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30164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矛与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是中国古代成语中的经典之一,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它们历经时久却生命力依旧,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灿烂的一页,翻开这一页,我们能从中读到中国人博大的智慧和深邃的哲思。在一个个形象传神的故事背后,都包蕴着深沉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凝练为几个字的成语,又常常被我们信手拈来,与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如影随形。因此,教学这样的成语故事,就应该站在广阔而丰富的文化大平台上,建构与生活同宽的大语文教学。课文自相矛盾简短易懂,这篇课文

2、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之前学习过少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还未有效掌握,因此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通过读、说、问、演等环节的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深刻的明白寓言里面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走进浩瀚的成语故事世界之中,了解祖国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 4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

3、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 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3.了解课文内容。一、

4、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

5、添足农夫和蛇等。)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

6、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了解文言文。(1)楚人:楚国人。(2)鬻(y):卖。(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8)应:回

7、答。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8、。(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学生练习朗读。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4.教师范读。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课时目标1.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9、这个故事。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出示课件 2】(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10、(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

11、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利,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

12、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从那之后,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

13、生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7.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8.【出示课件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14、并小结【出示课件 6】: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板书: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能应也。)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15、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出示课件7】(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5)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

16、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2.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

17、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

18、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利,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从那之后,商

19、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

20、说?(学生各抒己见。)7.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8.【出示课件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6】: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

21、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板书: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能应也。)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

22、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出示课件7】(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5)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2.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