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 、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 、实词:自:从。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曦月:阳光,月亮。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清荣峻茂素;白色。旦;早晨。 3 、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 4 、 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 献: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
2、断 5 、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 、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 、理解性背诵: 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写夏水的句子:( 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 )引用渔歌反衬
3、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 9 、运用:( 1)2003 年 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 、探讨:( 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
4、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 、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 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 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南北朝 精要笔记:(1)写普通山川之美,清丽自然,浑然天趣,表露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2)先仰视 “高峰入云” ,再俯视“清流见底”
5、 ,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最后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3)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一、解释下列词语:答案1 五色 交辉交相辉映2 四时俱备季3 晓雾将 歇消散4 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二、翻译句子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 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人间天
6、堂。三、简答:1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户: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
7、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2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
8、了!四、填空 1 、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 4)漫步悠闲。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描写议论。第一层:( 1-3 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
9、、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 4 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 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 闲人 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五、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
10、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爱莲说(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 “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 “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 “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
11、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 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12、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 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 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
13、不蔓不枝。桃花源记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 、文章知识:( 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3 、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标记,寻向所志。(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具答之具:详尽。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咸,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 、成语:(
14、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 、理解背诵;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名师资料总结
15、-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3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 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16、的句子有: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 、思考、( 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
17、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 使故事更加离奇) 2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
18、法实现的理想世界)(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翻译下面句子尝贻余核舟一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
19、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面加点的字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女有归()()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通解释通解释翻译句子(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
20、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晴初霜旦()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 翻译下面的句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21、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 文章花了大量笔墨, 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 “渔者歌曰” ,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5. 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 ( ) 遂至承天寺 (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 个字概括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这篇小品文
23、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九)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24、,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1.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方其远出海门()每岁京尹()为火所焚()四马塞途()2. 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D而:溯迎而上而僦赁看幕3. 选出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A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B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C吴儿善泅者数百溯迎而上D分列两岸江干上下十余里间4. 翻译下面的句子。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十)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客此()2. 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26、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5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 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及郡下4. 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A舟子:舟子喃喃曰左右舟子各一人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D饮: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 简答。文章的文眼是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6. 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八年级上学期课内外古诗默写复习题二、理解性默写3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夹岸数百步,中
27、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40、 桃花源记 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 _。_ ,_。4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4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43、 人说“近墨者黑” , 但 “近墨者未必黑” ,正如周敦颐在 爱莲说 中所说的:“_,_”。4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 。45、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46、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47、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48、陆游的
28、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 _,_。49、通过春望中的_ ,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50、石壕吏中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51、 归园田居 中透过 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5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54、透过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
29、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56、归园田居中 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5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58、使至塞上中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59、望岳中 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60、望岳中 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61、春望中 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62、 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 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63、石壕吏中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
30、人已被抓走。64、 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 _, _。 _,_。_,_ 。65、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 _ 66、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 _ 67、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 _ 6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 _ 三、拓展性默写69、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6 70、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
31、的古诗词。7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72、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课文重点段阅读训练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
3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2当阿长说: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 “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5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五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
33、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说:“我
34、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下面几句话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什么?(1)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2)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2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有何作用?(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请从人称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3)我的眼泪又来了。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3 选文对父亲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 指出“蹒跚”
35、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并解释。5 写出与“扑扑衣上的泥土”相照应的句子。6 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7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原因是什么?8 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有何作用?9 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 用“”分三层。11 选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内容的一个标题()A、父子情深。 B、慈父背影。 C、车上惜别。D、买桔送别。12 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处“背影”,其中详细地刻画了买桔子的背影,为什么要这样写?(六)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石拱桥
36、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37、1 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2 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A由本质到现象 B 由具体到概括 C 由一般到个别 D 由原因到结果3 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7 什么 ?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5第三段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
38、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七)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 到 1192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 米到 21.6米。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 上文分别说明了卢
39、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2. 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3. 卢沟桥桥长265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 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4. “几乎与河面平行” , “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5.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九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40、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4
41、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十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 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 1 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
42、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
43、方。1 选文第一段用数字“28 ” 、 “2380 ”是来说明什么的?2 选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对“彩画绚丽”的具体说明?3 选文第三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 选文第四段的层次怎么划分?其结构方式是什么?5 选段在介绍太和殿时遵循了什么说明顺序?6 选段整体的说明顺序是什么?7 请概括出这几个选段的说明内容?( 十一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
44、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 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2. 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各种花次第开放()学生不要乱花钱()花言巧语迷惑人()爷爷的眼早花了()到了秋天,果实成熟()这条路,小王最熟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要学会明辨是非()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
45、共 8 页 - - - - - - - - - 8 3. 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4. 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5. 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十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 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
46、什么来举例子?2.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3. 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画出关键的词语。4. 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十五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
47、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 ,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 种鸟类中已有9 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 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1. 第节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 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 第段中加点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4. 说出第段中画横线句括号的作用?5. 第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起什么作用?显示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