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各位老师大家好!北师大(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最终一册教材;对于这册教材, 在座的老师有的可能听过, 有的可能教过,我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提出你的困惑,大家互动沟通,这对我们走 进课堂更有价值; 学习本册教材要初步懂得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知平移、 旋转 和对称等图形的变换, 懂得乘法与面积的联系, 体验统计平均数的必要性, 以及能够列出简洁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进一步进展数感、空间观念与统计意识, 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 获得良好
2、的情感体验和数学活动的体会; 本册仍支配了肯定篇幅的总复习内容,帮忙同学对三年来所学的数学进行回忆、 总结与反思, 以期达到这一学段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下面结 合详细的学习内容,我要分三部分对本册教材进行辅导;第一部分:本册教材内容的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共支配了 6 个单元;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单元支配和主要内容如下:3 个单元;包括)(一)数与代数(共 1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主要内容是 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初步懂得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小数;感受 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 会运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洁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沟通;2第三单元“ 乘法” ,主要内容是会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过程;能敏捷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断;3第五单元“ 分数” ,主要内容是能结合详细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懂得分数的意义,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运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洁问题; 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沟通;(二)图形与几何(共 2 个单元;包括)1其次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主要内容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
4、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看、操作,熟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名师归纳总结 2第四单元“ 面积”主要内容是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结合实例熟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自选单位估量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 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体会并熟识面积单位, 包括(平方厘米、 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洁的面积换算;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 计、运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 1 个单元;)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明白平均
5、数的意义,体会学 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依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 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能够列出简洁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四)实践活动对一些简洁大事发生的可本册教材除了支配“ 森林旅行” “ 旅行中的数学” 和“ 体育中的数学” 等 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仍在正文或练习中供应了如下的实践活动:1到商店调查 3 种商品的价格, 并做好记录; 教材支配在第 5 页练习之后;可以建议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去不同商店调查三种相同商品的价格,作好记录,然后由小组发布信息, 去
6、那家商店买哪种商品廉价,这样的活动能增进同学明白数学的价值;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并与同伴说一说; 教材支配在第 11 页第一单元学完之后;目的是加强对小数的熟识,可以给孩子们挑选熟识的身高、体重、时间等相关内容, 作为进一步熟识小数的素材,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小数;进而加强小数的读写, 让同学明白生3收集一些对称图形、 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过程;教材支配在第 23 页,通过这一活动,除了让同学感受图案的美,仍要比较各个 图案的设计方法和特点,为自己的图案创作供应借鉴;4用纸剪出一个喜爱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教材 支配在第 23 页,目的是让同学经受图
7、案创作全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选 择基本图形 2 、确定设计方案 3 、绘制图案5设计旅行方案; 教材支配在第 37 页目的是让同学明白旅行的路线、 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才能;6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教材支配在第 52 页,这个活动是结合有关长方 形正方形面积的学问设计的; 通过地砖挑选的过程引导同学学习运用已有学问解 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丰富同学的生活体会, 感受数学与生活、 数学运算与现实 应用的联系;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7制作七巧板;教材支配在第 操作中强化分
8、数的学问;65 页,学完分数学问之后,目的是让同学在8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运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9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沟通;这两个活动教材支配在第70 页,一是学会统计测量的结果,统计沟通测量的过程,以及沟通怎样运算平均身高; 二是加强对平均数的懂得以及平均数在生活中 的应用;经受以上一系列观看、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沟通 的过程中,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并积存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体会,能够 运用所学学问和方法解决简洁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依据训练部规定的义务训练课程设置比例,数学课程占总课程时数的 13%15%,每学期可支配数
9、学课68-79 课时,本册教科书支配六个单元,包括整理与复习共 58 课时,留有机动课时至少 10 节,老师可依据需要敏捷选用;其次部分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编排关于小数的内容;但 是在一年级下册熟识人民币时, 结合商品调查的实践活动, 同学已经熟识过以元 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商品的标价, 并且在同学现实生活中对商品价格的这种表示方 式已经特别熟识; 本单元小数的熟识就是在同学已有的生活体会基础之上,通过 对人民币元、 角分之间的表示商品价格的生活基础上学习的;扩展了数及其应用 的范畴;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0、方面:1、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 懂得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点;能认、读、写简洁的小数;2、经受比较物品单价的过程,把握表示物品单价的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3、结合购物情境,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洁问题,与同伴沟通,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支配如下: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前后学问的联系 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 买文具” ,也就是教材的第2、3 页;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熟识生名师归纳总结 活中的小数, 初步建立小数概念; 教材依据同学原有的对人民币的生活体会,设第 3 页,共 14 页计了文具店情境图, 出现了同学
11、熟识的各种文具及其标价,在同学“ 买文具”时,-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格,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 然后通过同伴沟通,促进每个同学去感受和懂得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表示的意义;再经受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懂得小数的详细意义, 体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际的量的单位之间 的联系,体会小数的特点,并会认、读、写简洁的小数;其次课“ 货比三家” ,也就是教材的第4、5 页;要建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解决“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廉价” 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同学自己的
12、购物 体会,沟通比较两个小数(价格)大小的多种方法:既可以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 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也可以找到一个适当的整数为中介,通过它间接地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切忌把老师认为更简洁的方法强加给同学,更简洁的方法 可能更理性、更抽象,简洁造成同学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不良后果;假如更简 单的方法是同学自己发觉的, 那应当勉励; 当同学对上述两个小数比较大小的过程有了体验后, 勉励同学依据主题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在进一步 “ 仍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的过程中,同学很可能提出“ 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廉价” 的问题,它 涉及到比较 3 个小数的大小, 要找出其中最小的一个, 更具有挑战性; 这
13、个问题 应让同学自己去尝试解答; 然后再引导他们体会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洁问题来解决的策略, 即先比较其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其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 经受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摸索的过程;第三课“ 买书” 与第四课“ 寄书” 的问题情境,也就是教材的第 6-9 页;是为懂得一位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设的;前后这两节课的区分在于,前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这两节课都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同学在懂得并把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懂得并掌握小数
14、加减法的关键环节是经受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懂得其中小数点肯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的竖式运算就类似于同学已经熟识的多位数加 减的竖式运算; 同学必需体会这一点, 那么,小数加减法便可以融合到同学整数 加减法已有的体会之中, 同学对小数加减法不但不再感到生疏或有负担,而且能 体会到学问之间的融会贯穿;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二)对称、平移、和旋转“ 对称、平移和旋转” 是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变换的主要学问内容包括:物体的“ 对称、 平移和旋转是现实生活中
15、广泛存在的现象,“ 对称、平移和旋转,也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最简洁的形式; 这部分学问的学习对于同学熟识对称图形、懂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同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熟识空间与图形,进展空间观念,提高同学运用转化思想方法,探究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作用;物体或者是图形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旋转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现象;物体或者是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看成是平移现象;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发生方向上的转变, 就可以近似地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对
16、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通过观看、操作活动,熟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的轴 对称图形;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结合图案的观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 案中的中的作用,培育对图形的知觉才能和审美乐趣;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支配如下:前后联系 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 轴对称图形” ,本课教材的内容出现五个方面:一是让同学先观看、欣 赏民间剪纸以及服饰、 工艺品、建筑等漂亮的图案从而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 的轴对称现象;二是让同学在经受“ 折一折、比一比” “ 画一画” 等操作活动,熟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17、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 并知道这一折线就是对 称轴;感知了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三是在猜一猜、剪一剪的活动中,通 过供应对称图形的一部分, 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 图形的熟识; 四是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 图形的基本特点,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熟识;五是让同学在方格纸(钉子板)上 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 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其次课“ 镜子中的数学” ,向同学出现生活中好玩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 烈的爱好和奇怪心, 进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教材支配的详细内容分三个部分:一 是利用镜子
18、, 让同学对一些熟识的外形对称文字与字母进行观看,体会到镜子外 的一半与镜子内的一半是相同的;二是使同学通过熟识的照镜动作,发觉镜子内 外方向相反, 三是让同学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定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课上 老师最好让同学预备一面镜子, 让同学实际对着镜子做做动作, 以直观感受镜面 对称现象的特点;模拟照镜嬉戏,让同学进一步体会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第 17 页练习第 1 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 并给出 3 个答 案供挑选,很有挑战性; 其实这 3 种答案都有可能, 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的位置;经受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究,空间观念是会大有进步的;第三课“ 平移和旋转”
19、,平移和旋转” 现象是同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教材第一结合生活中详细的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 国旗沿着旗竿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 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帮忙同学积存着方面体会; 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 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熟识;接着要求学生“ 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得体验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点的懂得;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熟识平移, 让同学观看在方格纸上简洁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 移一移”“ 说一说” 让同学发觉或体会到观看一个图形的平移名师归纳总结 过程,只需要观看该图形上任意一
20、点的平移过程;通过“ 填一填”“ 画一画” 等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操作与沟通活动, 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 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仍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它归纳成学问点强加给同学们;要引导同学去体验它, 但不能也不必要把第四课“ 观赏与设计” ,通过观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体会和体验;(三)乘法为同学展现丰富的想像力与制造力供应第三单元“ 乘法” 是
21、在同学已经把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 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 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会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3、能敏捷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判定;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支配如下:前后联系 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 找规律” ,让同学通过运算,探究发觉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把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 口算得出结果; 在
22、发觉规律之前, 运算 12 40,120 40 对于同学来说是有挑战 性的,他们要把这些算式转化成熟识的形式:12 4012 5 8? 120 4060 2 4060 80?从中应让同学体会到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法,而式子的变形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其次课“ 住新居” ,结合“ 住新居” 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 进位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和生长点,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就可以通过算理的类推、算法的迁移自主学习; 所以这部分学问的学习, 一方面要使同学把握笔算 方法,重点使同学懂得其次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
23、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积的定位;本 课住新居挑选同学熟识的情形,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同学提出问题, 列 出算式后,第一让同学估算,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结果是几位数,培育学 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才能,回答“200 本放得下吗?” 再探究精确运算的各种算 法,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敏捷性;同学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需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第三课“ 电影院” ,结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进位乘法; 第一需要懂得问题情境,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其次提高了对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2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算的要求,即要求同学能说明自己估算的方法和过程,培育估算的意识与习惯;至于“ 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运算, 教学时要给同学充分的自主尝试和沟通的机会,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由于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类似, 所不同的是需要提示同学在运算过程中留意进位 问题;(四) 面积 本单元是在同学观看、 操作、熟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点, 经受了不同方式测 量物品长度的过程, 探究并把握了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公式基础上来学习的;本 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模块:熟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运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25、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思路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 面积的熟识中, 突出对面积概念的熟识和体验, 重视用自选单位进行图形面积的 测量; 2、重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究过程,两个面积公式的探究都 是在同学小组合作中,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勉励同学自主尝试;3、对面积 单位间的进率的学习,淡化运算,重视操作,让同学在铺地面的实际背景下,用边长 1 分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 米的大正方形上摆; 在这个摆的过程中, 查找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这样的设计第一淡化以运算为途径的学习方式, 强调同学在面积学问水平上的建构,重要的是使同学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学问、学会沟通、
26、学会探究的方法;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详细情境熟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量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 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熟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洁 的单位换算 3、 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前后联系 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 什么是面积?也就是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动;第一结合四对外形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教材支配了三个主要活 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 教学时,要把这层活动进行延长, 让同学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随后 在比较各种图形有大有小, 获得对面积的感性熟识; 同时,老师仍
27、要引导同学理 解面积中的封闭一词, 可以举例或画图说明; 背诵和记忆概念不重要, 能再详细 情境中精确应用, 这才说明同学真正懂得了概念; 接着让同学从附页中剪下一个 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 这两个图形不易比较, 是一个具 有挑战性和操作性的内容, 是本节课的重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 教材中供应了三 靠观看难以判定, 要勉励同学尝试查找其比较他的手段和途径;种方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相同的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把两个图形画成同 样大小的方格, 再数一数进行比较; 在同学进行沟通不同方法的时候,老师适时 引导同学你喜爱哪种方法为什么?使同学明白用画成同样大小的
28、方格对两个图 形比较的方法很科学, 对任意图形都适用; 这样不仅表达明白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摆硬币或画格子的方法所包蕴的思想,仍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第三个活动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熟识面积的含义, 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外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课,量一量;让同学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是在学生经受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体会之上,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要求同学用自选的格子进行测量,再沟通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在彼此沟通不同的测量结果中,会产生这样
29、的困惑: 由于每名同学挑选测量单位的格子大小不一,量出同一本书 封面面积的数据五花八门, 谁量的准,谁的误差大, 难以判定; 为解决这个困惑,需要统一面积单位;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 熟识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并让同学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使1 平方厘米面积单位变得直观、详细,看得见,摸得着;同学有了对 1 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体验后, 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 检验估测得准不准; 这样的活动对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与估测才能是特别必要的; 后续教材引导同学熟识 1 平方分米与 1 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活动
30、,也要经受与熟识 1 平方厘米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殊要体会学习 1 平方分米与 1 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以及获得它们所示的面积大小的详细体验;由于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依据详细情境或场合加以挑选使用的;第三课“ 摆一摆”是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运算公式;探究活动从估测 3 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头, 培育估测意识; 然后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这 3 个长方形上摆一摆, 看需要摆几行几列, 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看、比较,发觉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运算公式;这个试验、 探索的过程是同
31、学体验合情推理、 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懂得数学会有很大帮忙, 甚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体会,经过类比推理,同学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运算公式;第四课“ 铺地面” ,本课是把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支配在解决实际问题背景下目的是让同学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及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创设了“ 铺地面” 的问题情境,探究 1 平方米与 1 平方分米的换算关系;先让同学估量 1 平方米里有多少个 1 平方分米,再通过直观操作或合情推理来检验原先的估量是否正确,从而确认 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的换算关系;同学经受这 1
32、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米 10 000平方厘米等结论;在把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熟识平方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勉励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 平方米 10 000 厘米、 1 公顷10 000 平方米,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有相同的进 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或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五) 熟识分数第五单元“ 熟识分数” 是同学关于数的熟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
33、个部分来熟识,这种熟识又与平均分的体会分不开;其实,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 “ 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 等已经显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名师归纳总结 中,只是仍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本单元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结合详细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懂得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 分数2、结合详细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3、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及课时支配是:本单元的学问前后联系是:下面分课时进行介绍:第一课“
34、 分一分(一)”从同学熟识的一个简洁的数学事实动身: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同学争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 一半”呢?这个争论过程, 一方面同学可以意识到原先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方法 表示“ 一半” ;另一方面让同学参与制造,感受表示“ 一半” 的方式其实是很多 的;在这个基础上才引入 “ 一半可以用 1/2 来表示” ,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同学在“ 涂一 涂” “ 折一折”“ 说一说” 等操作与描述活动的过程中,懂得简洁的分数所表示 的详细意义,熟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把握简洁分数的写法和读法;其次课“
35、分一分(二)” ,是对分数意义熟识的进一步进展;分数表示的是 整体的一个部分, 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 单位 1 是一个整体, 由很多事物 组成的集合也是一个整体, 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表示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的数量 关系,从而运用分数可以描述现实世界的很多现象;教材创设的“ 试一试” 的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同学体验到这一点;第60 页第 3 道摸索题仍结合详细情境,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分数所具有的相对性,它不能撇开 “ 这堆铅笔”这个整体的背景,从而帮忙同学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第三课“ 比大小” ,由于分数具有相对性,所以比较两个分数大小就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即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必需是同一(或相同
36、)整体的两个部分;抽象的分数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 所以借助图形的直观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种直观的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 符合低年级同学认知的进展水平;这部分教材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仅比较两个分母都不大于10 的分数的大小;但它所充分表达的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却是要让每个同学都经受和体验的;第四课“ 吃西瓜” ,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学习同分母的简洁分数的加减算法;对学校生而言, 直观是通往抽象思维的必由之路;懂得抽象的分数加减的算法过程,教材中都通过直观的图形来揭示其中的算法原理;在“ 练一练” 中,仍再次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数加减,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的意义;但是,同学进行分数加减运算最终必需摆脱对
37、图形直观的依靠;为此,同学做了“ 练一练” 中的 第 2 题后,要求他们“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目的是帮忙他们自己去发觉“ 两 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的形式规律,即“ 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他们一旦 领会到这一点,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 才可能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抽象思维也才可能得到进一步进展;(六) 统计与推测 第六单元“ 统计与推测” 的重点是读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猎取信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做出判定与决策; 本单元内容是同学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熟识
38、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知道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并能依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答问题基础上支配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白平均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列出简洁试验全部可能性发生的结果;教学内容几课时支配 前后联系 下面分课时介绍:第一课“ 奖牌给哪组” ,结合读两组投篮竞赛的统计图,在争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体会运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必要性,进一步获得怎样利用统计图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体验, 进展同学的统计意识和应用意识;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39、,它既可以反映一组对象的一般情形,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形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 平均速度、平均年龄、平均成果,但是平均数与平均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把 15 支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 5 支,这5 支是每个同学实际分得的数,不是平均数;假如说 3 个同学共有 15 支铅笔,平均每人有 5 支,这个 5 支就是平均数; 但不是每个同学都有 5 支铅笔; 新课程标准将平均数纳入统计中转变以往把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学习的做法,突出了平均数在统计领域的重要价值; 本套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编写这
40、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平均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同学对平均数意义的懂得, 教材先结合两组投篮竞赛的统计图,在争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同学看到两队参与竞赛的人数不同,进行竞赛的不公正, 进而想到用每队投中的平均数确定胜败是公正的;自然引入平均数; 从平均数的意义动身, 关注求 平均数的方法的多样化;教材出现两种方法:运算:总数除以总人数;移多补少 求平均数, 表达算法的多样性, 它们彼此不分优劣, 重要的是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会挑选适当的方法; 当同学求出两组的平均数后,个平均数是不是实际情形中某一个详细数量的问题,这里老师应引导同学争论, 这 从而使同学熟识平均数与原始数据的区分,
41、 这样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 可以让同学充分经受平均数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同学在实际情境中懂得平均数的意义;教材没有给出求平均数的公式,重点放在懂得平均数的意义上; 当然可以让同学自己来描述、 建立平均数的算法 模型,但无必要求死记硬背;在“ 试一试” 与“ 练一练” 中供应了平均数应用的现实问题; 由于平均数简洁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位数与众数所以其次学段仍要进一步学习中课后的试一试是很有挑战性、 现实性问题; 老师视情形可给孩子一点空间进行思考和探究;统计学习不应把重点放在运算统计量上,而应放在对统计量的懂得上,放在分析数据和说明数据的意义上,放在依据数据作出必要的推断上;其次课“ 猜一猜” ,让
42、同学体会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发生的可能性仍有大 小的区分;第一个活动是说一说“ 假如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 大?” 同学不做试验也能够通过比较不同颜色区域的面积大小,进行合情推理,做出正确判定;但“ 抛图钉” 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不做试验就难以推断;在 做这个试验前, 应当让同学先猜一猜图钉落地后有几种情形,哪一种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哪一种最小;然后再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摸球” 试验,同样要求同学名师归纳总结 能够列出全部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猜想发生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再通过试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3、验来检验猜想; 进一步可以让同学结合详细情境,尝试查找各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缘由,与同伴进行沟通,体验数学摸索的力气;对于任何概率的简洁试验,首先要弄清晰它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有几种,这是进一步争论和描述发生各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必要前提,所以教材中设计的“ 争论” 和“ 试一试” 都加强了对这 一前提的关注和体验; “ 你知道吗” 介绍降雨概率,有助于同学熟识可能性的知 识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七) 实践活动“ 森林旅行”“ 旅行中的数学” 和“ 体育中的数学” ,较好地表达了数学在 生活中某一领域的应用, 具有综合的特点; 像这样专题性的实践活动, 不但能沟 通数学与生活的
44、亲密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学问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 系,仍能更好地懂得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例如,“ 森林旅行” 出现了旅行过程中购物的三个阶段:1、旅行前 的预备工作; 2、旅行过程中的购物; 3、旅行后购买纪念品; 教材支配这些内容,目的是通过情境中问题的解决, 提高同学小数加减运算的技能, 培育同学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购物的才能;“ 旅行中的数学” ,从动身、租房、游玩、吃饭到设计旅行方案, 无处不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而且很自然地把数与运算、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问融合在解决旅行问题的过程中;“ 体育中的数学” ,无论编排体操表演的队形, 仍是支配竞赛的场次, 同样需要数学, 在进展同学解决 问题才能的同时,也获得对数学的良好的情感体验;整理与复习 你学会了什么(反思性)1. 让同学依据情境图供应的信息回忆、叙述学过的学问内容;2. 结合每一幅图提出一个详细问题,学会了;我的成长脚印(表现性)1. 汇报最重要的心得或收成;让同学做一做, 议一议, 反思自己是否真正2. 勉励同学把自己的懂得用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相互观赏,共同共享;总复习:1、总复习的练习题提倡“ 先做后说” , 这有利于培育同学独立摸索的习惯与 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也有利于加强复习教学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