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水圈和水循环课后达标检测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水圈和水循环课后达标检测鲁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圈和水循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6山东临沂质检)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12题。1据图()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2绿水()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B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两种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所以来源相同;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应包含了绿水和蓝水。第2题,绿水通过蒸发、蒸腾进入
2、大气,而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故绿水吸收地面辐射,而具有保温作用。蓝水直接参与了海陆间循环过程,而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湿润地区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依赖地表水(即蓝水)。答案:1.A2.C(2016黄陂一中适应训练)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35题。3图中分别表示()A蒸发、降水、渗透、污水B渗透、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渗透、污水 D降水、渗透、蒸发、污水4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加强人工降雨力度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 BC D5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提高河川径流的
3、供水量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 BC D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水循环的环节,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分别表示降水、渗透、蒸发、污水。第4题,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第5题,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会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答案:3.D4.B5.C(2016山东潍坊模拟)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
4、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67题。6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C江淮地区 D西北地区7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D时间点比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解析:第6题,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季(510月左右),且在7月左右水位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多雨,但在7、8月份受副高的影响,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江淮地区。第7题,据图信息可知,湖泊在时间点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其储水量并非最小,A项错误;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致一致,但并非
5、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B项错误;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是河流补给湖泊,C项错误;时间点处比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D项正确。答案:6.C7.D(2016河南十校测试)读某河流及其流域植被覆盖率与年平均径流循环量变化图,完成89题。8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A雨水补给 B冰雪融水补给C湖沼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9近年来,该河流径流循环量不断增大,汛期不断变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引水工程的实施 B全球气候变暖C节水措施的普及 D生态环境改善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
6、可知,该地位于东非高原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较多,所以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A项正确。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多沼泽和湖泊,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湖泊和沼泽调蓄功能不断增强,使得该河流径流循环量不断增大,汛期不断变长,D项正确。引水工程的实施不会导致河流径流循环量增大,故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蒸发量增大,径流量减小,B项错误。节水措施的普及会使径流量相对增大,但不会影响汛期的长短,故C项错误。答案:8.A9.D(2016保定高三调研)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15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011题
7、。10测站附近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A9小时 B18小时C27小时 D36小时11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知降水停止时间为7月18日12时,河流水位超过河流满水位的时间是7月19日6时,两者相差18小时,故选B。第11题,上游植被遭受破坏,会使得河流下游洪峰提前。答案:10.B11.C二、综合题12下面两图中上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8、列问题。(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3)据图示分析该河流与地下水水位的补给关系,与10年前相比,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水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水循环在陆地与海洋之间进行,为海陆间水循环。C海区的渔业资源主要受入海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影响,与水循环中地表径流密切相关。(2)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地下水水位下降,因B地靠近海洋,过度开采地下水还会造成海水入侵。(3)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可知,此时河水补给地下水。与10
9、年前相比,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升高,其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人为原因:植被覆盖率提高、合理开采地下水、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地理意义主要为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答案:(1)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2)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建筑物倾斜)、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等。(3)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合理开采地下水、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13(2016太原调研)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
10、各题。(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过度用水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