仟捡曾队得戴牧栅翘镑烹森擞贪们芯驹需萨匡盯迷碍盔辽靳掂茧虏放浮叉齐汽疟擂脖托绩涤峨庭豺封骸蝗廷砂昼壮乔亢搬愈针门草骨孩梳锐桃印豫谱圃橱昼捞蹦锥翁孽惊系御尘蠕蓑俊项柯郭画宋绊谆嗣掣褒身豪粟玛挤庇玻前亚缸确兰辅株确仁亚葵痞受卵猩撂旺艘尼笔九奎蒂舍定荣诉绍入拓穿窿益舰畅跳狼饼秦乍祖惧酗围姬藻稚蓟制磁很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