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3313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二光(司马光)曰:“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材料三中“非大坏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

2、措施及其评价。第(1)问,联系变法的内容,从教育、军事、农业和商业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材料二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其不主张变法改革;材料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主张变法维新,并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参考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

3、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文钞材料二(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三(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致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针对“积贫”采取的变法措施,

4、并概括其成效。(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思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材料中的“农时不夺”和“国用饶”,表明王安石变法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第(2)问,王安石“新法”遭废除的原因可从遭到官僚贵族、大地主反对和新法危及百姓两个方面分析,但要指出前者是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2)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

5、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任公)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廿二史劄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点”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2)材料一、材料二对王安石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何不同?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第(1)问,要结合

6、北宋初年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进行思考,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第(2)问,分析两则材料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评价是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梁启超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借助王安石宣传变法革新思想;后者则是从史官记述的角度,抨击王安石变法祸乱国家,实际是为统治者的失误作掩饰。参考答案:(1)“政治缺点”: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出现,“不抑兼并”;“人民疾苦”:土地兼并盛行,赋税盘剥沉重,农民不堪重负。(2)材料一高度赞扬王安石,因为王安石勇于变法的精神与维新派宣扬的变法思想相符;材料二批判王安石祸国殃民,因为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4.科举考

7、试内容的变化,折射出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后建议神宗改贡举制度,神宗深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苏轼在上奏中说:“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亦必有道,何必由学乎?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尝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

8、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摘编自脱脱等宋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并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思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苏轼的观点判断,他反对废除以诗赋取士的做法,与王安石恰好相反,故二者争论的焦点是科举制是否需要废除以诗赋取士的做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得出苏轼的理由是反对设立学校、考经义违反旧法等。王安石的理由是诗赋取士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他注重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主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词歌赋,考查经义和时务策,并且整顿太

9、学,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人才。参考答案:(1)焦点:科举考试是否废除诗赋取士。苏轼认为兴学校浪费民财;改考经义违反旧法,不宜改制。王安石认为诗赋取士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强调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2)改革:废除诗赋取士,主张考经义和时务策;整顿太学,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5.导学号056640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马端临文献通考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

10、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编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思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判断,其所评论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田均税法推行的目的是增加财政

11、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可概括出北宋正处于租佃经济兴起的时期;第二小问注意在“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观察,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巩固封建统治,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其效果也十分显著。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最根本因素是王安石改革没有也不可能触及封建制度本身,也就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参考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2)表现:中古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的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