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优化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优化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优化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区域文化的差异化发展B绘画技术长足进步C政府对待佛教态度变化D中外文化交流影响2下图所示的洛阳龙门石窟中的杨大眼造像记是“龙门四品”之一,记载了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途经龙门时发愿为孝文皇帝刻记造像的事迹。据此可知,此碑()A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B反映了北魏封建化进程C融汇了北朝的艺术风格D印证了三教并行的政策3贞观元年,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途中历经千辛万苦,
2、前后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向西域诸国传授了大量中原的佛法教义。从天竺游学归来后,口述完成大唐西域记。玄奘西行的意义体现在()A向其他国家宣传中华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了治理国家的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4对于颜体楷书,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海岳书评中有这样一句评价:“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下列关于楷书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字形方正,规矩严整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5自孔子开始,儒家文化把上古三代帝王尧舜禹认定为道德完美的圣贤君王,但唐代诗人李白却对尧舜禹有关禅让的历史表示怀疑,在诗
3、文中提出不同看法:“尧幽囚,舜野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实无法确定B李白看法不符合主流观点不足为信C后继统治者美化历史掩盖历史真相D时代变迁儒学观念受到士人质疑6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
4、经及佛像壁画残片。来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栗特物品。A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B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C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D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7隋唐直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昌盛,国力强大,国子监中除了来自国内各地的学生外,包括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在内的众多国家派出的留学生,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种现象A反映了东学西渐的过程B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C彰显了开放的社会风气D体现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8初唐四大书法家中,虞世南师于智永而远绍右军,承“二王”小楷的清润,
5、又吸收隋人的楷法乃至魏碑的气韵;欧阳询的正书得隋碑方正刚峻之体,又吸收“二王”秀润之笔意;褚遂良和薛稷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也与之相似。据此可知,初唐书法A追求潇洒奔放的气势B具有百花齐放的特点C融合南北书法之特色D呈现鲜明的人文意识9公元九世纪初,日本高僧空海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法,期间经常研习王羲之、颜真卿书法(见图1)的笔法。回到日本后,空海积极发展日本的书法(见图2)并开创日本书法理论的先河。分析材料可知,空海的重要贡献是A促进中华文化在日本传播B使佛教文化从此传入日本C开启了中日政治交往历程D将日本先进文化带到中国10如图是宋代的宗教摩崖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含有轮回、罪
6、业等宗教内容,但也有颂扬父母恩德、教化儿女孝顺的内容。据此可知A儒道佛三教融合发展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重新被确立C理学价值观念被普遍认同D佛教受儒学影响而世俗化11“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阿拉伯人把印度创造的数字传入欧洲B高丽王朝效仿中国唐朝设立三省六部C奥斯曼帝国把基督教改造为本国国教D日本幕府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2自魏晋至唐宋,很多画家创作了以虎、豹等猛兽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这类作品构图大体一致,下图卞庄刺虎图所示,画作的一边是生动形象的猛兽,另一边是线条流畅的人物。据此可知,这
7、一时期猛兽题材的绘画作品A兼具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B体现出浓厚的文人画特征C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意趣D受到外来文化的较大影响13唐高宗下达敕旨,“今欲令道十女官僧尼,于君、皇后及皇太子、其父母所致拜。或恐爽其恒情,宜付有司详议奏闻。”经朝廷集议后,主张沙门等不拜君亲的占多数。皇帝下达新的诏书,沙门等出家人需要致拜双亲,不必致拜人主。这反映了A皇帝个人意志在皇权的运行中是相对的B佛教的传统力量相当强大C群臣的想法始终与皇帝的意见保持一致D集议制度保证决策的正确14阿倍仲麻吕(汉名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遭唐留学生之-。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
8、散脯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体现出唐朝的开放自信B科举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科举制度没有身份限制D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15重庆大足石刻的造像题材均源于佛教,南宋僧人赵智凤开凿的宝顶山第1518龛的大型佛教造像是大足石刻的经典。解读以下造像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第15龛表现的是:父母养育子女的十种恩德第16龛表现的是:不孝子孙遭雷劈电击的惨烈场面第17龛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孝及三世、恩泽四海第18龛表现的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僧人的必修首业A儒学家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B儒学与佛教出现了争鸣之势C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二、材料
9、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16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体现了各历史时期的风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逐步加剧,社会冲突和矛盾愈演愈烈,旧制度分崩离析,士阶层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随着士人队伍的壮大涌现出孔子、老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战国时期,被称为诸子百家的各个学派、各种思想交错碰撞,相互批评,相互吸收,形成了为后世所称道的“百家争鸣”盛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写下了最为绚烂的一笔。中国通史材料二唐是继先秦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黄金时期。文学艺术门类多样,有诗歌、散文、传记等,其它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路、雕塑等都得到发展;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
10、交文化都体现出不一样的胸怀,具有辉煌大气之美。文学艺术高度发达,诗歌类型多样、内容扩大,小说上产生了唐传奇,开拓了后世文学的道路;书法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些榰书大家,他们所创立的书体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态正楷。唐代各类文化艺术融江了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化交融的成果,大胆吸收了周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摘编自百度文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
11、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华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茶文
12、化对外传播的意义。18沙门拜君,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何题。沙门是出家人的通称,自东晋起,在沙门是否拜君问题上。几方势力反复拉扯。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四月十五日,唐高宗下达敕旨“君亲之义,在三之训为重;爱敬之道,凡百之行收先今欲令道士女官僧尼,于君、皇后及皇太子、其父母所致拜”五月十五日,朝廷集议沙门礼拜君亲问题。六月五日大臣上报议状统计结果:主张沙门等出家人致拜君亲354人,主张沙门等不拜君亲的有539人;六月八日皇帝下达诏书“初令道士、女冠、僧、尼等,并尽礼致拜其父母。” 摘引自孟宪实(皇帝制度的另一面以高宗龙朔二年的两道制敕为中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沙门拜君”反映出当
13、时社会怎样的状况。1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李淳风,岐州雍(治今陕西凤翔)人。自幼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等学问。显皮元年(656年)于国子监内设算学馆,同时着手选编算学教科书。据旧唐书载:“先是,太史监候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蹖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迷、太学助教王真懦等受诏注五曾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宋令国学行用。”李洋风等在注释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时,引用了祖瞳提出的球体积的正确计算公式,介绍了球体积公式的理论基础,即“革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原理”。在组术失传之后,祖冲之父子的这一出色研究成果靠李淳风的征引,才得以流传至今。摘编自白寿彝
14、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淳风数学成就取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淳风数学成就的意义。20东晋高僧法显把历经15年的印度求经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传)。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王朝统治下“中天兰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民人富盛,竞行仁义”。“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想蒜,唯除旃茶罗。”“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酷及估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游茶罗、猎师卖肉耳。”“人民股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榆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同,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王之侍
15、卫、左右,皆有供禄”“其国长者、居士各于城中立福德医药舍,凡国中贫穷、孤独、残破、一切病人,皆诣此舍,种种供给。医师看病随宜。饮食及汤药管令得安,差者自去。”摘编自佛国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印度笈多王朝的史料价值。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2A3B4B5D6B7B8C9A10D11B12A13A14A15D16(1)背景:社会变革加剧;社会冲突和矛盾激化(诸侯混战,新兴地主阶级发展);旧制度日益瓦解(礼崩乐坏);士阶层队伍的壮大;较为宽松的学术思想环境。井田制瓦解、(任意三点)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
16、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任意两点)(2)特点:百花齐放,丰富多样;繁荣发达,富于创新;兼收并蓄,开明包容(任意两点)原因:经济繁荣;政治开明;中外交流频繁;统一多民家族国家的巩固。(任意两点)17(1)特点: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代表;是唐代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突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传播形式多样,和平交流;以优秀文化辐射影响周边国家。(任答三点)(2)意义:促进周边部族和国家发展;促进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
17、发展。(任答四点)18沙门拜君,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道教、佛教广泛传播,一方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佛教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儒、佛、道之间表现出既融合吸收又辩驳冲突的特征。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同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呈现出道教、佛教的发展与儒学复兴的潮流;从“沙门拜君”到“沙门拜亲”的过程,既表现出统治者重 视对佛教的整顿和利用,也表现出唐朝议政、决策的运行程序。佛教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的重要原因。19(1)原因:唐代以前数学研究积累了素材;政府重视;唐代科举制推动;应用数学需求的促进;自身的数学知识与研究精神。(2)意义:完成了对前代数学成就的总结;保存了古代数学成就资料;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发展;为数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东晋高僧法显把历经15年的印度求经见闻写成佛国记,是研究印度笈多王朝的重要文献史料。 佛国记对研究印度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答案第9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