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总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7516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基础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名词解释】1. 教育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是耦合的过程;再次,这个定义情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2. 教育影响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简答】1. 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答: 第一、

2、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例如: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感怀的需要。) 第二、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之后,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系统的深刻认识。) 第三、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国际化与本土化共同发展。) 第四、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贯穿一生,满足不同年龄,教育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2. 实用主义教育学答: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基本观点如下:1) 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

3、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2)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 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 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积极:实用主义教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资本主义法杖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消极: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师在

4、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校的特质。第二章【名词解释】教育功能 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简答】1、 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有哪些体现?答:一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二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 教育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 教育的个体

5、谋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另外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还是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 四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 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从广义的教育来 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 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2. 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答: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l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l 教育可以改善人口质量,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 1.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保存的有效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选择文化不仅促进文化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促进人的发展)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方式)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两条途径:教育创作一种新的文化;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当代教育的突出功能。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教育对政

7、治的正向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章【名词解释】教育目的 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造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题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分析题】阐述社会本位论和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并予以分析评价。答:v 人本位论:基本观点: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主张:l 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l 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

8、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l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l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v 社会本位论主要观点: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主张:l 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l 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即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l 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

9、l 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l 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v 评价:l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都含一定的合理性。l 缺陷: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否定了人与社会在教育目的中的合理性存在。它必然会导致教育实践的片面性,导致教育功能的片面性,限制教育多方面功能的发挥。l 科学价值取向正确理解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也就是说,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对立统一起来,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对人与社会的

10、关系应给于动态的、发展性的把握不应僵化地以个人或社会的价值作为基点,而是把人与社会发展的互依性、互动性、互利性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基点。从实践层面看,教育目的最终要落在人的发展上。分析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精神实质+各种关系)l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l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各种表述,有其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劳动能

11、力的全面发展,既体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比较高度的自由发展”等。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想把握。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

12、发展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4.防止教育目的实践性缺失第四章【名词解释】1.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名词解释】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的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简答】1.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l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个体的专业

13、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的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l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是:(1) 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2)专业知识的拓展。1、量的拓展;2、知识的质的深化;3、知识结构的优化(3)专业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 专业自我的形成。具体包括:1、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2、.积极的

14、自我体验;3、.正确的职业动机;4、.对职业状况的满意;5、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6、对未来工作情景有较高的期望;7、具体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育模式。2. 学生的本质特点:答: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特征主 要是指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一)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1. 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前人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经验体系,它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2. 学生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不可能凡事都经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3. 学生以系统学习知识经验为主,可以缩短学生个体的不成熟期,使其今后的发展顺利一些。具有主体性的人(二

15、)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指: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二)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上,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3. 学生的地位:答:学生的地位包括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一) 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青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现代教育

16、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l 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l 学生作为教育认知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l 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论述题】谈谈制约人的发展的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从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讨论)

17、,如何理解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 遗传:1、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材料1、2)2、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材料3、4)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材料5)(二)环境:环境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作用表现在:1、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材料6);2、 它们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大动力;(材料7)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 (材料8

18、)3、 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容;(材料9)4、 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由于环境因素自身的复杂性,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三) 教育:(不全)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对个体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个体因素的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它们对个体的发展着上了底色。2、作用: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最后的决定性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如何发挥作用,完全在于个体自己;个体因素在个体的发展过程

19、中起着最终的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材料11)个体因素的缺失导致发展内在性的丧失,造成个体发展的被动性、外在性和异化,最终阻碍个体的发展。(材料12)小结: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外

20、部条件能否发挥作用,要取决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三)学校教育:(重点论述)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制度组织起来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环境。学校因素是指那些影响学生发展的目的、制度、内容、人员、环境、手段等因素。 2、主导作用:第一、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人的发展有质的规定性;影响终身。第二、为个体的发展创设良性的环境,并精心设计各种有益活动促进个体发展;第三、有专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第四、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反馈手段。因此,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是人的发展的主渠道。但是,学校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因素,有可能抑制人性、腐蚀个性、泯灭人的创造性。第六章 课程【名

21、词解释】1、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它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本校老师编制的课程,还包括其他学校教师编制的课程或学校之间老师合作编制的课程,甚至包括其他地区学校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2、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论述题】结合我国的新课改的发展趋势,谈谈新课改的优缺点,谈谈个人的观点看法?(可以受试者和实施者两角度看)优点:1. 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制的优

22、势结合起来,确立“一本多纲”的课程改革方略,以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在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积极性。2. 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禁忌,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规划、课程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缺点:(未知)个人观点素材:新世纪课程改革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 提高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2、 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3、 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 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 在课程

23、的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6、 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称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补充:1. 在课程改革的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即“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2. 在课程设置上,过去过分强调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而现在更强调人的发展3. 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现在则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 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依据,现在以社会实际为依据。过去学习是为了升学,现在学习是为了走向社会。5. 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在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

24、强调学科间的联系6. 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第七章 课堂教学【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人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山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3、发现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知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只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造可让学生自已学习的环境,而不是

25、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简答题】1、 讲述策略运用的注意事项讲述策略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它是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和说服法的总称。教师运用讲述策略时应注意:l 语意准确教师语意应以普通话为准,保证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字;同时应使用普通话词汇,避免使用方言词汇l 语词恰当1) 教师要适时、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日常生活词汇;2) 教师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3) 为了表达连贯流畅,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案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化的语言;4

26、) 讲述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戒除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语助词的不良习惯。l 语速适中教师讲述时的语速以稍慢于日常生活说话语速为宜,大致每分钟200300词l 讲述学生不太熟悉的新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以明确知识的内在结构性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2、讨论策略运用的注意事项 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交流互动方式,目的在于通过交流各自观点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要组织好学生讨论,需要教师注意以下问题:1) 讨论前: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确保学生在进行讨论前已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 2) 讨论开始时,教师要说明所要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3) 讨论过程中:l 教师要确保

27、学生的注意力在讨论的主题上 (如有学生发言离题太远,教师便需唤起他的注意,重复解释所讨论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如有两个或更多的同学意见不一,发生争执,教师则需为他们调节,使大家和平友好的交换意见。)l 教师应该合理控制同学们的发言时间和发言机会(如有学生垄断讨论,说话时间太长或说话次数太多,以至于剥夺了别人的发言机会,教师应婉言劝阻,是大家发言机会均等;如有学生萎缩不前,不愿在讨论中发言,教师应劝告鼓励其发言)l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做适当的解释说明(如有同学说话词不达意,教师应帮助他表达清楚)l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如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做简要的回答,但最好是提示线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4)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做总结,归纳大家发言中的重点,以使学生所讨论的知识具有系统性。【精品文档】第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