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艺.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艺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艺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艺草塔镇小 周科伟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本文从巧设悬念和游戏,讲
2、述故事,联系生活,以旧引新五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艺。关键词:导入 小学数学 技艺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是课堂教学开始的重要环节。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新课导入开始的。研究人员表明,如果在新课导入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注意,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巧设悬念,吸引注意,迅速集中
3、思维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提问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引导、鼓励和倾听学生提问,创造一个良好的“提问题”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形成勤学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师创设悬念,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1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1个数,看老师
4、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考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1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如,在教学“认识钟面”时,先出示一只挂钟的彩图,然后提问:“同学们对这只挂钟能提出哪些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马上叫开了,纷纷举手:“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钟面上有哪几钟针?”“怎么样看钟上面的时间”?不论是有用还是没用,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
5、,最后得出几个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这样,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注意力得到吸引,集中了思维。二、巧设游戏,激活思维,引起主动探究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
6、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在课前可以设计“抛硬币”、“摸球”、“转盘”游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中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活跃了思维。三、讲述故事,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
7、/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如有一教师在讲“相遇问题”时说: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考教授的故事。小学生一下被吸引住了,因为他们想知道谁考教授?教授被考住了没有?教师接着开始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一次去德国学术访问的时候,一位同车的外国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个题目,要求他在下车前答出。这个题目是:甲乙两个人相对而行,距离是100里,甲每小时走6里,乙每小时走4里,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走10里,狗比人走的快,它同甲一起出发,当碰到乙时它就往回走向甲,碰到甲时又折回走向乙,这样在甲和乙之间
8、来回走,那么甲和乙相遇时这条狗走了多少里?教室里很安静,每个同学都在想。教师继续说:“那位外国数学家说完题目后问苏教授,要不要再说一次题?”苏教授说:“不用了”。苏教授稍微考虑了一下说:“狗走了100里”,那位外国朋友激动地说OK!苏教授如此敏捷的回答使外国朋友对他更敬重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教师用故事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的动机。四、联系生活,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和科研的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
9、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有一内容是用数学,用数学是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比较的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先创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比如说可以用秋游的场景:秋天到了,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们一起去秋游。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去秋天的农场逛逛吧。你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本堂课教学从一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秋游开始,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孩子们那童稚的心,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了秋游的活动项目上,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马上能讲出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的内容,这样导入使新课马上变得自然
10、而顺畅。如在学习“购物”(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可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能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的进入新课。如果在其中穿插一些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如何买东西,钱不够怎么办?这样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就较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五、以旧引新,促进迁移,加深知识内化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
11、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教学9加几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复习一下10的组成,9加几等于10?这样导入新课,即复习巩固了旧的知识,又为新的教学内容9加几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复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使学生真正懂得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应该把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以这样的认识水平去理解乘数是两位数乘法法则,很自然地认识到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数,所得的积是表示有多少个十,这时积的末位要
12、与十位对齐。在这里新旧知识如同水乳交融,必然收到顺水推舟之功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参考文献:1郭晓明.新理念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谈.见李先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出版社 2005.9 (2526)2林海清.课堂导语艺术.见李先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出版社.2005.6(2324)3潘桂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见李先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出版社2005.11(79)4林崇德、叶中根小学生心理学第二版.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 (102120)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3.12(289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