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练习--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练习--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高二生物苏教版必修3同步课时训练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调查青蛙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2.调查一公项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66只/公
2、项B.77只/公项C.83只/公项D.88只/公项3.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5mL的培养基增加某细菌的接种量,K值与增加前相等B.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C. 当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会降低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4.如图表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C.t1之前,该种群呈“S”型增长D.不同季节,该种群的K值可能不同5.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和
3、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增长符合“S”形曲线B.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6.以下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未来密度不一定会增大B.有环境阻力存在的种群,其数量一定不会超过K值C.中的值一定大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也一定是增长型D.两个出生率/死亡率均为1.5的鲤鱼种群,它们的种群增长率一定相等7.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 )A.利用抽样检测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统计结果可反映其真实值B.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其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段内必定会增大C.年龄组成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D.利用性引诱剂捕杀某种群中的雄性个体后,该种群的死亡率会上升8.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可根据其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9.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
5、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hm2B.黑线姬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D.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10.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常产卵于树叶背部且产卵量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味性。美国白蛾主要以树木叶子为食,可对入侵地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属于我国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下表表示技术人员统计的
6、国内某区域美国白蛾的数量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年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种群密度/(只/公顷)2105412213322823219545A. 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调查期内该区域的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变化大致符合“J”型曲线模型特征B. 美国白蛾大量增殖,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区域缺乏美国白蛾的天敌C. 美国白蛾可能会使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D. 1996年,该区域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11.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
7、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m点12.稻蝗是平地与低海拔地区草丛间极常见的蝗虫,成虫除了冬季外,几乎随处可见。稻蝗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是水稻的重大害虫。安徽农科院研究小组从6月1日起开始调查某农场内稻蝗跳蝻的密度,每次调查后隔3天再调查一次,所得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调查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稻蝗
8、跳蝻1.81033.71037.51031.610431043104A.由于跳蝻跳跃能力强,调查跳蝻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根据跳蝻的密度,可预测稻蝗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6月9号到13号左右稻蝗种群出现过最大增长速率D.该农场中出现的稻蝗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为K值13.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模型,图2表示某农场田鼠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入大于1,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B.图1中造成b-e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天敌捕食C.图2中,前10年内,种群密度最大年份是
9、第6年D.图2中,第10年到14年,田鼠的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14.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增加培养液的量,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B.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用吸管吸取培养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C.营养条件、代谢产物等因素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种群增长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15.在濒危动物的保护方面,只有通过调查获知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才能准确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而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如图为关于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10、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知,b点的含义是_,d点的含义是_。(2)影响该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由图2可知,前4年该种群数量_,第9年调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第_年该种群密度最小,如果该种群维持第1620年间的增长趋势,则该种群数量将呈_型曲线增长。(3)在渔业上,人们总是希望每年获得更多的鱼,又不危及第二年鱼的产量,所以渔网的网目不能过小,否则影响来年鱼的产量,原因是_(请从种群特征角度解释)。(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在_(至少写出两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5)请解释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产生的原因: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年龄
11、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A错误;B、青蛙活动力比较弱,一般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B正确;C、蚜虫、跳蝻的活动力比较弱,-般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但种群密度还受种群其他特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故种群密度不一定与出生率成正比, D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一次标记的鼠有39-5=34(只),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
12、(只/公项),B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A、K值由5mL培养基及培养瓶的空间等决定,与接种量无关,A正确;B、种群增长到K值左右会在K值上下波动,若密闭容器内,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甚至灭亡,B错误;C、当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会降低,趋于稳定,C正确;D、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正确。故选B。4.答案:A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生存的最大值,而非种群能达到的最大数量,故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小于2000只,A错误;t2以后,该种群数量先上升,说明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
13、B正确;t1之前,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符合“S”型增长,C正确;不同季节,该种群所处环境不同,K值可能也不同,D正确。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题图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形曲线,A正确;t4时刻前,甲种群增长速率始终大于0,即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B正确;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防治应该在有害动物数量较少时进行,且越早越好,如题图中的t1之前,C错误;乙种群在t0t4时间段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其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D正确。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年龄组成并不能决定种群数量,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
14、势,当气候、食物、天敌等环境因素严重阻碍种群数量增长时,即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也可能是下降,A正确;值并非种群在任何时刻的最大值,由于种群在环境条件变化或内部因素作用下,其数量可在值上下波动,因此在某些时刻种群数量可以超过值,B错误;中的值的变化由决定,当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错误;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两个出生率/死亡率均为1.5的鲤鱼种群,它们的出生率不一定相等,死亡率也不一定相等,因此它们的种群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7.答案:C解析:抽样检测法统计的结果仅仅是估计值,A错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段内未必会增大
15、,B错误;年龄组成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C正确;利用性引诱剂捕杀某种群中的雄性个体后,可以改变该种群的性别比例,但不影响死亡率,D错误。8.答案:A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丁为年龄组成,包括稳定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可以根据年龄组成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正确;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故选:A。9.答案:B解析:A、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
16、估计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2280,得X=14000只,进而计算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hm2,A错误;B、黑线姬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C、群落的丰富度是指该群落物种数目的多少,而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使得种群密度下降,但物种种类数没变,丰富度没有下降,C错误;D、蚜虫、跳蝻的活动能力弱,应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B。10.答案:D解析: A.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调查期内该区域的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长,大致符合“丁”型曲线模型特征,A正确;B、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
17、件下生物能够无限增长,故美国白蛾大量增殖,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区域缺乏美国白蛾的天敌,B正确;C、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该区域原有物种的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由于表中未给1996年后美国白蛾的种群密度,所以无法判断1996年该区域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是否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D.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正确;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
18、确;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即m点,D正确。12.答案:C解析:调查跳蝻密度时采用样方法,A错误;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预测稻蝗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的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稻蝗种群的K值为3104,当稻蝗种群数量为1.5104时,增长速率最大,从6月1日起开始调查,每隔3天调查一次,推知6月9号到13号左右稻蝗种群出现过最大增长速率,C正确;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该农场中出现的稻蝗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一定
19、是K值,D错误。13.答案:A解析:A、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bc段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2,A正确;B、c-d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e段表示种群数量迅速下降,与c-d段相比,影响b-段的因素最可能是由于气候和传染病的影响,B错误; C、图2中,前4年入=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48年时入1,种群数量增加,所以种群密度最大的年份是第8年,C错误; D、图2中,第10年到14年,入先小于1,后大于1,田鼠的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故选A.14.答案:A解析:A.适当提高培养液的量,营养物质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 A正确;B、计数的方法是
20、抽样检测,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B错误;C、营养条件、代谢产物等因素都会影响酵母菌的种群增长,从而影响酵母菌的数量,C正确;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保证酵母菌混合均匀,D正确。故选B。15.答案:(1)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种群数量最大的点(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基本不变;衰退型;9或10;“J”(3)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影响鱼种群年龄结构,从而影响未来鱼种群出生率,造成第二年鱼的产量下降(4)有害动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濒危动物种群的
21、拯救和恢复(5)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停止增长,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形成“S”型曲线(意思合理即可)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b点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图中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2)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率、迁出率;由于图2中纵坐标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即每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前4年等于1,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第4年至第10年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第9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大于1代表种群数量
22、在增加,则种群密度最小的时间是在第9或10年;第1620年,大于1且基本保持不变,则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此阶段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3)在渔业上,人们总是希望每年获得更多的鱼,又不危及第二年鱼的产量,渔网的网目不能过小,否则影响第二年鱼的产量,原因是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影响鱼种群年龄结构,从而影响未来鱼种群出生率,造成第二年鱼产量下降。(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在有害动物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5)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停止增长,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形成“S”型曲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