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记一记填一填一、变法背景(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又起。(2)宋神宗即位后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变法措施(1)富国之法: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
2、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均输法:按“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2)强兵之法: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增强军队战斗力。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专管训练。设军器监:为此,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3)取士之法:为变法选拔、培养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
3、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官员,都被委以重任,打破了按资升迁的成规。想一想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是什么?(1)社会矛盾尖锐,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继续发展,要求改革的呼声又起。(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2你认为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会有什么成效?(1)保甲法;加强了对人民控制,加重了农民负担;但减少了军费开支,有利于抵御西夏的进攻。(2)保马法:提高了马匹的
4、数量和质量,节省了政府开支。(3)将兵法:有效防范了更戍法带来的弊端,使兵有常将,将能识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4)军器监的设立改善了武器的质量,提高了数量。总之,王安石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弱局面。3结合今天的教育改革思考,王安石变法中关于科举的措施,有哪些可以肯定?(1)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2)要求学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3)贯彻择优录取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的特权。辨析体会研一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曰:“今所以未举事者,凡
5、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辩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
6、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解析:第(1)问,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展开的,其措施从“富国之法”中归纳总结。第(2)问,从材料中“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和“急于见功”“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等信息归纳总结。答案:(1)矛盾:调节政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免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或答矛盾:调节政府、商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市易法。)(2)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知识点一启用王安石1.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
7、极力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积贫积弱”的现象。为改变这一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A冗官冗兵导致冗费 B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C生产少及土地兼并 D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解析:王安石认为冗官冗兵只是末节问题而不是根本,故A项错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属于国家结构形式的问题,与题干设问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王安石认为导致国家贫困的原因,不是开支过多,而是生产过少,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兼并和繁重的徭役,故C项正确;在王安石看来,战争费用和“岁币”只是开支,不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知识点二富国之法2.王安石是北宋中期的诗人、政治家。10
8、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C D解析:将兵法是军事改革的措施,与理财没有直接的关系。将带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故选D,其他各选项与材料不符,应排除。答案:D知识点三强兵之法3.为了改变北宋的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这些措施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C减轻农民负担 D提高军队战斗力解析:结合所学,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中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强兵”的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故D正确;保甲
9、法、保马法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军事措施,和抑制土地兼并、限制高利贷盘剥、减轻农民负担无关,排除ABC。答案:D知识点四取士之法4.为了为变法培养人才,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C项中“否定”不正确;B、D两项中的“私人办学”“地方教育”均不符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选A。答案:A综合考查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
10、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材料三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改革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3)王安石针对“士、兵、农
11、、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如果通过时间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解析:(1)根据材料“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得出这是募役法。根据材料“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得出这是方田均税法。目的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主要从减轻负担、增加收入、发展农业等角度概括。(2)特点:根据材料“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得出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措施:可根据其变法的具体措施回答。如结合第一问中的募役法的影响回答,概括时要注意一分为二地评价。(3)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进行概括。可以得出士:改革科举制度
1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本问主要是回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从其失败中要吸取的教训。可从各阶级利益的平衡、宣传力度的加大、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其他如市易法、均输法等皆可,
13、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3)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4)平衡各阶级利益,减少变法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或言之成理就可得满分。)1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改革家”,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王安石变法中,力图解决的矛盾主要是()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解析:由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是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他们可以凭借其特权不向封建国
14、家纳税或少纳税,因此封建国家的经济支柱是自耕农,自耕农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大官僚、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则直接影响着自耕农的多少,所以封建国家就要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保障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B。答案:B2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
15、,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答案:B3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方田均税法C均田制和租调制 D宗主督护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的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的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方田均税法是通过丈量田亩,整理地籍,以实现平均税收负担的土地征税措施,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度,租调制是与之相配套的赋税制度,
16、故与材料中“令、佐分地计量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不符,故C项错误;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前期实行的有大小割据势力和豪强拥有众多的人口、土地,而不受政府管理的地方管理形式,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4王安石针对不同的社会矛盾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在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措施是()A保甲法 B均输法C农田水利法 D募役法解析:A项是强兵之法;B项主要是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C项主要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业的发展;D项是向应服役而不去服役的人征收免役钱,这样,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即“农时不夺”,所以选D项。答案:D5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
17、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C免役法 D市易法解析: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是为保证物质需求和供应而设,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王安石变法中,青苗、免役、市易法是新法争论的焦点,而免役法又是焦点中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A损害了大商人的利益B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层的利益C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D不能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按免役法,官僚和贵族也要交役钱,这直接损害了当朝统治者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答案:B7假设你生活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
18、录取,你备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A诗赋词章 B“四书五经”C三经新义 D“五经六艺”解析:诗赋词章是唐宋科举考试的内容;“四书五经”是宋朝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三经新义是王安石变法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五经六艺”中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六艺”一说是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一说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故选C。答案:C8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
19、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解析: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为富国强兵,中心在财政与军事,整顿吏治是庆历新政中心,故A项错误;题中设置机构提出要求的做法是将财权更加明确和细化,并未完全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同上,并未体现“积极节流”,故C项错误;这两点措施都是针对财政运行机制的,故D项正确。答案:D9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解析:
20、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政府鼓励生产、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故选A。答案:A10范仲淹说:“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两人均强调()A改革科举,选拔实用型人才 B改变宋初以来的冗官局面C整顿吏治,废“恩荫”特权 D确立太学的教育垄断地位解析:由“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
21、,庶可救其不逮”可见范仲淹主张改革科举,选拔实用型人才,故选A;BC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受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盖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议者之口。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材料三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
22、,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地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答案:(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不可
23、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任答两点即可)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易治,民贫难治也。曷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矣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材料二宋代实施茶叶专卖制度,商贩不得私自贩茶;后来政府无力经营,于是委托大商人进行专卖,这就导致了大商人对茶叶的垄断,伤害了小茶商的利益。王安石主张废除茶榷法
24、,让茶商自行买卖,政府只需从中抽税,“况关市(茶易交易的税收)之入,自足以侔日之利乎”,又设立“市易法”,由官府控制市场,调整物价,以防止大商人垄断市场,并扶持中小商人。陈竹试析北宋时期的重商思潮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主张废除茶榷法的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第二小问,由材料“民富则安乡重家,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矣”,结合所学,管仲改革是要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当时面临内忧外患,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废除茶榷法,打破大商人对茶叶的垄断,让茶商自行买卖,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况关市(茶易交易的税收)之入,自足以侔日之利乎”说明这增加了政府税收收入;“又设立市易法,由官府控制市场,调整物价,以防止大商人垄断市场,并扶持中小商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答案:(1)相同点:富民思想,富国强兵。不同点:管仲改革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意义: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