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基础护理学.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76789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基础护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学习基础护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基础护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基础护理学.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2第二章:环境 P2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P4第五章: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P18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 P21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28第十章:冷、热疗法 P42第一章:绪论基础护理学是学习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的课程。基础护理学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病人的需要,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护理目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学习内容:环境、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病人的安全与职业防护、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医疗与护理文件、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病人的护理、病情观察急危重病人的管理及临终护理。学习目的:获得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实验室学习实践学习法课程的学习方法 临床学习 反思学习法总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学习其他临床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人、健

3、康、环境和护理。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出生日期:1820.05.12)认为环境是“影响生命和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能够延缓或加速疾病和死亡的过程”。美国护理学家韩德森认为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护理理论家罗伊把环境定义为“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 内环境: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 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气候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地形、地质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失衡对健康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污染) 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社会关系、文化因素、生

4、活方式、卫生服务体系) 护理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护士的职责:1、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因素。2、护士在与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接触的日常工作中,应告知他们如何防护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制品及具有放射线的废物等,并应用环境知识指导其预防和减轻潜在性危险。3、采取措施预防环境因素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个体、家庭、社区及社会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的方法。4、与卫生部门共同协作,找出住宅区对环境及健康的威胁因素。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与研究和提供措施,早期预防各种有害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二节:医院环境医院

5、环境特点:服务专业性 安全舒适性(首先满足安全):治疗性安全、生物环境安全、关系和谐性 管理统一性 文化特殊性医院环境的分类:1、按环境性质划分:物理环境(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文化环境:医疗服务环境、医院管理环境2、按环境地点划分:门诊环境 急诊环境 病区环境医院物理环境条件的调控:1、空间: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为宜,每间病房宜设24张病床或单床,尽量配有卫生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2、温度:普通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为宜,新生儿室、老年病房、产房、手术室以22-24为宜。3、湿度:适宜的病房湿度为50%-60%。4、通风: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或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6、5、噪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噪声标准,白天较理想的噪声强度是3540dB。当其强度高达120dB以上时,可造成高频率的听力损害,甚至永久性失聪。长时间处于90dB以上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6、光线7、装饰文化环境的调控:1、人际关系:护患关系(语言、行为、情绪、工作态度) 病友关系2、医院规章制度:耐心解释,取得理解 维护病人的自主权 满足病人需求,尊重探视人员 提供有关信息与健康教育 尊重病人的隐私权 鼓励病人自我照顾医院门诊环境的调控:1、门诊设置和布局2、门诊环境的管理:预检分诊 组

7、织候诊与就诊 治疗 消毒隔离 健康教育 保健门诊医院急诊环境的调控:1、急诊设置和布局2、急诊环境的管理:预检分诊 抢救物品准备: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 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工作 配合抢救 留院观察:一般病人的留观时间是37天医院病区环境的调控:1、病区设置和布局2、病区环境的管理第三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目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的关键措施:“消毒灭菌、手卫生、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第一节: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一)医院感染的概念:是指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医

8、疗相关感染。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1)内源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为病人体内或体表的常居菌或暂居菌。2)外源性医院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病人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个体或环境。2.按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细菌感染

9、、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放线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及寄生虫感染等,目前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真菌为主。每一类感染按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羌虫病立克次体感染、阿米巴原虫感染等。3.按感染发生的部位分: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机体自身因素:1、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等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3、心理因素:个人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二)机体外在因素:1、诊疗活动:侵袭性操作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应用抗菌

10、药物使用2、医院环境3、医院管理体制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一)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指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主要分为两类:1.内源性感染源:来自病人本人,既可导致自身感染,也可传播他人2.外源性感染源:来自病人之外的宿主或医院环境,主要包括: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环境贮源;动物感染源(二)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1.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分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2.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以空气为媒介,随气流流动而导致的疾病传播。3

11、.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4.其他途径:如通过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如将易感者作为一个总体,则称为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是否引起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医院感染常见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婴幼儿及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营养不良者手术时间长或住院时间长者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感染管理监控:医院感染管

12、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切断感染链加强医院感染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也是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必要步骤。常用方法:水洗、清洁剂或去污剂去污、机械去污、超声清洗等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分为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流程: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并达到灭菌保证

13、水平的方法。灭菌保证水平:灭菌处理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一、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过滤等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主要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改变而导致其死亡,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干热法:燃烧法、干烤法湿热法:压力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低温蒸汽法、流通蒸汽法干热法和湿热法比较:2、辐射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日光曝晒法:适用床

14、垫、被服、书籍等物品消毒。曝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紫外线消毒法:消毒使用C波紫外线:波长250270nm,杀菌作用最强为253.7nm。紫外灯照射:距地面1.82.2m,1.5W/m3,时间30分钟。臭氧消毒法:空气消毒,臭氧浓度20mg/m3,作用30分钟;水消毒,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物品表面消毒,臭氧浓度60mg/m3,作用60120分钟。3.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发射高能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射线进行辐射灭菌。适用:不耐热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等在常温下的灭菌,又称“冷灭菌”。注意事项:放射线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为增强射线的杀菌作用,应

15、在有氧环境下进行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4.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法:在特定的电场内,过氧化氢气体发生电离反应,形成低密度电离气体云,具有很强杀菌作用。适用: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的灭菌方法:浓度6mg/L,灭菌腔壁温度4565,灭菌周期2875分钟。5.微波消毒法:适用于餐饮具消毒注意事项: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量照射不用金属容器盛放物品待消毒的物品应浸入水中或用湿布包裹被消毒的物品应为小件或不太厚6.机械除菌法:用机械的方法(冲洗、刷、擦、扫、抹、铲除或过滤等)除掉物品表面、水中、空气中及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减少微生物数量和引起感染的机会,常用层流通风和过滤除菌法。层流通风:室外空气通

16、过孔隙小于0.2m的高效过滤器以垂直或水平两种气流呈流线状流入室内,再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过滤除菌:待消毒的介质通过规定孔径的过滤材料,去除气体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原理: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繁殖适用:凡不适用于物理消毒灭菌的物品,如:病人的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金属锐器以及某些塑料制品的消毒2、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如戊二醇、环氧乙烷。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化学制剂。如过

17、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化学制剂。如乙醇、碘伏、漂白粉精、复方氯己定。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化学制剂。如苯扎溴铵溶液、氯己定。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合理使用,能不用时则不用,必须用时尽量少用。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清洗、擦干。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水冲净。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4.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将被消毒的

18、物品清洗、擦干后浸没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内一定时间的消毒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物品。擦拭法:蘸取规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擦拭的消毒方法。适用于物品表面、皮肤、黏膜。喷雾法:在规定时间内用喷雾器将一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的消毒方法。适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物品表面。熏蒸法:在密闭空间内将一定浓度的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适用于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精密贵重仪器、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5.常用化学消毒剂:(1)戊二醛(2)甲醛(3)环氧乙烷(4)过氧乙酸(5)含氯消毒剂(6)乙醇(7)碘伏(8)苯扎溴铵溶液(9)氯己定详见P41二、医院清

19、洁、消毒、灭菌工作:(一)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总原则: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按常规清洗消毒灭菌。具体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种类、数量选择:对受到致病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灭菌法或高水平消毒法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

20、时,或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既要保护物品不被破坏,又要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物品: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低温灭菌法,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金属器械如浸泡灭菌:选择腐蚀性小的灭菌剂,同时注意防锈。物品表面消毒时: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用化学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宜采取浸泡或喷雾消毒法。4、根据是否有明确感染源选择消毒类型: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

21、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消毒合格标准为自然菌的消亡率90%。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要求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的消亡率90%,排泄物、分泌物或被污染的血液等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三)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1、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环境空气:环境表面:环境物品表面、地面无明显污染,采用湿式清洁,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

22、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每天清洁、消毒。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少量(10ml)溅污先清洁再消毒;大量(10ml)溅污,先去除可见污染,再清洁和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或物品表面: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被服类清洁、消毒:主要在洗衣房进行。间接接触病人的被芯、枕芯、被褥、床垫、病床围帘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直接接触病人衣服和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换。每个病区有3个衣被收集袋,分别收放:有明显污染的病人衣被一般病人衣被

23、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帽和值班被服一次性使用衣被收集袋用后焚烧,非一次性使用者采用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病人一般衣被:1%洗涤液,70以上热水(化纤衣被4050)清洗2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感染病人的被服:专机洗涤,用1%2%洗涤剂于90以上洗30分钟或70含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净。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的被服:先压力蒸汽灭菌,再送洗衣房洗涤或烧毁。病人的污染衣被:先去除有机物,然后按感染病人的被服处理;婴儿衣被应单独洗涤。工作人员被服应与病人被服分机或分批清洗消毒。3、饮水、茶具、餐具和卫生洁具等清洁、消毒:饮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细菌总数100个/

24、ml,大肠杆菌数3个/1000ml。茶具、餐具: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要求消毒处理后要清洁、干爽、无油垢,不油腻,无污物,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和HBsAg。痰杯、便器等分泌物和排泄物盛具:清洗、消毒后干燥备用。抹布、地巾、拖布(头)等洁具:分区使用,清洗后再浸泡消毒、干燥备用。4、皮肤和黏膜消毒:(1)皮肤消毒:通常使用擦拭法,消毒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完整皮肤:常用消毒剂有醇类、碘类、季铵盐类、酚类、过氧化物类,要求无论何时均不得检出致病菌,未用前菌落总数10cfu/ml(g),使用中50cfu/ml(g)。破损皮肤:消毒剂应无菌,常用季胺盐类、胍类消毒剂以及过氧化氢、碘伏、酸

25、性氧化电位水等。(2)黏膜消毒:常用擦拭法或冲洗法,消毒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常用碘伏、氯己定乙醇、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含氯制剂等5、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灭菌后器械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普通病人污染的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置;一次性使用的不得重

26、复使用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者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被污染器械、器具及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按要求回收并处置。6、医院污物污水的处理:医院污物的处理设置黑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疗垃圾损伤性废物置于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锐器盒内医院污水的处理建立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并按污水种类分别进行排放感染病区和普通病区的污水应实行分流,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工作:1、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 CSSD):医院内承担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

27、、器具、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灭菌物品供应的部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2、消毒供应中心布局:1)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其划分原则:“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2)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浴间等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1)回收:封闭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2)清洗消毒: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对于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物品应先消毒灭菌,再进行清洗;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

28、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3)干燥、检查与保养:首选干燥设备根据物品性质进行干燥处理;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保养时根据不同特性分类处理4)包装: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5)装载、灭菌及卸载: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适宜有效的灭菌方法,按照不同的灭菌器要求装载灭菌包,放置方法恰当,灭菌后按要求卸载6)储存与发放: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定期检查、盘点、记录,在有效期内发放7)相关监测:安排人员专门负责质量监测。第三节:手卫生一、概述:(一)基本概念:手卫生(hand hygiene):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

29、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二)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制度配备手卫生设施定期开展培训加强监督指导开展效果监测:卫生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5cfu/cm2(三)手卫生设施:1、洗手设施:

30、流动水洗设施、清洁剂、干手设施卫生消毒设施外科手消毒设施二、洗手:目的: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操作步骤:准备: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水流和水温湿手:流动水下淋湿双手涂剂: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均匀涂抹揉搓: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冲净:打开水龙头,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干手:关闭水龙头,擦干双手或烘干双手原则: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对侧掌心旋转搓擦第七步:握住

31、手腕回旋摩擦,交换进行三、卫生手消毒:目的: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操作步骤:洗手:按洗手步骤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涂剂:取速干手消毒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必要时增加手腕及腕上10cm揉搓:按照揉搓洗手的步骤揉搓双手干手:自然干燥注意事项:先洗手再干燥涂剂揉搓全覆盖: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揉搓到 牢记卫生手消毒时机: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

32、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四、外科手消毒:1、洗手衣要束在洗手裤内或把腰带束好,戴好口罩和帽子,修剪指甲并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2、取下手部饰物及手表。3、打开水龙头,调节到合适的水流和水温(最好应用感应式水龙头)。4、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5、取适量皂液或其他清洗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手缝、前臂和上臂下1/3。按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必要时,可用消毒刷子蘸取清洗剂按上述方法进行刷洗。6、流水冲净。冲洗时手指朝上,使手由手指顺肘部流下,避免逆流污染指尖。同法皂液再次揉搓,流水冲净。取消毒纸由手部向肘部顺序擦

33、干,左、右手各用一张。7、取适量消毒剂按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再取适量消毒剂涂抹双手至腕上10cm。至消毒剂干燥,双手举放胸前,手、臂不可触及他物。若被污染,须重新刷洗。第四节:无菌技术一、概述:(一)相关概念: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非无菌物品: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清洁且宽敞:操作室清洁、宽敞、定期消

34、毒;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存放环境:温度24,相对湿度70%;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置于规定的存放柜或架上标识清楚: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使用有序: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取用储存有效期:根据存放环境和包装材料不同,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

35、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二、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一)使用无菌持物钳法:目的: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种类:三叉钳:常用于夹取较大或较重物品,如瓶、罐、盆、骨科器械等。卵圆钳:夹取刀、剪、镊、治疗碗等。镊子:分长、短两种,其尖细小,轻巧方便,适用于夹取针头、棉球、纱布等。使用方法:先将容器盖打开,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以触及容器口缘。闭合垂直取、放使用过程

36、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避免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如远处夹物连容器一起搬移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到远处取物时,应将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使用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换药或消毒皮肤,干燥法保存时4小时更换1次(二)使用无菌容器法:目的: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无菌状态持无菌容器法:手托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及边缘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经打开,使用时

37、间不超过24小时(三)使用无菌包法:目的:从无菌包取出无菌物品,供无菌操作使用。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四)无菌区域准备法:是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使其内面为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和护理操作使用。短期存放无菌物品和便于无菌操作,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铺无菌盘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污染铺好无菌盘应尽早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五)倒取无菌溶

38、液法:1.清洁 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2.查对 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3.开瓶塞 启开瓶盖,消毒瓶塞,待干后打开瓶塞4.倒溶液 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5.盖瓶塞 倒好后立即塞好瓶塞6.记录 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并签名7.处理取无菌溶液法-取密封瓶内无菌溶液:擦净、核对、检查消毒、开瓶冲洗瓶口手握标签倒液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

39、溶液,24小时内有效,余液只作清洁操作用(六)戴、脱无菌手套法:1.查对 无菌手套袋外的号码、灭菌日期,包装是否完整、干燥2.打开手套袋3.取、戴手套4.调整 将手套翻边扣套在工作服外面,检查是否漏气5.脱手套6.处置 弃于黄色垃圾袋内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手套时手套外面(无菌面)不可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戴手套后双手应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如发现有破损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避免强拉,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到皮肤;脱手

40、套后应洗手诊疗护理不同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第五节:隔离技术隔离(isolation):是将传染病患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起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隔离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病原微生物侵人人体,防止清洁物品和清清洁区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一、概述:(一)区域划分:清洁区:清洁区是指未与传染病患者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更衣室、浴室、配餐间等污染区:污染区是指与传染病患者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病人

41、出入院处理室半污染区:半污染区是指未与传染病患者直接接触但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两通道: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缓冲间:指进行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域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二)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根据病人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医院可分四个区域: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高度危险区、极高危险区。高度危险区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其他公共场所。(四)隔离原则:医院建筑布局合理,符合隔离要求 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严格执行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加强

42、三区管理隔离病室环境定期消毒,物品处置规范实施隔离教育,加强隔离病人心理护理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实施终末消毒处理: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度过隔离期,开医嘱方可解除隔离。二、隔离种类及措施:标准预防: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使用蓝色隔离标志病人的隔离: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应按规定处理医务人员的防护:进入隔离室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接触病人前做好防护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使用黄色隔离标志病人的隔离:

43、相同病原引起感染的病人可同居一室,通向走道的门窗须关闭。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或使用负压病室病人戴外科口罩,专用痰杯,限制活动范围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按照区域流程,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正确处置用物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使用粉色隔离标志病人的隔离:相同病原引起感染的病人可同居一室,通向走道的门窗须关闭。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或使用负压病室病人戴外科口罩,专用痰杯,限制活动范围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探陪者戴外科口罩,相距1m以上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按照区域流程,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正确处置用物与病人近距离(1m以内)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二)基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隔离预防:1、设专用隔离室:病人应住单间病室隔离,室外悬挂隔离标志。病室内空气应保持正压通风,定时换气;地面、家具等均应每天严格消毒2、进出隔离室要求:进入病室内人员应穿戴灭菌后的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及拖鞋;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带入隔离区域;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