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7904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9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生理学复习重点生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学复习提纲:1.生物体活动有三大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自我繁殖)2.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3.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都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4.1) 阈刺激: 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反应的最小刺激量(强度,时间)2) 阈强度: 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3) 时间阈值

2、: 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时间4) 基强度: 阈刺激里的最小值5) 时值: 2倍基强度时的时间阈值5.人体对外环境变化的反应包括两个方面:运动功能按一定方向路线进行一系列活动;内脏系统作相应的调整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三种调节方式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方,即反馈控制(闭环)6.体内的正反馈调节:排尿反射,血凝过程.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有两种:细胞的静息电位,可兴奋性细胞的动作电位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接近K+平衡电位.以膜外电位为0,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3.极化状态:细胞在静息时膜外侧带正电,膜内侧带负电的状态;极化状态加大称为超极化;

3、反之称为去极化。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动作电位可向周围扩布.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通常称为可兴奋性细胞。5.生物点产生机制的膜学说:细胞各种生物电现象的表现,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6.细胞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细胞内外钾离子的不均衡分布(细胞内高K+)和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7.1)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Na+通道由备用状态(m通道关闭,h通道开放)进入激活状态(m开放,h开放),Na+内流,细胞膜去极化达到峰电位Na+通

4、道进入失活状态(m开放,h关闭),K+通道开放,K+内流,产生复极化负后电位正后电位.2) 负后电位: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3) 正后电位:由于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8. 出膜刺激电流 正电荷在膜内侧堆积膜去极化; 入膜刺激电流 正电荷在膜外侧堆积膜超极化9.1)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使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2) 阈刺激:能使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的 最小刺激量。3) 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同一细胞上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0.局部反应:阈

5、下刺激( 收缩压脉压 大动脉壁弹性差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失血(或扩管引起血管容积)循环血量体循环平均压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动脉血压31.动脉脉搏可以沿着动脉管璧向外周血管传播,这一在空间上传播的波动称为动脉脉搏波。动脉脉搏波传播的速度比血流速度快,受动脉管璧结构的影响。一般动脉管璧的可扩张性愈大,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就愈慢。32.中心静脉压: 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反映回心量和心脏机能的状况 影响因素:1)心脏射血能力;2)静脉回流速度(受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引起的胸内压的变化影响.)33. 体循环平均压高静脉回心量 心脏收缩力量越强 心室排空越完全 心舒期室内压越低, 对静脉回流有利 行

6、走时, 降低下肢静脉压, 减少血液在下肢部分的潴流 吸气时, 胸内压腔静脉和右心房跨壁压 容积,压力有利于血液流入右心房;34.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功能: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35.微循环血流通路:1直捷通路血流速度块,通透性差,多见于骨骼肌,可使血液迅速回心.2动静脉短路血流速度快,管壁后,通透性差,多见于皮肤,可调节体温.3迂回通路(真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慢,管壁薄,通透性好,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36.毛细血管压力与毛细血管前/后阻力比有关.37.血液-组织液间物件交换的途径:扩散,胞饮作用,滤过(顺浓度差)和重吸收(逆浓度差).滤过的动力 - 重吸收的动力= 有效

7、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38. 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生理意义: 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 细菌及其它异物39.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Ach,N1受体)节后纤维(NE,1受体)cAMP心肌收缩.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Ach,N1受体)节后纤维(Ach,M受体) cGMP心肌舒张.40.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是相颉颃的,大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作用比心交感神经作用占优势。右侧:交感节后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心率.迷走神经主要影响窦房结心率左侧:交感节后纤维主要支配心房

8、心室肌心肌收缩力迷走神经房室传导速度41.缩血管(交感):大A较少,微A最密(调节血管阻力);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布极少,静脉也较少; 皮肤分布最密,内脏次之,脑血管最少.安静时,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地发放低频冲动交感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活动血管平滑肌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当活动紧张性时 血管平滑肌收缩程度 血管舒张42.舒血管(交感,副交感):1) 平时无紧张性活动,只在机体激动,恐慌,准备做强烈肌肉活动时,才发挥作用。此时,机体多数器官在交感缩血管纤维作用下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在交感舒血管纤维作用下舒张,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2)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的活动只起调节器官组织局部血流的作用, 对循环系统总

9、的外周阻力影响很小.43.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中上部.-支配心脏的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以及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 正常人安静时, 心迷走紧张占优势, 心率不太快; 运动时, 心交感紧张占优势, 心率加快. 吸气时胸内压腔静脉和右心房跨壁压心房容积心房压利于静脉血回流?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 44. 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压血管壁被动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下降心律减慢,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动脉血压.45.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缺O2, PCO2, H+刺激化学感受器呼吸加快加深心律加快,心输出量,外

10、周血管阻力血压与流量46.心肺感受器.心室, 肺循环血管中压力血容量心脏,血管壁受到较大牵拉刺激心血管效应,肾活动调节调节血压.47.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与心脏,去甲肾上腺素(NE)主要作用于血管.48.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刺激心交感紧张,促进肾对Na+重吸收,刺激小动脉收缩,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吸Na+泌K+).1.呼吸过程: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2.从支气管至小支气管, 软骨组织减少, 平滑肌组织相对增多;3.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动力4. 腹式呼吸:膈肌扩大胸腔垂直径胸式呼吸:外肋间肌扩大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呼气:主要呼气肌:内肋间肌 ,腹肌5.平静呼吸: 呼气时, 只有吸气肌舒张, 无呼气

11、肌收缩用力呼吸: 呼气时, 有呼气肌收缩6. 吸气过程中: 胸廓扩大Palv Patm , 气流7.胸内压Pip 7nm的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2)静电屏障: 在滤过膜各层表面覆盖有薄的带负电的唾液蛋白(酸性糖蛋白)层10.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液交替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越靠近入球小动脉,有效滤过压越大.出球端有效滤过压=0.11. 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浆流量的比值12.影响滤过的因素: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小球的血流量.13.重吸收: 小管液(进入肾小管的原尿)中的成份经肾小管上

12、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围血液中的过程. 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葡萄糖, 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大部份被重吸收的物质:Na+,Cl-,水等重要物质; 部份被重吸收的物质:尿素(有重要生理作用); 完全不重吸收的物质:肌酐14.重吸收:葡萄糖重吸收近球小管.(Na+协同运输,易化扩散)Na+除髓袢降支细段外.Na+重吸收时,伴随等量的阴离子(HCO3-,Cl-等)被重吸收.K+近球小管HCO3-以CO2的形式重吸收.(尿中不含HCO3-)Cl-髓袢升支粗段,伴随Na+发生重吸收水除髓袢升支粗段外.水重吸收的动力为渗透压.15.近端小管具有等渗性重吸收的特点;此段对水的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或水份过多无关16.分泌:H+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通过Na+ - H+ 交换或由H+泵主动泌H+NH3肾小管, 集合管上皮细胞.排酸;维持血浆的NaHCO3浓度;维持体内酸碱平衡K+17.溶质形成渗透压, 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份的力量;溶质浓度高, 渗透压大, 妨碍肾小管重吸收水份, 尿量 18.内髓部的组织间液的渗透压, 是由于: 内髓部集合管扩散出来的尿素, 升支细段扩散出来的NaCl19.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