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上语文《语文园地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上语文《语文园地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三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二)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三)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加具体。(四)能背诵乞巧,理解诗句意思。二、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民间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我们神往。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还学会了新的本领。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三,对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拓展。(板书:语文园地三)(二)学习活动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往往是口耳相传的,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儿小创作创造性复述。(板书:
2、创造性复述)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P45页“交流平台”。思考:这里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好方法?找出关键词语。(出示要求)(1)学生自主学习,思考。(2)交流反馈。(相机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变换顺序)(3)学生根据上述提示选择本单元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用上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好加上人物的表情、手势、语言等。(4)小组交流,分享精彩故事,学习讲好故事的方法。(师生互相评议:情节是否合理,有无“添油加醋”,有无大胆的想象)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一至四自然段)我的名字叫海力布,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
3、份。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话。”我想,珍宝我倒是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
4、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姻缘簿,匆忙中就好奇地翻了翻,恰好看到了织女这一天会到凡间洗澡,牛郎与织女命中注定会有这段感情。改变情节顺序:先讲结尾,设置悬念。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山脚下,有一个叫海力布的猎人石像。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3.方法延伸。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让故事讲得更具体、更吸引人呢?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第二题。(1)出示第一个片段,指名读,说
5、说这个片段讲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第二个片段,自由读,思考:对比这两个片段,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反馈。(两个片段都是写狼把小羊吃了。与第一段话相比,第二段话更具体,更生动。第二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在保证原文情节完整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了一些细节,把狼的恶毒和小羊的无辜刻画得活灵活现,读起来更有意思)(3)仿照上述方法,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引导。看到牛郎拿着自己的衣裳,织女可能会很吃惊、很害羞,会说什么呢?牛郎会如何诚恳地说明情况?织女听后可能是又惊又喜,会说什么?牛郎如何把自己的情形说清楚?善良的织女又同情又爱惜,会怎么想,会说什么?展开对话,适
6、当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4)学生独立练说,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牛郎听到织女焦急地询问自己的衣裳去哪儿了,急忙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织女看到陌生的男子,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姑娘不要害怕,我是牛郎,就住在山那边。你快把衣服穿好,我不会伤害你的。”织女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忙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头发,一边跟牛郎聊天。牛郎说:“我本是一个放牛郎,和哥哥嫂子在一起生活。可是哥哥嫂子待我很不好,把我赶出了家门。还好有一头老牛陪着我,它是我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它告诉我今天黄昏时候会有仙女在这个
7、湖里洗澡,穿粉红色纱衣的就是我的妻子。”织女听得出了神,她没想到牛郎会有这样坎坷的身世遭遇。她对牛郎产生了好感,动情地说:“你真是不容易,但是你也很坚强,真让人佩服。”牛郎红着脸说:“姑娘过奖了!不知姑娘来自哪里,生活如何。”织女叹口气,说:“我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我叫织女,本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会织漂亮的彩锦。可是王母娘娘让我成天成夜地织,根本没有休息的时候。累就不说了,还没有自由,就像被关在监狱里一样。人们都说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的呢?我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生活。今天下午,王母娘娘喝醉了酒,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也醒不过来。我们几个见机会难得,就偷偷跑了出来。我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8、。牛郎听了织女的话,惊叹不已。他爱慕织女,也不想她再回天上受苦,于是就对织女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听了牛郎的话,织女心里暖暖的。她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既然来了,就定下心来。于是她坚定地说:“你说得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只要我们两个勤劳点,你去种田,我在家织布,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温暖的东风吹在牛郎的脸上,他感到幸福极了。老牛哞哞地叫着,好像在催促着:接到妻子咯,我们回去吧。(5)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可以用变换人称、添枝加叶、变换顺序等方法,再加上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
9、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使情节更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板书:情节更具体)(三)学习活动二:语句运用过渡语:大家刚才讲得都不错,有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不管三七二十一。这种通俗易懂的词语叫“俗语”。(板书:俗语)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俗语。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1)先出示左边部分,读一读。(初步感受俗语的魅力)(2)这些俗语还有他们的双胞胎兄弟呢。(出示右边部分,读一读)(3)仔细观察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学生讨论交流。
10、每一组词语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但是前面的词语口语化,比较通俗、活泼;后面的一组是成语,(板书: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比较凝练、文雅,有文学美。(5)教师补充说明。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在民间故事中很常见。在讲故事的时候,使用俗语会更加生动传神。2.词语运用。用上其中一个成语或俗语说一个句子。请三四位学生发言,让学生体会俗语和成语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我们做事不能畏首畏尾,要勇往直前。(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干不成大事。(前怕狼后怕虎)3.自主积累。学生自由朗读,积累俗语和成语。4.拓展补充。读一读下列各组词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自相矛盾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四)学习活动
11、三:日积月累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本单元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了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1.出示乞巧并理解: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板书:古诗乞巧)2.了解作者。林杰(831一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能赋诗,下笔成章,又精通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两首。乞巧是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3.自由读乞巧,联系牛郎织女初步理解诗意。4.指名说一说诗的大意。诗的大意:七夕的夜晚,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想象着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终于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该有几万条吧!5.齐读全诗,试着背诵。6.
12、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传统文化中畅快地遨游了一番,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学会了怎样进行创造性复述,还学习了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精妙之处,等着我们慢慢品味。附板书:语文园地四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回顾本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2.读句子体会并阐述顿号的作用。3.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二)过程与方法1.利
13、用“借助资料”的方法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朗读表达课文情感。3.在习题中运用顿号,强化对顿号作用的认知。4.利用小游戏方式助力学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辨别词语的使用语境。(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朗读中升华对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并通过拓展练习激发学生爱国之情。2.在辨别词语感情色彩的基础上,运用词语写话。二、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和爱国主题的课前谈话视频。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激发情怀。(1)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仪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观看感受,点明“爱国”主题。2.揭示任务。根据课前谈话直接揭示第四单元的主题“爱国
14、情怀”,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经历,走进语文园地四。(二)交流平台1.默读“交流平台”,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的读书方法,找出交流内容,做好批注。2.指名学生概括回答本单元“交流平台”需要交流的主要内容。(相机板书:借助资料、朗读表达)3.回顾小结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运用“借助资料”这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达课文的感情。(小组朗读,全班朗读)5.课外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借助资料”这种阅读方法活学活用,交流古诗。(出示杜甫的春望节选,同桌互读)6.引导学生猜测古
15、诗中所写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猜。(学生活用“借助资料”的方法,提示学生古诗中的注释也属于资料)7.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字词“破”“感时”“恨别”和“草木深”的注释,从而理解杜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8.了解背景,朗读体会情感。本诗的背景源于一场战争,唐朝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国力由盛转衰。(体会杜甫为国伤感的情感,引导学生朗读表达的情感,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生共读)9.小结。有些古诗和课文因为年代久远,造成文本理解困难,有了详细全面的背景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资料阅读是个好方法。(三)词句段运用1.词语的运用。(1)
16、出示词语,读准词语。(同桌对读)(2)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词语,交流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体会每组词语的词意和感情色彩,(相机板书:感情色彩不同,赞扬、批评)并通过朗读读出感情色彩。(自由读、同桌对读)(4)拓展词语,巩固认知。(拓展“画龙点睛”“画蛇添足”等词语)(5)小游戏“看词思人”,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来写话。教师示范。我看到“处心积虑”这个词语就非常气愤,由此想到了唐玄宗身边的宰相李林甫,处心积虑残害忠良,把持朝政带着对感情色彩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个词语和喜欢的原因。学生联系生活和积累,说说由这些词语想到了谁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人。(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6)选
17、择词语写话。(教师巡视并相机点拨)(7)学生交流写话内容。师生共同评价,仔细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运用是否准确和恰当。(8)小结。学会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2.标点符号的运用。(1)自由读课本上前两句话,让学生圈出顿号,思考此处运用顿号的原因。(相机板书:顿号)(2)交流用法,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并列的字词或短语)(3)根据对顿号用法的理解,完成课本和作业本上相关的练习。(4)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如果发现在运用过程中有不理想的地方,适时补充材料加强练习。(四)结课1.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收获。2.激励学生继续运用好的阅读方法学习更多的课文。附板书:语文园地四交流平台借助资料朗读表达词句段运用感情色彩不同赞扬批评顿号并列的字词或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