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课时作业--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5559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课时作业--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课时作业--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课时作业--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同步课时作业--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3.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1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高二生物苏教版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1.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种群的密度C.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年龄组成D.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K值是环境最小容纳量2.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

2、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有2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10%B.若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的,则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立即下降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4.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如图中曲线、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

3、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B.a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受破坏的程度较轻D.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应采取就地保护5.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特征、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b表示种群密度,通过种群密度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a表示“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就是K值C.影响种群数量的外因有食物、气候条件、敌害、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等D.影响种群数量的内因有性别比例等,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属于生物防治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4、 )A.高大的植物、活动范围较小的蚜虫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D.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7.如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B.bC.cD.d8.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

5、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9.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不同环境下某野生动物种弹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2所代表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B.曲线1表示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而淘汰的个体D.AB段之间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0.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D.从T1

6、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1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模型中K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K值是指某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B.“J”型增长的K值大于“S”型增长的K值C.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K值会增大D.地面进行硬化后,家鼠的K值会增大12.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时将屏障撤掉。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B捕食种群AB.该图表示在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种群B存在,种群A不存在D.若一直保留屏障,则种群A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13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利用高浓度、适宜浓度和低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实验初始酵母菌数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同学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最多B.乙组同学培养的酵母菌最先达到K值C.三组同学每天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计数D.实验前对培养液和培养工具均须进行严格的灭菌1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培养时间的关系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之前酵母菌的数量增长是“J”型曲线B.ab段酵母菌没有繁殖和死亡使数量相对稳定C.在b点的处理一定是降低

8、了培养温度和pHD.经b点处理后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15.如图是某养殖场技术人员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有关玛丽鱼养殖过程中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玛丽鱼_的特点,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若测量方法导致受测玛丽鱼死亡率增大,则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引起图中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种群密度从O到D的过程中,种群数量呈_形曲线增长模式,判断的依据是_,从长期经营角度来看,从种群密度为_时,适量捕捞出售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3)初始投放玛丽鱼苗,由于数量较少,种群数量近似“J”型曲线增长。若初始投放玛丽

9、鱼20对,生长繁殖一代按70天计算,每繁殖一代数量增加到原来的40倍,则140天后玛丽鱼的种群数量约为_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A错误。种群的密度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B正确。使用性引诱剂捕杀雄性害虫,减少交配机会,从而控制种群的性别比例,C错误。K值是环境最大容纳量,D错误。2.答案:C解析: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

10、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C正确;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影响丰富度,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原来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故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0100%=5%,A错误;虽然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分布的面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错误;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小,如出现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高等因素会使种群数量变大,C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的数量,

11、D错误。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A正确;a点时种群数量增加,增长率大于零,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点时种群数量下降,死亡率大于出生率,B正确;曲线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环境的受破坏程度较轻,C正确;曲线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因此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易地保护,D错误。5.答案:D解析:b表示种群密度,但通过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就是K值,

12、但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有时可以超过K值,B项错误;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内因,C项错误;影响种群数量的内因有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等,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属于生物防治,D项正确。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高大的植物和蚜虫活动能力弱,适合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根据可知,若经历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重捕,则第二次捕捉的标志个体数目偏少,计算出的种群数量会偏大,B错误;密闭培养瓶中营养物质和O2有限,有害物质会积累,所以种群数量最终会下降,甚至消失,C错误;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所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正确。7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中的S形增长模型。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埴长停止且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由题图可知,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对应的种群数量是b,B项正确。8.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可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附近上下波动;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会迅速降低;环境容纳量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9.答案:A解析:A、曲线2所代表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2,即环境条件维持的最大值,A错误;B、曲线1表示J型增长,是生物在理想状态

14、下的种群增长曲线,B正确;C、曲线1表示J型增长,曲线2表示S型曲线,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C正确;D、AB段之间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D正确。10.答案:B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为N,为最大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N/2,B正确;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故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不相等,C错误;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速

15、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11.答案:C解析:K值不是最大值,而是能够维持稳定的值,一个种群的数量会在K值上下波动,K值小于最大值,A错误;“J”型增长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理论上没有K值,B错误;干旱环境有利于东亚飞蝗种群的繁殖,K值会增大,C正确;地面硬化后,家鼠失去藏身之所,K值会减小,D错误。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题图分析可知,该曲线是捕食关系,A曲线后增加后减少,为捕食者,B曲线先增加先减少,为被捕食者,A错误;该图后期两者的数量变化趋于稳定,可以判断出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B正确;能量沿着食物链逐

16、级递减,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种群B能获得比种群A更多的能量,容易生存下来,C正确;若一直保留屏障,由于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种群A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D正确。13.答案:D解析:甲组同学使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酵母菌失水过多死亡,影响酵母菌的繁殖,数量可能最少;丙组同学培养液浓度最低,K值最小,其中酵母菌最先达到K值;三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的浓度,则计数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相同;培养器具、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避免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的繁殖。14.答案:D解析:a点之前因存在环境阻力,此时酵母菌的数量增长不是“J”型曲线;ab段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增加,导致

17、酵母菌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在b点的处理一定是改善了酵母菌的培养条件,如更新培养基等;经b点处理后,酵母菌的培养条件得到改善,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15.答案:(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标志重捕法;偏大(2)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死亡率增大;S;净补充量由0到逐渐增大再到逐渐减少为0(或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由0到逐渐增大再到还渐减少为0);B(3)3.2104解析:(1)根据玛丽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特点,测量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若测量方法导致受测玛丽鱼死亡率增大,导致重捕中的标志数减少,根据种群数量=初始种群数初始标志数/重捕中的标志数,则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偏大。(2)题图中死亡率变化的原因是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等,导致死亡率增大;种群密度从O到D的过程中,净补充量由0逐渐增大再到逐渐减少为0,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模式;B点时,净补充量最大,为S型曲线中的K/2处,此时适量捕捞出售能获得最大经济收益。(3)若初始投放玛丽鱼20对,生长繁殖一代按70天计算,每繁殖一代数量增加到40倍,则140天后玛丽鱼的种群数量为20402=3.2104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