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目录1.引言.32.原始资料和数据.33.电路组成和分析43.1工作原理43.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53.3晶闸管的选型.63.4参数计算.73.5二次相电压U2.73.6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84.触发电路的设计95保护电路的设计 .105.1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105.2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115.3过电流保护.116.缓冲电路的设计127.总结14参考文献 .15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摘要:可控整流电路技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极广。如调压调速直流电源、电解及电镀的直流电源等。把交流电变换成大小可调的单一方向直流电的过程称
2、为可控整流。整流器的输入端一般接在交流电网上。为了适应负载对电源电压大小的要求,或者为了提高可控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一般可在输入端加接整流变压器,把一次电压U1,变成二次电压U2。由晶闸管等组成的可控整流主电路,其输出端的负载,可以是电阻性负载、大电感性负载以及反电动势负载。以上负载往往要求整流能输出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直流电压。为此,只要改变触发电路所提供的触发脉冲送出的早晚,就能改变晶闸管在交流电压U2一周期内导通的时间,这样负载上直流平均值就可以得到控制。 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移相控制
3、、脉冲形成和输出。此外,还有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同时考虑了保护电路和缓冲电路,通过参数计算对晶闸管进行了选型,也对直流电动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关键词:可控整流 晶闸管 触发电路 缓冲电路 保护电路1.引言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直流调速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形式。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可调电压的直流调速系统(简称KZD系统)和旋转变流机组及其它静止变流装置相比,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可控硅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差,很短时间的过电压和过
4、电流就会把器件损坏。为了使器件能够可靠地长期运行,必须针对过电压和过电流发生的原因采用恰当的保护措施。为此,在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过电压保护;在直流负载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在可控硅两端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可控硅关断过电压保护;并把快速熔断器直接与可控硅串联,对可控硅起过流保护作用。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大力发展,该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能变换效率高,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可以比传统方法节约电能10%40%,因此它是一项节能技术,整流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2.原始数据:1、输入交流电源:2、三相380V10% f=50Hz3、直流输出电压:4、0
5、220V5、50220V范围内,直流输出电流额定值100A6、直流输出电流连续的最小值为10A3.电路组成和分析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根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对触发电路的要求,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设计时采用恒流源充电,输出为双窄脉冲,脉冲宽度在8左右。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和输出。此外,还有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同时考虑了保护电路和缓冲电路,通过参数计算对晶闸管进行了选型。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控制量可以很大,输出电压脉动较小,易滤波,控制滞后时间短。,由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要缺点在于其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有直流分量
6、,为此在应用中较少。而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可以有效的避免直流磁化作用。根据已知要求,额定电流为25A,额定电压为220V,可求的功率P=22025=5.5KW,一般整流装置容量大于4KW,选用三相整流较为合适。下图1-1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图1-1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3.1工作原理图为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在=0时直流电动机串平波电抗器负载时的电压电流波形。电路要求6块触发电路6先后向各自所控制的6只晶闸管的门极在自然换向点送出触发脉冲,即共阴极组在三相电源相电压正半波的1、3、5交点处向1TV、3TV与5TV输出触发脉冲;而共阳极三相电源电压负半波的2、4、6交点处向2TV、4TV、6T
7、V输出触发脉冲;共阴极组输出直流电压Ud2为三相电源相电压负半波的包络线。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输出整流电压Ud=Umn=Ud1-Ud2,为三相电源6个线电压正半波的包络线。各线电压正半波的交点16就是三相全控桥电路6只晶闸管VT1VT6的=0的点。详细分析如下:在t1t2间,U相电压最高,共阴极组的VT1管被触发导通,电流由U相经VT1流向负载,又经VT6流入V相,整流变压器U、V两相工作,所以三相全控桥输出电压Ud为Ud=Ud1-Ud2=Uu-Uv=Uuv的线电压波形。经过60进入t2t3区间,U相电压仍然最高,VT1继续导通,W相电压最低,在VT2管承受的2交点时刻被解发导通,VT2管的导
8、通使VT6承受uwv的反压关断。这区间负载电流仍然从电源U相流出经VT1、负载、VT2回到电源W相,于是这区间三相全控桥整流输出电压Ud为:Ud=Uu-Uw=Uuw经过60,进入t3t4区间,这时V相电压最高,在VT3管=0的3交点处被触发导通。VT1由于VT3和导通而承受Uuv的反压而关断,W相的VT2继续导通。负载电流从V相流W相,于是这区间三相全控输出电压Ud为:Ud=Uv-Uw=Uvw 其他区间,依此类推,电路中6只晶闸管导通的顺序及输出电压很容易得出。由上述可知,三相全控桥输出电压Ud是由三相电压6个线电压Uuv、Uuw、uvw、Uvu、Uwu和Uwv的轮流输出组成的。各线电压正半波
9、的交点16分别为VT1VT6的=0点。因此分析三相全控整流电路不同Ud波形时,只要用线电压波形图直接分析画波形即可。3.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有两只晶闸管同时导通,而且其中一只是在共阴极组,另外一只在共阳极组。为了保证电路能起动工作,或在电流断续后再次导通工作,必须对两组中应导通的两只晶闸管同时加触发脉冲,为此可采用以下两种触发方式:(1).采用单脉冲触发:如使每一个触发脉冲的宽度大于60而小于120,这样在相隔60要触发换相时,当后一个触发脉冲出现时刻,前一个脉冲还未消失,因此均能同时触发该导通的两只晶闸管(2).采用双窄脉冲触发:如触发电路送出的是窄的矩形脉冲
10、,在送出某一晶闸管的同时向前一相晶闸管补发一个脉冲,因此均能同时触发该导通的两只晶闸管。 3.3晶闸管的选型该电路为大电感负载,电流波形可看作连续且平直的。Ud=220V时,不计控制角余量按=0计算由Ud=2U2得U2=94V 取120VU =(23)U=(23)U2=(23)120V=588882 V取Ute为700V 当Id=100A时,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100A=58A晶闸管额定电流=37A取Kf=1.73,考虑2倍裕量:取100A 当Id=10A时=10A=5.7A= 3.6A考虑2倍裕量:取10A按要求表明应取=0来选择晶闸管。即=100A所以晶闸管型号为KP10073
11、.4参数计算:整流变压器根据主电路的型式、负载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算出整流变压器二次相电压U2、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以及容量。由于整流变压器二次与一次电流都不是正弦波,因而存在着一定的谐波电流,引起漏抗增大,外特性变软以及损耗增大,所以在设计或选用整流变压器时,应考虑这些因素。3.5二次相电压U2平时我们在计算U2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但实际上许多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电网电压波动、管子本身的压降以及整流变压器等效内阻造成的压降等。所以设计时U2应按下式计算:U2= 式中 U负载的额定电压;整流元件的正向导通压降,一般取1V;电流回路所经过的整流元件(VT及VD)的个数(如桥式=2,半波电路=1)
12、;A理想情况下=0时U与U2的比值,查表可知;电网电压波动系数,一般取0.9;最少移相角,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总希望U2值留有调节余量,对于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3035,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1015;C线路接线方式系数,查表三相桥式C取0.5V; Udl-变压器阻抗电压比,100KV以及取Udl=0.05,100KVA以上取Udl=0.050.1;I2/I2n二次侧允许的最大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对于一般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U2计算也可以采用以下经验公式:不可逆调速系统 U2=(0.530.58)Udn可逆调速系统 U2=(0.580.64)Udn式中U2整流变压器二次相电压有效值
13、;Udn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对于一般的中小容量整流调压装置,其U2值也可以用以下公式估算: U2=(1.151.2) 所以根据以知的参数及查表得: U2=120V3.6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如果不计变压器的励磁电流,根据变压器磁动势平衡原理可得一次和二次电流关系式为: K= 式中N1,N2变压器一次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K变压器的匝数比。 由于整流变压器流过的电流通常都是非正弦波,所以其电流、容量计算与线路型式有关。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计算如下:大电感负载时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有效值为 2=0.816 = 0.816*100A=81AU2=120V由一次侧和二次侧电压得:= = 故=25.6A
14、变压器二次侧容量为 S2=3U2=3=29.2KVA变压器的安全性能-主要有变压器的阻燃性能和绝缘性能阻燃性能有所选原材料决定绝缘性能:e型变压器的绝缘是由骨架的结构决定的 c型变压器的绝缘石油组间绝缘层的结构决定的 e型变压器:工字形骨架的绝缘一般 计算方法: VAB -结构容量 p2 -输出功率 u1 -初级电压 u2 -次级电压升压式 VAB=p2(1-u1/u2) 将压比 VAB=p2(1-u2/u1)4.触发电路的设计晶闸管最重要的特性是可控的正向导通特性.当晶闸管的阳极加上正向电压后,还必须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加上一个具有一定功率的正向触发电压才能打通, 这一正向触发电压的导通是由触发
15、电路提供的,根据具体情况这个电压可以是交流、直流或脉冲电压。由于晶闸管被触发导通以后,门极的触发电压即失去控制作用,所以为了减少门极的触发功率,常常用脉冲触发。触发脉冲的宽度要能维持到晶闸管彻底导通后才能撤掉,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幅值要求是:在门极上施加的触发电压或触发电流应大于产品提出的数据,但也不能太大,以防止损坏其控制极,在有晶闸管串并联的场合,触发脉冲的前沿越陡越有利于晶闸管的同时触发导通。为了保证晶闸管电路能正常,可靠的工作,触发电路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脉冲的电压和电流应大于晶闸管要求的数值,并留有一定的裕量。由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同一型号的晶闸管的门
16、极伏安特性的分散性很大,所以规定晶闸管元件的门极阻值在某高阻和低阻之间,才可能算是合格的产品。晶闸管器件出厂时,所标注的门极触发电流Igt、门极触发电压U是指该型号的所有合格器件都能被触发导通的最小门极电流、电压值,所以在接近坐标原点处以gtUgt为界划除OABCO区域,在此区域内为不可靠触发区。在器件门极极限电流Igfm、门极极限电压和门极极限功率曲线的包围下,面积ABCDEFG 为可触发区,所用的合格的晶闸管器件的触发电压与触发电流都应在这个区域内,在使用时,触发电路提供的门极的触发电压与触发电流都应处于这个区域内。再有,温度对晶闸管的门极影响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器件,温度不同时,器件的触发
17、电流与电压也不同。一般可以这样估算,在100高温时,触发电流、电压值比室温时低23倍,所以为了使敬闸管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可靠的触发,触发电路送出的触发电流、电压值都必须大于晶闸管器件的门极规定的触发电流、触发电压值,并且要留有足够的余量。如触发信号为脉冲时,在触发功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触发电压、电流的幅值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大超过额定值。触发脉冲应一定的宽度且脉冲前沿应尽可能陡。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是有一个过程的,也就是晶闸管的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即主回路电流上升到晶闸管的掣住电流以上时,晶闸管才能导通,所以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宽度才能保证被触发的晶闸管可靠的导通,对于电感性
18、负载,脉冲的宽度要宽些,一般为0.51MS,相当于50HZ、18度电度角。为了可靠地、快速地触发大功率晶闸管,常常在 触发脉冲的前沿叠加上一个触发脉冲。触发脉冲的相位应能在规定范围内移动。例如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要求触发脉冲的移项范围是0度180度,带大电感负载时,要求移项范围是0度90度;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时,要求移项范围是0度90度。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电源必须同步。为了使晶闸管在每一个周期都以相同的控制角被触发导通,触发脉冲必须与电源同步,两者的频率应该相同,而且要有固定的相位关系,以使每一周期都能在同样的相位上触发。触发电路同时受控于电压uc与同步电压us控。图
19、5-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5.保护电路的设计5.1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在电力电子器件电路中,除了电力电子器件参数要选择合适,驱动电路设计良好外,采用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du/dt保护和di/dt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5.2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电力电子装置中可能发生的过电压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操作过程等外部原因,包括:操作过电压:由分闸,合闸等开关操作引起的过电压,电网侧的操作过电压会由供电变压器电磁感应耦合,或由变压器绕组之间的存在的分布电容静电感应耦合过来。雷击过电压:由雷击引起的过电压。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电力电子装置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换
20、相过电压:由于晶闸管或者与全控型器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在换相结束后不能恢复阻断能力时,因而有较大的反向电流通过,使残存的载流子恢复,而当其恢复了阻断能力时,反向电流急剧减小,这样的电流突变会因线路电感而在晶闸管阴阳极这间或与续流二极管反并联的全控型器件两端产生过电压。关断过电压:全控型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工作,当器件关断时,因正向电流的迅速降低而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的过电压。5.3过电流保护电力电子电路运行不正常或者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发生过电流现象。过电流分载和短路两种情况。一般电力电子均同时采用几种过电压保护措施,怪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在选择各种保护措施时应注意相互协调。通常,电子电路
21、作为第一保护措施,快速熔断器只作为短路时的部分区断的保护,直流快速断路器在电子电力动作之后实现保护,过电流继电器在过载时动作。采用快速熔断器(简称快熔)是电力电子装置中最有效,应用最方泛的一种过电流保护措施。此外,常在全控型器件的驱动电路中设置过电流保护环节,这种措施对器件过电流的响应最快。6.缓冲电路的设计缓冲电路,其作用是抑制电力电子期间的内因过电压.du/dt.过电流和di/dt,减少器件的开关损耗.缓冲电路可分为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关断缓冲电路又称为du/dt抑制电路,用于抑制器件开通时的电流过冲和di/dt,减小器件的开通损耗,可将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电路结合在一起,称为复合缓
22、冲电路.还有另外一中分类方式:缓冲电路中储能元件的能量如果能消耗在吸收电阻上,则称其为馈能式缓冲电路或无损吸收电路.如无特别说明,通常缓冲电路专指关断缓冲电路,而将开通缓冲电路叫做di/dt抑制电路。图7-1di/dt抑制电路图7-1所示的缓冲电路,使用于中等的容量的场合.其中RC缓冲电路主要用于小容量器件,而放电阻止型RCD缓冲电路用语中或大容量器件.晶闸管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承受换相过压,没有关断电压问题,关断时也没有较大的du/dt,因此一般采用RC吸收缓冲电路即可.图7-1为GTO常见的三种缓冲电路.为了使缓冲效果更加显著,电路中的二极管尽量选用快速二极管,同时接线要尽量短以减少布线电感
23、.图7-1a缓冲电路不仅能抑制开通过程du/dt与di/dt值,同时还使刚开通时加在GTO上的du/dt初始值小电路中由于有二极管阻挡,使得电容的放电不能经过,以免刚开通时di/dt值过大图7-1b缓冲电路抑制du/dt与di/dt效果更明显,但电容放电要经过(放电电流受值的限制)图7-1c所示的缓冲电路通常是容量在以下时才采用a) b) c)阻容吸收元件参数可按表7-1所提供的经验数据选取,电容耐压一般选晶闸管额定电压的1.1至1.5倍。表7-2 晶闸管阻容电路经验数据晶闸管额定电流It(AV)/A1000500200100502010电容C/F210.50.250.20.150.1电阻R/
24、2510204080100电阻功率P=fC10式中f频率,取500Hz;晶闸管工作峰值电压,单位为V;C与电阻串联的电容量,单位为F;P电阻选取的功率,单位为W。所以根据其提供的资料可取电容0.2F,电阻取40。7.总结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大、调速特性好、易控制和效率高等优点,是近代大量发展的调速系统。其机械特性,在电枢电流连续时是一条较硬的直线。当电枢断续时,则是一条很软的曲线。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反映了电动机转速n与转矩M的关系,因转矩M与电枢电流成正比,因此也可由转速n与电流I的关系来描述机械特性.众所周知,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为一条直线,当由可控硅整流电路为其供电时
25、,机械特性有所变化,尤其是当电流断续时,机械特性变软,理想空载转速升高。总之,这个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除了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无所不在,电力电子技术以发展成为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技术。该课题属于电力电子方面,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向大容量化、高频化、易驱动、降低导通压降、模块化、功率集成化的发展,它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同时,它集各优点于一身将在电力电子电路中表现出非凡的性参考文献1 赵可斌.电力电子变流技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2 丁元杰.中小型直流电机可控硅调速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 坪岛茂彦.通用电机和控制电机实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
26、1985.4 黄俊主编.半导体变流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5 邵群涛主编.电机及拖动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 王芳主编.电子线路Protel 99 SE.实用教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7 郑忠杰,吴作海编.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 龙志文主编.电力电子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曲永印主编.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10 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 张立主编.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 李宏编著.电力电子设备用器件与集成电路应用指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3 莫正康主编.电力电子应用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 刘卫民,施金良主编.电力电子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5 李序葆,赵永健编著.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6 陈坚编著.电力电子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 黄家善,王廷才编.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8 林辉,王辉编著.电力电子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精品文档】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