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第3节-动能和势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30362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一】第3节-动能和势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一】第3节-动能和势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一】第3节-动能和势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一】第3节-动能和势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决定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 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

2、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

3、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弄清物体具有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教学方法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

4、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法。仪器材料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演示:用手推动

5、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手的推力是否做了功?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设计意图:功和能有密切联系,从做功直接引入能的概念。并为下面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二、动能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

6、能够做功,若将钢球静止停靠在木块一侧,钢球还能够对木块能够做功吗?(边讲边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总结出动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狂风能撼动大树,而微风只能摇动树叶,说明动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现在我们要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木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怎样的关系。实验前,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1)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2)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

7、验中应如何具体操作?(3)研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应该改变哪一个物理量?应该让哪一个物理量不改变?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4)研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应该改变哪一个物理量?应该让哪一个物理量不改变?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物体的速度不同?(5)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后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设计意图: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三、重力势能演示:木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问:木块受到重力,重力对

8、木块做功吗?怎样才能使重力对木块做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物理学叫做重力势能。思考:木块和铅球都被举高,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1)重力势能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3)你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4)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物体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时,举得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研究动能的实验做基础,再学习研究重力势

9、能的实验变得较为容易,教师适当点播即可。)四、弹性势能(教师边演示,边讲授)一个弹簧,把一个砝码放在弹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弹簧静止,没有动能。弹簧也没有被举高,也没有重力势能。可是大家想象,弹簧能不能做功?总结: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让学生表演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用不同的力使橡皮筋形变程度不同,观察纸弹弹射

10、的距离有何不同?指出: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做势能(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会物理就在身边。)五、动能和势能拓展1、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2、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3、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

11、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能和势能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动能和势能含义的基础上,让他们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2、决定因素: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二、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2、决定因素: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三、弹性势能1、

12、定义2、决定因素四、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重点解决了探究课中的两个要素:1.怎样提出探究问题。2.怎样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结论与概念联系起来。二、重点和难点的突破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落实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猜想-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地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生命化课堂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做到了教师少讲、精讲,大量的时间放手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掌握自主学习

13、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师向后退些,再退些,学生自立,再自立些,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生命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让课堂变成学生尽情发展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2、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我使用了自制的教具。科学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我在集体备课时,就提出了能否将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一下改造,以便于使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操作,这一建议得到了组内老师的支持,最终我们选择了学校电工使用完了的盖线盒来做轨道,这样既使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又使“环保、节能”的意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渗透到物理课堂上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不足之处1、课件制作的不够完美?2、有些环节语言不够简练?

14、3、实验时间过长,知识巩固环节时间有些紧张.以上是我对执教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上积累经验,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让学生表演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用不同的力使橡皮筋形变程度不同,观察纸弹弹射的距离有何不同?指出: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做势能(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

15、参与实验,体会物理就在身边。)五、动能和势能拓展1、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2、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3、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能和势能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白了动能和势能含义的基础上,让他们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

16、实际问题。)七、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2、决定因素: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二、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被举高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与重力有关2、决定因素: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被举的高度和质量有关,被举的高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三、弹性势能1、定义2、决定因素四、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重点解决了探究课中的两个要素:1.怎样提出探究问题。2.怎样分

17、析、处理实验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并把实验结论与概念联系起来。二、重点和难点的突破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落实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猜想-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物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地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生命化课堂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做到了教师少讲、精讲,大量的时间放手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师向后退些,再退些,学生自立,再自立些,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生命活力得到充分释放,让课堂变成

18、学生尽情发展自我和展示自我的舞台。?2、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我使用了自制的教具。科学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我在集体备课时,就提出了能否将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一下改造,以便于使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操作,这一建议得到了组内老师的支持,最终我们选择了学校电工使用完了的盖线盒来做轨道,这样既使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又使“环保、节能”的意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渗透到物理课堂上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不足之处1、课件制作的不够完美?2、有些环节语言不够简练?3、实验时间过长,知识巩固环节时间有些紧张.以上是我对执教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教学上积累经验,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