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9914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八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钟祥市客店中学 周启芳一、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答:高高的山上,苍翠的轻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

2、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3、这首诗通篇赞美松树不畏风霜冰雪、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的目的是什么? 答:旨在劝勉从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坚忍不拔,保持自己的操守。 这里,松树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况。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答: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6、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

3、要分析。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 7、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答:有。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二、送杜少府之任力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感悟诗人的情怀,说出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答: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劝慰和鼓励之中用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谊。2体会“风烟望五津”中望的含义。 答:望,远远地看见。表明诗人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

4、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3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高适的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本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风格基本相近,而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的格调却截然不同。5、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

5、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6、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三、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古人”和“来者”具体指的什么人? 答:指的是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3、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答:

6、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4、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答:本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 、忧国忧民的 孤独封建士大夫形象。5、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6、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四、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7、怎样的心境? 答: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答: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 3、体会尾联中 “偶然”二字的妙处。 答:尾联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大特色。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

8、采。4、终南别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 5、“空”字体现了诗人追求怎样的理想境界? 答:“空”字写出了心灵感受,万物自生自灭,不受外界的纷扰,这正是诗人追求内心的空寂清净的理想境界。诗人借游览山景的逍遥与安适来传达内心的那种闲适与恬淡,同时创造了寂静、空灵、自如的诗意。6、诗中哪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身心无所束缚,自由自在感受。五、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具怀逸兴壮思飞,

9、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这首诗题为“饯别”,但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2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答:运用比喻说明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的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形象的写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苦闷,似水难断。 3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人生在世多磨难总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明天就散开头发泛舟江湖,避世隐居。既表现了

10、诗人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清高放纵的性格。4、诗中用比兴的手法表现作者绵绵无尽愁情的语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5、试描绘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答: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南方飞去。6、诗中诗人的心理变化历程是什么?答:愁苦烦忧振奋更加愁苦。7、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

11、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8、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答: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

12、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2全诗表达式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3. 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答: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答: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5. 此诗中写早春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

13、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请你作简要赏析。答:用“如酥”作比喻,形象描写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出芽,让人看到春雨的可贵。“遥看近却无”生动地写出了草因雨而绿,初始时不是一片惹眼的草绿,则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恰当地描绘了早春时节,大地回春的淡远清香,实在精彩极了。6.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C)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D 、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

14、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七、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如何理解?(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答:“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懒洋洋的,百花也凋残了,此情此景,人何以堪?)2.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舍不得的意思。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意是表

15、达什么样的感情?现在多用来表现什么?答: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 “丝”巧用“思”的谐音,指相思之意。“泪”原指蜡烛燃烧时熔化下来的蜡液。这时指“相思泪”。诗人借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比喻对恋人的思念将持续到死。表达了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事业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这两句话是作者想象离别之后女主人公晓来对镜梳妆,夜来吟月怀远的情景,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为何会觉“月光寒”?答:“晓镜但愁云鬓改”,是想象离别后,那位姑娘也和自己一样无休止的思念着对方,晓来对镜梳妆恍惚觉得自己秀发不同于往常了,也许很快就会衰老了吧! 为爱情而憔悴,

16、而痛苦。“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的凄清和寒冷实际上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悲凉。5、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答: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6、“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有什么作用?答: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因为“东风”是指春风,“百花残”是百花凋零的意思。作用是为恋人之间的分别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气氛。7、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答:内容、情感:此联表达了诗人对所

17、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用来比输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语言、写法:此联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丝”与“思”谐音,暗指“相思”,下句写蜡炬燃烧时流下的蜡汁喻“相思泪”,两句诗比喻对爱的人思恋到死才能停止,表达对爱情的无比坚贞。8、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根据诗的内容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八、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诗中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锁清秋

18、”一句写俯视之景。2、“剪不断,理还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答:作者把离愁比作丝的千头万绪,以千丝万缕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绪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被认为是绝妙之笔,妙在何处?(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答: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微妙的感受,实是包含心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4、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答: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忘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5、本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月如钩

19、”、“梧桐”、“深院”、“清秋”描绘了一种寂寞的凄凉的境界,反应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6、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答: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7、请你写出你所喜爱的古诗词中与“剪不断,理还乱”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无限愁绪的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九、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比喻眼前的困

20、难、障碍、挫折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借景抒情。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4、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5、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答:“自”

21、: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6、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答: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怎么揭示的?答:哲理是从具体的情景中自然提炼出来的,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既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十、苏幕遮 范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

22、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答: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答: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在心头无法入眠。这里的“好梦”是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体现了范仲淹词含蓄委婉的特点。3、这首词上片的写景和下片的写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答: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4、上片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起过渡作用。因芳草延伸到极远处而触动别恨,无情正体现了感情的深浓;同时也带出了“情”,由写景转入抒情。5、下片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答:“好梦”指梦中返乡和家人聚会的情事。回应上片所写的景色都是登楼远眺所见,独自登楼会增添怅惘之情,不能消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