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4163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一般掌握)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了解)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了解)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了解)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般掌握) 练习 :一、选择题。1 、 1903 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的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 )2 、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 )二、填空题: 1 、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

2、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般掌握)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了解)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般掌握)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了解)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了解)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一般掌握)二、自我意识的发展(重点掌握)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般掌握)练习:一、选择题: 1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 A 2 岁 B 4 岁 C 5 岁以前

3、 D 1-3 岁2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 2-3 岁 B 4 岁 C 5 岁以前 D 13 岁 3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 A 行为系统 B 意识特点 C 综合心理特征 D 品德与修养 4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 控制 B 基本看法 C 改造 D 意识 二、填空: 1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3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

4、异。 4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5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6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7 、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8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般掌握)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般掌握)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学习说(一般掌握)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般掌握)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

5、件作用论(一般掌握)四、加涅的住处加工学习理论(了解)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 顿悟说(了解)二、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学习论(重点掌握)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重点掌握)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 1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A 地升华 B 发挥 C 表现 D 持久的变化 ( )2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 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 反应联结( )3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 苏联心理学家 B 美国心理学家 C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

6、家 D 英国医生 4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奥苏伯尔 D 桑代克( )二、填空1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2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3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 ( 撤消惩罚 ) 之分。 4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5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6 、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三、简答 1、 布鲁纳的教学观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先行组织者

7、技术及其应用四、论述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般掌握)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重点掌握)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了解)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一般掌握) 二、需要层次理论(重点掌握) 三、成就动机理论(了解) 四、成败归因理论(重点掌握)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一般掌握)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重点掌握)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重点掌握) 练习 :一、选择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8、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二、填空 1、所谓学习动机,是指_ 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9、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_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3、班都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 。 三、简答 1、学习动机的种类 2、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3、成败归因理论 四、论述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一、什么是迁移(一般掌握)二、迁移的种类(一般掌握)三、迁移的作用(了解)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了解)二、现代的迁移理论(了解)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掌握)二、促进迁移的教学(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1、

10、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2、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3、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4、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二、简答1、学习迁移的种类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3、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重点掌握)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11、重点掌握)三、知识学习的过程(了解)四、知识学习的作用(了解)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一、知识直观(一般掌握)二、知识的概括(重点掌握)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一般掌握)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重点掌握)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4、现代

12、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5、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6、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7、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C冯特 D弗洛伊德8、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10、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

13、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C斯金纳 D威廉冯特二、填空1、_ 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2、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_ 和并列结合学习。3、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 、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4、所谓_ 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5、_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6、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

14、衡的,呈现_ 的负加速趋势。三、简答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3、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一般掌握)二、技能的种类(一般掌握)三、技能的作用(了解)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形成阶段(重点掌握)二、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重点掌握)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一、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了解)二、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了解)三、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了解)四、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了解)练习:一、选择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2、通过学习而

15、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二、填 空1、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2、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_(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三、简答1、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2、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第八章 学习策略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重点掌握)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重点掌握)二、元认知策略(重点掌握)三、资源管理策略(重点掌握)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一般掌握)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

16、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2、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3、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4、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5、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二、填空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_ 。2、

17、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_等环节构成。3、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_成绩差生阅读领会.4、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_预测。三、简答1、学习策略的特征2、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3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4、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5、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6、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四、论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般掌握)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掌握)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般掌握)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重点掌握)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重点掌

18、握)二、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掌握)三、创造性的培养(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1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刺激情境 B 即定疑问 C 思维状态 D 思维起点 2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 智力技能 B 思维品质 C 思维程序 D 能力或特性( )3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 思维程序 B 调查研究 C 验证假设 D 论证假设( )二、填空1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

19、无结构问题。 3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5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三、简答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四、论述1、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2、创造性的培养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般掌握)二、品质的实质与结构(一般掌握)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了解)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了解)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了解)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一般掌握)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般掌握)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1 、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 与生俱来的 B 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 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 )3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 新观点

21、B 认知结构 C 策略系统 D 价值体系( )4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认可 D 与他人相接近( )5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内化性和意志性( )6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 知识经验 B 观念和信念 C 道德认识 D 道德观( )7 、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 态度的核心成分 B 动力性成份 C 非智力成分 D

22、 内化了的成份( )8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 行为方式 B 意向或意图 C 行为习惯 D 语言或行为( )二、填空1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2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3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5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

23、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6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三、简答 1、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2、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3、 态度的结构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概述(重点掌握)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掌握)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般掌握)第二节 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 一般掌握 ) 二、心理测量(了解)三、评估性会谈(了解)四、其它方法(了解)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一般掌握)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一般掌握)练习:一、选择 1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

24、好的 A 社会适应 B 社会化人格 C 精神面貌 D 精神状态( )2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积极的社会功能 B 应有的责任能力 C 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 道德精神面貌( )3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 怪异观念 B 强迫行为 C 强迫洗手 D 强迫恐惧( )4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 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 痛苦不安 C 感到惴惴不安 D 感到极端焦虑( )5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 严重惧怕 B 原因不明地惧怕 C 非理性惧怕 D 持久性地惧怕( )6 、性偏差是指

25、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 不容易矫正 B 容易矫正 C 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 也属于心理障碍( )二、填空 1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3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4 、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5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6 、人格障碍

26、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三、简答 1、 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重点掌握)二、教学目标的分类(重点掌握)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掌握)四、任务分析(重点掌握)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重点掌握)一、教学事项二、教学方法三、教学媒体四、课堂教学环境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重点掌握)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重点掌握)三、个别化教学(一般掌握)练习:一、选择1 、教学目标是

27、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 思维品质 B 学习内容 C 学习结果 D 知识技能( )2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 若干等级 B 五个等级 C 三个等级 D 四个等级( )3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 信息加工 B 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 心理变化( )4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 各种智力活动 B 各种子目标 C 各种课堂行为 D 教学阶段( )5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 信息加工 B 学习活动 C 复杂记忆 D 理解( )6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

28、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能,则宜于采用 A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 师生互动策略 C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 合作学习策略( )7、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 有所不同 B 相类似 C 有一定联系 D 没有必然联系( )8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 教师的主导教学 ?B 独立完成作业 C 家庭作业 ?D 个别课堂练习( )9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 学习积极性 B 学习自觉性 C 要花多少时间 D 智力水平

29、( )10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 有影响 B 没有影响 C 几乎没有影响 D 有实质性影响( )11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 教学程序 B 教学过程 C 教学事项 D 教学方法( )12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 迷失方向 B 错用方法 C 措手不及 D 产生焦虑( )二、填空 1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3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

30、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4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5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6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7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 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 9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

31、学等。 10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11 、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12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13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 14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 15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 16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

32、的活动方式 17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 18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19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三、简答1、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 2、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3、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4、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5、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6、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四、论述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重点掌握)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重点

33、掌握)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一般掌握)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一般掌握)三、群体动力的表现(一般掌握)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概念(一般掌握)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重点掌握)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重点掌握)练习:一、选择1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 维持动机作用 B 促进和维持功能 C 思想教育作用 D 培养纪律功能( )2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A 一定的帮助 B 较弱的影响 C 间接的影响 D 直接的影响( )3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 可用因素 B 微弱因素 C 重要因素 D 利弊兼有的

34、因素( )4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 目的和内容 B 共同语言 C 深厚友谊 D 约束力量 5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 最终结果 B 中间环节 C 目标 D 最高阶段( )6 、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 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 小集团意义 C 依赖兴趣的作用 D 没有政治意义( )7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 极大的影响 B 不大的影响 C 积极的影响 D 消极的影响( )8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 集体观念 B 从众 C 服从大局 D 集

35、体凝聚( )9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 是权威意见 B 将有助于他 C 旁观者的意见 D 是客观的意见( )10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 连锁性感染 B 互相监督 C 互相帮助 D 遵守纪律( )11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 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 和口头的规范 C 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 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12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 方向和范围 B 方向 C 范围 D

36、 纪律约束( )13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 态度一致 B 行动一致 C 观点趋同 D 相互理解与扶持 14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 行动对抗 B 不团结、不信任 C 拉帮结伙 D 互相为难( )15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 主要因素 B 辅助因素 C 外部互动因素 D 环境因素( )16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 教学风格 B 组织教学方法 C 气氛区 D 教学氛围( )17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

37、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 暗示影响系统 B 非语言符号系统 C 文字符号系统 D 情感感染( )18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 感情关系 B 心理距离 C 友谊关系 D 互助关系( ) 19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 修养和处世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与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20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 人际关系 B 对立统一关系 C 心理互动过程 D 人与人的矛盾( )21 、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 必要条件 B 辅助条件 C 重要表现

38、 D 主要过程( )22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 A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 养成竞争意识 C 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 促进团结协作( )23 、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 积极价值 B 创造性功能 C 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 真正目的( )24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 监控与管理 B 准则与控制 C 限制性影响 D 限制与规范( )25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 课堂情境 B 课堂结构 C 课堂形势 D 课堂

39、教学( ) 26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 课堂约定 B 课堂行为准则 C 课堂纪律 D 课堂行为( )27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 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 学生听课效果 C 后进生的感受 D 人际关系的影响( )28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 教室的布置 B 教师的行为表现 C 学生的学习方式 D 学生座位的分配( )29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 教学过程的规划 B 教学内容设计 C 教学方法的实施 D 教学方法的选择( )30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 也是不行的 B 也是

40、违法的 C 也是不必要的 D 是必要的( )31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 随机安排 B 分类安排 C 集中安排 D 交错安排( ) 32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 兴趣形成 B 自发复习 C 过度学习 D 疲劳和厌烦( )33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 心理异常 B 不适应表现 C 不良表现 D 问题行为( )34 、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 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 没有问题行为 C 只有问题行为

41、萌芽 D 也有问题行为( )35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 冲动型问题行为 B 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 多动型问题行为 D 自律障碍行为( )二、填空 1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 _ ,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2 、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 _ 。 3 、课堂管理 _ 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4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_ 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5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 _ ,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 6 、不管

42、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 _ 、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7 、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 _ 。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 8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 _ 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9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 _ ,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10 、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 _ . 11 、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 _ 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12 、集体则是 _ 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3 、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 _ 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14 、课堂气氛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