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4.3.1南京大学622新闻传播史论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成舍我【参考答案】原名成勋,早年任北京益世报编辑。1924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1925在北京创办世界日报世界画报。世界日报发展为北方重要大报之一。1926被奉系军阀逮捕,保释后报纸转向保守。1928在南京创办民生报。采取“小报大办”“精选精编”的办报方针。重视言论,竞争消息,广用图片。1934因揭露当局贪污舞弊等事件,导致报纸被封。成入狱40天。1934出狱后,与人在上海合办立报。2、掏粪运动【参考答案】19世纪末期,美国贫富分化、资本家严
2、酷剥削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抗议。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罗斯福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他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是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掏粪运动”首先从麦克卢尔杂志兴起。1902年底该杂志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分别揭露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多个城市的贫民窟真实情况;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随后多家杂志加入揭丑队伍。3、拉斯韦尔【参考答案】:美国著名政治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1948年
3、,拉斯韦尔发表了著名的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从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为传播学的奠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以后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他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有:1)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为从内部结构入手研究传播过程开辟了道路。5W模式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模式之一,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他提出将传播学研究分解为五个互相依存的方面。2)在研究中,他还提出了传播的社会功能。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离不开传播,是因为传播活动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授文化。3)他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角度研究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和传播的社会功能等问题。4)拉斯韦尔同贝雷尔森一道
4、将“内容分析方法”引入了传播学研究领域,并使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4、二级传播【参考答案】:来自1940年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大众传播的受众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被动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常常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利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地向他人进行人际传播,在一定的社会区域中他们是社会舆论的领袖。二、简答题1、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特点【参考答案】:1)报刊数量大。自1896.8时务报创刊到1898.9戊戌政变发生,全国各地新创报刊70余种,是此前20多年里国人办报的2倍多。2)办报地区广。华北、华中、华南形成不同的办报区域。3)报刊品种多。4)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是
5、维新派创办的各种政论性报刊。如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新报。维新派办报特点:办报人员方面,多是维新派政治家或维新运动领导人。形成以康有为统一指挥的宣传队伍。办报方式上,同办学会、办学堂紧密联系,形成三位一体组织形式。并为维新派今后所沿用。2、白虹贯日事件及其影响【参考答案】:一战结束后,日本发生反对入侵俄国的国民反战运动,以及反对米价上涨的饥民暴动。为此政府对报业实施镇压措施,限制有关的新闻报道,引起了报界的强烈不满。1918年全国84家报社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言论自由。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被政府当局以“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结果登载这一消
6、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和专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被迫退出报社。“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和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三、论述题1、简述普利策办报活动及其启示【参考答案】:(1)约瑟夫.普利策出生于1847年,1868年被德文报纸西方邮报聘为记者,从此开始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它的主要新闻活动有以下几点:圣路易斯电讯报起家1
7、878年普利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又合并了当地的邮报,改名邮讯报。宣称“邮讯报将不为政党,而为人民服务;不是共和党的而是真理的喉舌;不支持行政当局,而对它进行批评;反对所有的欺诈和骗局,不管它们发生于何处,属于何种性质;提倡原则与理想,而不是提倡偏见与当派性。”同时,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招徕读者。邮讯报的成功,不仅为普利策进一步扩大报业积累了大笔资金,而且也为他闯入纽约新闻界,经营更大规模的报纸提供了必要的经验。世界报起飞1883年普利策买下了纽约世界报(TheWorld),在发刊词中他宣称:要用过去完全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使世界报以新的宗旨、方针、信息和兴趣面向读者。他
8、指出,在日趋发达的大都市里,应当由这样一种报纸,不仅报价低廉,内容丰富,篇幅巨大,而且是真正民主的,它将站在人民一边,不依赖财富势力,它将揭露一切欺骗与无耻行为,反对一切公共弊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普利策从两个方面加强该报的影响力:A.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在社会中还提出过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十大纲领”:征收奢侈税;征收巨额收入税;征收垄断企业税;向特权公司征税;严惩贪官污吏;严惩在选举中左右雇员选票的雇主;改革文官制度;征收遗产税等。世界报的发刊词和“十大纲领”引起了人们对它的主义和尊敬。B.该报能迅速打
9、开局面的原因还在于,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喜爱有声有色的故事和新闻,难免会助长编辑、记者们添油加醋的作风,因此他命令在城市版编辑部的墙上贴了一幅标语:“精确、精确、再精确!”虚报数字的新闻记者会遭到斥责和罚款。该报销量不断上升。1887年初超过25万份,1893年时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成为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篇幅也在不断扩大,出版10周年纪念号为100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办报方针与社会贡献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把普利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借发起全国性运
10、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如为筹建纽约港自由女神像台座发起的募捐活动;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篇幅大,报价低;率先使用插图(木刻图画);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普利策深知好的报纸必须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奖项有优秀的文学、历史、音乐和新闻作品,其中以新闻奖的比例最大。最初评选对象是五项,后增至15项,包括:为公众服务成绩优异奖、地方新闻报道奖、全国新闻报道奖、国际新闻报道奖、社论写作奖、漫画创作奖、摄影作品奖等。普利策奖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世界报提倡社会
11、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是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所诟病。这主要是由于他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思想。他认为煽情主义可以吸引读者来读报纸,读者基础扩大了,报纸的各项社会运动也就有了支持者。煽情新闻的手段,社论才是目的。普利策是一个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的资产阶级“改良家”。他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则应加以批判。(2)1883年普利策世界报标志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他的新闻活动对于当今的传播活动来说仍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1883年普利策世界报标志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这也促进传播理
12、念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变。世界报的办报宗旨是“华而小实,空头支票是一文不值的,我不想作任何许诺和保证,只希望公众能注意”,正如约斯特在其新闻学原理中写到:报纸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可售性,依靠适合读者阅读水平和口味的方式来扩大发行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并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这无疑是对政党报依靠社论取悦党派和政府对上负责的受众观念的颠覆。同时,办报者眼光向下的受众观对于满足当时低层受众的知晓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它使大众媒介不再受一党一派的牵制而走向一种公共领域。B.普利策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如大量采用图片、多行标题、大字号,新闻写作多样化,增加新闻特写等,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版面,增强了报纸对
13、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已为现代报纸所承袭。尤其是对于现今竞争激烈的都市报来说,通过业务的革新,吸引受众眼球,以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C.客观上促进了采访方式的创新。世界报的女记者内莉。布莱就装疯混入纽约拉克威尔岛的疯人院,进行了体验式采访。后来又逃出,撰写出系列文章,揭发疯人院的种种黑暗,她的报道引起轰动。当然它的这一行为有违法律,可是这一大胆尝试对新闻工作者采访实践不无启示意义,其中女记者内莉。布莱最具危险性的活动是1889年只身周游世界,看自己能否以少于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时间环球一周。当内莉。布莱乘船、骑马、坐火车日夜兼程时,世界报不仅每日刊登她的旅行路线,沿途报道,还
14、举办了猜谜有奖比赛,赢者可免费旅行欧洲。大约100万人参加了这场比赛,纽约市内人人关心布莱小姐能否回来,最后内莉。布莱以72天6小时11分01秒,少于80的时间胜利地完成周游世界的冒险。她的这一举动轰动了公众,也为世界报制造了新闻,这就算是早期的“新闻策划”。在今天,这样的方法依然适用。D.利用报纸推动改革、关注弱势群体、独立批判精神是报纸的责任意识的体现。世界报自始至终抨击那些“上层阶级”、“暴发户”和“假贵族”们的丑恶行径。普利策从开始办报那天起就一直为改革而奋斗。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谈到媒体的环境监视功能,他认为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通过警戒
15、外来和内在的威胁,满足社会的常态性活动。普利策的新闻活动在揭露社会问题,同情平民发动运动的同时,也整合了社会,协调了社会关系,起到了“社会雷达”的作用,这对于当今传媒如何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具有借鉴和警示作用。2、解放日报的改版及其意义【参考答案】:1942年起,中共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运动,新闻界也整风改革。解放日报走在的前列,在中央指导下改版。1)登载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及组织性(指导性)原则,并检查了创刊以来的问题。改版后,报纸改变了脱离实际的做法,以报道根据地新闻为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配合党的中心工作。2)内容上,集中
16、力量报道整风运动的发展情况,发表大量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社论;同时办专刊、辟专栏进行宣传。编排上,版面焕然一新:一版各解放区要闻版,二版陕甘宁边区版,三版才国际新闻,四版副刊专论。3)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该报提出“全党办报”的方针。之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理论文章,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A.用马的观点方法,对新闻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B.在无产阶级党报理论方面,对办报方针、风格、报纸群众路线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马列党报理论,为中共新闻工作理论和模式奠定基础。3、在日益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大众传媒怎样才能持续保持新闻报道的“独家性”?请举例说明【参
17、考答案】:(这一类题目,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答题框架,这里给出的是按照新闻生产的流程和工序来进行作答。)1)独家新闻意涵的变化:时效性、独享性深刻性新闻报道“独家性”的意涵独特的角度、见解、思路;深刻解读、全面剖析。2)怎样持续保持独家性从新闻生产流程入手展开分析根据新闻事实精心策划,深入挖掘,充分采写,运用多种编辑手段强化主体,加强媒体内部资源的整体协作,从宏观角度进行组稿,从而生产出具有“独家性”的新闻报道。A.新闻策划: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恪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对如何展开报道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以求全面深刻地揭示客观存在的现实。a.对可预知的事件性或非事件性新闻,要通过新闻策划
18、增加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可以做预测性报道和回顾性报道等等。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b.对不可预知的突发性事件,要及时、有序地进行应对,需要策划人员有极强的新闻敏感度和判断分析能力。如汶川地震、911事件等。c.新闻媒介可以自己策划重要的报道。对已有的可能已见诸媒体的事件进行深度发掘,寻找新的新闻线索,通过跟踪报道等形式进行独家报道。B.新闻采写:新闻采写是整个新闻报道的核心和关键,新闻采写的质量对新闻报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 新闻记者的协同配合,按照新闻策划的内容完成自己的任务。b. 采访过程中“刨根问底”,找出问题、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善于把握随时可能出现的亮点。c
19、. 报纸稿件写作中独特的文风、电视摄像过程中有亮点的镜头是独家新闻的构成要件。C.新闻编辑:编辑应把握新闻报道的点面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点和盲点的关系。a.通过对原稿、原镜头的挖掘,发现记者未发现之重要信息。b.通过稿件的配置、镜头的剪接,拓宽广度、开发深度。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多层次、多侧面、纵身地展示新闻事件。4、简述传播效果万能论到有限效果论的变化过程【参考答案】:1)传播效果万能论强调传播媒介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直接的。媒介向受众进行传播,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够左右人们的观点、态度甚至行为。该理论将受众
20、视为完全被动的受体,媒介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大体是单一、类同的。这一理论存在着:第一,片面性,即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第二,笼统性,这一理论的研究大多是通过观察,以及思辩性的探讨,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2) 变化过程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领域,以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和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特别是传播媒介对于个人意见和态度的“说服性传播”研究使得学界开始重视受众的个人差异,认为应该按照个人的不同特点、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社会规范来制作、传播信
21、息,受众角色由传播万能论时的被动、毫无组织的“乌合之众”,进入到具有个人差异、有选择能力的受众的角色转变,是传播效果研究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在这些研究中,拉扎斯菲尔德通过社会调查法调查了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即伊里调查,并据此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和“二级传播”等理论观点和假说,这对于否定早期传播万能论的观点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此外,霍夫兰通过实验心理学方法进行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的研究,再次验证了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导致人们态度的改变,在“说服性传播”领域中,还出现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等重要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发现无一不指向有限效果的观点,使
22、得传播效果万能论日渐式微。3) 有限效果理论1960年,克拉伯在大众传播效果提出。认为传播效果的产生,大众媒介不是直播唯一因素。会受到受众的自身因素,以及媒介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等制约。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因而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这些观点存在着:第一,仍是从传者角度进行分析,忽视受众的需求与主动性;第二,只注意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效果;只注意态度、行为的变化,而忽略信息的功用。总之过于低估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四、 写一篇如何看待网络舆论的新闻评论。【参考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题目,只给出网络舆论作为关键词,要求写一篇新闻评论。从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变化、
23、消匿这一角度可以写,从网络舆论的正向、负向影响的角度也可以写,从网络舆论的政府管控的角度也可以写,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他的思路。但考试中我们并不能涵盖所有这些内容,因此找一个具有典型性、社会关注度高的点进行聚焦,是答题的重要一环。但结合题目中的“转型期”、“热点事件”的信息,我们认为,结合热点事件来分析网络舆论对转型期中国的影响,是一个较为中肯的角度。具体来说,网络舆论对于政治控制的消减作用是最为明显的,我们可以就这一点发散开,就网络舆论与现实民主政治的关系来写评论,这也可以借鉴网络传播概论中的知识进行作答。在微博等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今天,在公民新闻正逐步成为现实的今天,网络舆论已经不单单是线下舆论的线上表现,相反,越来越多的线下舆论开始由网络舆论波及而成,网络舆论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影响已是不容置疑的既成事实。)概述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举例说明网络舆论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如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等)。1)政治参与新形式2)政治监督新力量3)公共决策助推器举例说明网络舆论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如抵制家乐福事件、人肉搜索等)。1)网络留言2)网络舆论监督的错位3)非理性网络网络政治参与政府如何引导网络舆论。1)政府层面信息公开、满足知情权、积极利用网络舆论2)媒体层面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健康的引导3)网民层面媒介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