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杜甫诗三首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语文杜甫诗三首精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教案秋兴八首(其一) 写作背景 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护生活;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 林” 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甫诞生在一个时代“ 奉儒守官” 的家庭,自小所收的训练与熏陶,是他对国家命运与民生疾苦特别关注;他曾多次在诗中表示过“ 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2、淳” ,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之类的心迹; 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 希望“ 安史之乱” 早日 平静, 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静;可是,事与愿违,“ 安史之乱” 虽与 763 年被平定, 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固,回纥、 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入侵唐 境,吐蕃仍于 763 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 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逼;国运威迫,如同四季之在暮秋,杜 甫为此而深感担忧;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 备尝艰辛, 身心憔悴不堪; “ 不被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懒从衣结,
3、频游任屐 穿” (春日江游)、“ 牙齿半落左耳聋” (复阴)、“ 缓步仍须竹杖扶” (寒雨朝行视园树)、“ 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酬十一舅)等诗句,即 日夜想回来家乡, 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是他在此期间境况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 写此秋兴 时,他已五十五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 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谢、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 巫山巫峡气萧森” 语意,进而描画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生气: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
4、动荡担心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森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 丛菊两开” 、“ 孤舟一系” 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 “ 丛菊” 暗承首联“ 玉露凋伤枫树林” 所隐示的季节特点,“ 孤舟一系”就由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 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来长安),呼应奇妙而针线绵密;尾联就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 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 故园心” ,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此诗以描画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绽开的各
5、组景物,形神教导,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森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哀痛和对干戈不 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 悲哉!秋之为气也” 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特色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在中, 杜甫曾说“ 庾信文章老
6、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实,此言移来评论他晚年所作的律诗,倒真恰如其分;他在夔州时所作的登高、诸将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又呈吴郎等篇章,始终被认为是律诗中的杰作;而秋兴就更被誉为 是他七律中的“ 裘领” ,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 (见唐宋诗醇);大致说来,其成 就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章法谨严 本诗单篇之章法结构, 前文“ 层次结构” 中已经轮机;本诗与同组其他七诗之相关联系,请人王船山曾有“ 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 (唐诗评比)的评语,因教 材仅选了第一首,故此从略;二、情形无间 情与景的和谐密洽、融汇无间,是南朝刘勰,至唐司空图、宋严羽、明谢榛、清王士 禛、直至近
7、人王国维等历代论者众口一样所强调的问题;本是在这方面堪称典范;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形两首互为依靠、相互生发,融会一体,密不行分;如首联,枫树为 或者说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旧遭受凄风苦雨吹打得老大伤悲;秋露腐蚀伤残的景象,感发 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就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 征或形象展现;又如颔联描画江间波浪、塞上风云, 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 兼天涌” ,“ 接地阴” 的外貌特点,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担心和阴晦不明,及诗人 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藉托“ 丛菊两开” “ 孤舟一系” 的图景来生动
8、的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 故园心” ;即便是最终两句,貌 似纯粹写景,实就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模糊感受到似乎就是诗人阴森苍凉的心情; 整首诗既因物感兴, 使情思有所附丽; 又因即景寄怀, 使景物有了生命; 情因景 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形交融的境域;三、语言练达杜甫特别留意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特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这首诗来说 , 颔联中的“ 兼” “ 接” 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 尾联在“ 白帝城高”之后缀以“ 急暮砧” ,出人意表,却有着含 蕴无穷的深
9、长余韵;最为杰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上句之“ 两开” ,既前应“ 丛菊” ,说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有下启“ 泪” 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向东归故 园,然而新院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如将“ 他日” 解作“ 将来” ,就更有归乡后痛定思痛,为今日之流离失所难过一再的意味;与李商隐夜雨 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旨归相同;下句之“ 一系” 同样语意双关; 此二字既上承故园的想念之心始终牵系于此岸边孤舟,期望有一天能扬帆启 航,顺流东下;不仅如此,上、下两句仍互文见义:“ 丛菊两开” 谓花开有时,“ 孤舟一系” 伤归乡无期; “ 两开” 见出时间流走,“ 一系” 见出
10、人迹淹留;“ 他日泪” 是果, “ 故园心”是因 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特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参考资料 周甸曰:江涛在地而曰“ 兼天” ,风云在天而曰“ 接地” ,见汹涌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行兴感也;屠隆曰:杜老秋兴诸篇,托意深远,如“ 江间” “ 塞上” 二语,不大悲壮乎?范梈曰 : 作诗实字多就健,虚字多就弱,如杜诗“ 丛菊” “ 孤舟” 一联,此等语亦何尝不健?蒋一葵曰:五、六不独?“ 两 开” “ 一系” 为佳,又感时溅泪, 恨别惊心之况;末句掉下一声,中寓千声万声;(明 周敬等唐诗选买会通评林)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如谓玉树调令,枫林叶映,随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托;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 举目江间, 但涌兼天之波浪; 凝眸塞上, 惟阴接地之风云, 真可谓可痛可悲, 使人心尽气绝;(清 金人瑞杜诗解)钱谦益曰: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就杪秋,以地就高城,以时就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行 编唐宋诗醇)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的】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悟诗歌主旨;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通过争论唤起同学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摸索;【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
12、情;【教学难点】懂得寓意,把握主旨;言;(清 高宗弘历敕【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式; 尽可能找诗歌的出色处与同学的爱好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 提问,启示引导同学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是形容什么的吗? 美貌 知道都是在说谁么? 西 施;杨玉环;貂禅;昭君 ;不用说她们都是很美的,但美 就能给人带来好运么? 不 哦, 大家想起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自古红颜多薄命” ,红楼梦 中的金陵十二钗不就是这样 中的琵琶女不都是这 吗?我们学过的马嵬中的杨贵妃不 也是这样吗?仍有 样吗 .今日 , 让我们走进被人们誉为“ 咏昭君
13、之绝唱” 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 三),看 看昭君的悲剧是否也是这样的 二、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想念家乡之情);三、整体感知1;朗读 1 同学单读 -指出所读优缺点;2 老师范读;3 同学集体朗读 , 留意音调;语速;感情;2; 结合注释、 感知诗歌; 摸索: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 个词语; 怨恨 ;四、赏析诗歌1;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但是不是一开头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明确】“ 群山万壑赴荆门” ,
14、多么雄壮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 本是一个一般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画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名师归纳总结 【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板书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 争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壮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 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和谐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由于有了如此雄奇的
15、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 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壮气 象来烘托、 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 ,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 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 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白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 具有大山般顽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如拙)另外 , 从昭君墓碑上的字也可见她的形象 :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如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4;颔联对仗很工整
16、, 怎样对仗的?有何成效“ 一去” 与“ 独留” ,“ 一” 与“ 独” 同义互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台” 对“ 青冢” ,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芜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 对“ 向” ,“ 连” 字写出塞之景,瀚的杜诗解意);“ 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 朔漠” 对“ 黄昏” ,“ 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 黄昏” 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覆盖四野的黄昏的 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似乎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
17、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 每天,向人们展现着千古的哀痛!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对比反衬 : 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板书 而嫁到“ 朔漠” 却5;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仍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明确】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特别想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期望回家乡看看,都未能如愿; 即使她侍奉的匈奴
18、王死了,她仍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终身死 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失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 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楚,也足以摧折人心!板书 : 民族偏见思乡 -怨恨胡俗6;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到底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明确】颈联上句“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同学讲,以训练其表达才能;)7;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明确
19、】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判,大意是: 毛延寿就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莫非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选择之劳都不愿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清;刘献廷 曾闻汉主杀画师, 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由此可知当时皇帝的昏庸糊涂 , 昭君一样的宫女的不幸;8; “ 环珮空归月夜魂” 中的“ 空” 如何懂得?【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化一想,昭君
20、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 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剧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难过?一个“ 空” 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 得淋漓尽致;【小结】 显而易见, 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交叉连接; 正由于元帝“ 省识春风面” ,才有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 的悲剧;正由于昭君“ 空归月夜魂” ,才有其“ 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 做了明确揭示; 板书 9;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明确】“ 怨恨” 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似乎豁然开朗: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
21、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先那正是 昭君永 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仍家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放琵琶曲 ,渲染悲剧氛围 , 感染同学;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 怨恨” ,但一开头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 怨恨” 做铺垫,最终才明确点出昭君之“ 怨” ,将感情推向高潮;板书 : 首联 引出歌咏对象入题颔联 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铺垫颈联 揭示昭君悲剧根源 铺垫尾联 点明昭君之怨高潮五、朗读、背诵(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六、归纳寓意【点拨启示】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
22、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 二字不符?1、简介写作背景(为下文归纳寓意做预备;略)2、争论、归纳;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 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明显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叹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 沉怨恨;板书 昭君 -画图省识 -汉元帝诗人 -漂泊西南 -唐皇帝-身死异国 - -有志难展 - 借 古 伤 今七、拓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
23、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到此咱们对昭君和诗人杜甫应当有了更深化的明白的昭君或杜甫是个怎样的形象 . 附: 1 诗的大意,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心目中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仍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对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2 诗中重点词语懂得;、明妃: 即王嫱、 王昭君, 汉元帝宫人,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尚有村:仍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24、、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今不再回来,永久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 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漂亮容颜;、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 空归 ;应上 向黄昏 ;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千载两句: 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 (实为江都王女) 嫁西域乌孙,公主哀痛, 胡人乃于立刻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 主远嫁有类似处, 故推测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