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策略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策略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策略分析现代银行卡主要包括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联名卡、准贷记卡等。在我国严格的金融管制和分业经营政策下,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包括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其中,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统称信用卡。一、银行卡的发展趋势从 1985 年发行第一张银行卡, 我国银行卡已经发展了20 多年,走到今天,其发展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一)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功能定位差异日趋明显。据银率网的统计,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卡速度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季度增幅维持在16 个百分点左右。截至年月底,信用卡
2、市场发卡量达 12240.09万张,较第一季度增加1767.13万张,增长 16.87,同比增长 83.6;借记卡发卡量达149857.65万张,借记卡和信用卡比例大约为12.2:1。与此同时,信用卡量增长速度也快于借记卡,在卡基支付体系中,信用卡所占的比重也逐年递增,由2006 年的不到 4.5增长到年的7.6。 当越来越多的信用卡进入城市居民的钱包,成为日常消费的支付工具, 越来越受到老百姓尤其是城市白领的青睐,信用卡在个人消费信贷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借记卡充分发挥在理财方面的特殊优势, 广泛应用于股票、 基金、债券、保险、个人贷款等理财平台。年互联网上有10 万亿左右的个人转账、汇款
3、及资金划拨,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借记卡账户的交易。图 1 2006-年发卡量构成注: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数据来源:银率网年信用卡市场年终盘点(二)银联品牌迅速崛起,银行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银行卡整体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发卡市场的品牌格局也出现了较大变化。目前,我国银行卡产品的品牌主要有银联、VISA、万事达,运通和 JCB。据银率网统计,截至年年底(如下图2 所示) ,银联卡占卡片总数的大半部分,达64.6;其次为 VISA 卡,占 18.0;万事达卡占 15.2;JCB 卡占 1.6;运通卡占 0.7,银联品牌独领风骚,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图 2 年我国银行卡市场各品牌比重数据来源:银率网
4、年信用卡市场年终盘点(三)境外交易数量激增,外汇结算比重提高。随着出国商游人数的增加与境外消费额的提升,中国银行卡境外交易大幅攀升,外汇结算的比重也逐渐提高, 其中银联卡因直接实行人民币消费、外汇结算、利率成本低等而日益成为中国居民境外商旅支付的首选品牌。据统计,在港澳地区,大陆旅游者三分之一的消费支出用银行卡支付,而银联卡的交易额是其他国际品牌卡的十倍。(四)新兴支付渠道出现整合趋势。自2004年以来,互联网、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2005 年,电话支付、机顶盒支付及其他各种新型支付终端也开始试水支付市场,各类基于银联卡的创新支付业务呈现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无论是用户
5、量,还是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由中国银联自主创新研发的CUP SECURE 互联网安全支付平台,目前已经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 截至年 6 月末, 已有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12 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 15 家区域性商业银行成功接入,今后还将有更多发卡银行和收单机构加入其中。该平台为持卡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商户四方提供统一的互联网支付平台, 结束了我国电子商务支付领域长期以来无标准可循、无规范可施的局面。目前,CUP SECURE 互联网安全支付平台可为持卡人提供包括网上购物、缴费、信用卡跨行还款、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购买等在内的多
6、种支付服务。(五)银行卡受理网络进一步延伸。2006年开始,银行卡受理网络开始将向更多的二级地市和一些农村地区延伸。继2005 年农民工特色银行卡业务在贵州试点成功之后,2006 年,山东、福建、重庆、江苏等 11 个省和直辖市先后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在乡村地区通过柜台网点为持卡人提供异地存取款及汇款服务。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也凭借其通达城乡的网络逐渐在银行卡市场业务中显露头角。目前开通农民工特色银行卡业务的有工、农、中、建、交以及中信、光大等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来自贵州、山东等地区的三十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据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累计实现交易
7、金额165.1亿元,全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业务再创新高。其中,今年上半年该项业务交易金额和取款交易笔数分别达到62.9亿元和 485.8万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68.9%和 88.2%。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卡受理网络向众多二级地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延伸,使银行卡这种现代支付工具从金领、 白领阶层走向普通大众, 从少数发达城市走向广大的农村,为电子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分析银行卡交易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个人金融业务,和其他个人金融业务相比, 其所面临的业务风险也较为复杂,就目前来看,银行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
8、险和利率风险。(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不愿履行事先定好的合约, 到期没有偿还银行债务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就银行卡而言,信用风险是指由于持卡人违反约定,不能按时足额归还所欠银行贷款本息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从实际工作中看,信用风险是银行卡业务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目前银行卡诉讼已经成为各银行诉讼的主要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银行为了实现银行卡发卡量的突破,发卡审批不严,向有恶意投资倾向的持卡人发卡。(二)欺诈风险。银行卡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子恶意透支、骗领、冒用、使用伪造或作废的银行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欺诈
9、风险形式多样、 所占比重较大、性质恶劣,且造成的风险损失较大,是银行卡业务中最直接也是最难防范的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来自银行卡业务的各个环节,一是由于发卡机构挂失制度不严,为违法的欺诈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二是发卡机构不注重资信调查, 给利用虚假信息进行银行卡欺诈的不法分子留下机会;三是部分特约商户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三)操作风险或管理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到银行卡而言,其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制度管理缺失、人员素质不高及信息系统操作失误等。 特
10、别是目前对新兴的支付渠道欠缺专业化的管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窃取客户资料,从而给客户及银行造成损失。 从风险管理的趋势看, 国际金融界越来越倾向于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合并起来在整个范围内一并考虑。(四)利率风险。银行卡利率风险就是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产生差异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调高时, 持卡人偿还透支利息的负担加重,难以清偿发卡银行的本息, 由此形成风险损失;利率调低时,发卡银行预期收益则减少。具体来说,银行卡利率风险的主要由银行卡业务中借贷关系,利率的波动以及利率预期与到期市场利率的差异这3 个要素所影响。三、银行卡风险管理策略由于银行卡业务风险
11、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都具有重要作用, 如管理不到位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除借鉴国际银行卡业务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外,银行内部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是银行卡风险防范的关键之一。(一)实行集中管理,分级经营。商业银行一级分行银行卡部作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和经营机构,负责银行卡业务的集中管理和调控,除了负责市场拓展、业务培训等工作外,还要负责发卡终审、打卡和对外授权及对恶意透支者建立档案,并通过法院起诉追回透支款。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风险管理队伍,明确风险管理人员职责,制定统一的
12、透支催收工作具体办法,加大对基层行透支催收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督促基层行透支催收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加强与其他银行机构银行卡风险管理部联系,形成合力,共同防范银行卡风险;三是要与基层发卡行明确责权利关系,平衡利益和风险。 基层发卡行作为一级经营机构, 要把好银行卡申领者的资信审查调查关,建立持卡人、担保人资信动态档案,加大对透支者的对账、追查、和催收工作。(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设计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使业务的各个环节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 一是坚持业务处理三分离制度, 即:银行卡的会计记账人员与发卡人员相分离、会计复核人员与授权人员
13、相分离、打卡操作员与电脑编程人员相分离,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机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明确发卡机构各部门的职权、分工、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重要岗位如授权、卡的止付、卡的销毁等实行权限批准制度; 三是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对重要岗位的检查要经常进行; 四是要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处罚条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调动员工按章操作的自觉性。(三)妥善处置银行卡透支,加大追索力度。一是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发卡机构在持卡人透支后,采取当天寄发“透支通知书”,当月寄发“对账单”的形式,告之透支日期和金额。在免息期过后十五日内持卡人仍未归还透支款的,应再发一次“透支催收通知书”;二是以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催促持卡人还款,一般透支时间超过30天或透支金额超过一定额度, 发卡机构要及时与持卡人取得联系,敦促其立即归还透支款, 必要时还可与担保人取得联系,通过担保人催促其还款;三是上门催促持卡人还款, 对大额透支或透支时间超过一个月的,经电话等形式催收而仍未归还透支款的要派专人上门拜访,请其归还透支款; 四是采取必要的止付措施, 对于透支后仍不断使用银行卡、透支超过一定限额或透支时间较长的持卡人,发卡机构应及时停止该卡使用,列入止付名单;五是对于多次催收,持卡人及其担保人仍无意还款的,列人恶意透支名单, 采取法律手段依法起诉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