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27907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专项部分 古诗文 1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奇 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句意;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缘:由于;眼:视线;塔:铁塔;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诗意】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观察旭日升起;不怕层 层浮云遮住我那眺望的视野,只由于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作者简介】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 荆公;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诞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 好的训练;1042 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 常州知州、 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

3、吏;1067 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1069 年(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 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 病死于江宁 (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赠太傅,谥号“ 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 中国十一世纪宏大的名师归纳总结 改革家”;第 1 页,共 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 千寻” 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 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其次句,奇妙地虚写出

4、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布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颜色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谈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 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担忧,而诗人却加上“ 不畏” 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 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士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包蕴着深刻的哲理:人不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当放眼大局和长远;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 “ 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

5、下鸡皆随之;” 以此验之,就“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概;虽是铺垫之笔,亦不行等闲视之,实为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 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 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 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 闻说鸡鸣见日升”,就是“ 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转句“ 不畏” 二字作峻语,气概夺人;“ 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如奸邪小人,如新语 慎微篇:“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他仍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

6、云:“ 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 浮云遮目”、“ 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专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结句用“ 身在最高层” 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奇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如就情境说,语序应是“ 由于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 ,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 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 欲穷千里目

7、,更上一层楼” 相像;前者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域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了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果,需要更加地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与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像,王诗就确定方面而言,比如“ 把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 识达到了肯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困惑;” 而苏诗是就否 定方面而言的,比如“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困惑,是由于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

8、察事物,熟悉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2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北麓;题:书写, 题写; 西林: 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各不同:不相同;识:熟悉,清晰; (注:这里不是看清晰,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晰的意思)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缘:同“ 原”,由于,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诗意】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高耸,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庐山出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

9、之所以认不清庐山原来的面目,是由于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 【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 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闻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 家、美食家, “ 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爽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名师归纳总结 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第 3 页,共 6 页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导,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 宋四

10、家”;其画-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就开创了湖州画派;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赏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玩庐山; 美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如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看问题应客观全面,假如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

11、,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由于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定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看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发我们熟悉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动身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熟悉难免有肯定的片面性;要熟悉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需超越狭小的范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谈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特殊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化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3 秋 浦 歌(唐)李 白炉火照天地,

12、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注释】秋浦歌:天宝十三载 754 ,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四首;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带,盛产银、铜;乱:错杂;赧郎:赧,面红;赧郎,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诗意】冶炼的炉火照彻天地,火星四射,紫烟升腾;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小伙子们的脸;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高声唱歌,这歌声洪亮,震惊了冰冷的山川;【作者简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邻近),先 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

13、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 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 在漫游中度过;公元 742 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举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 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旧连续他那漂浮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 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与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

14、魏以来 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养分,集中提高而形成特殊风貌;他具有超异平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壮的艺术力气,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 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 杜” ;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赏析】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年) ,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此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 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珍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诗一开头,便出现出一幅色调光明、气氛热闹的 冶炼场景:

15、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 明;诗人用了“ 照” 、“ 乱” 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 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颖、兴奋、赞叹之情;接着两句“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画;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画,冶炼工人雄壮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赧郎” 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 赧” ,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 赧郎” 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淳朴、热忱、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 歌曲动寒川” ,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

16、那洪亮 的歌声使冰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点明,读者可以作出 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特殊感受,是 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假如说,“ 赧郎” 句只是描画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面部肖像,那么, 这一句就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扬歌颂之情;4 悯 农(唐)李 绅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注释】悯:怜悯;粟:( s )谷子

17、;栗粟;犹:仍;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诗意】春天,农夫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许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夫耕种,但农夫仍是由于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作者简介】李绅( 772 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27 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庞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 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存其诗四卷;【赏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怜悯农夫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夫所受的残酷剥削;第

18、一、二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 春种” “ 秋收” ,概写农夫的劳动;从“ 一粒粟” 化为“ 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 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 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相互补充,进而呈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制造出如此庞大的财宝,在丰收的年头, 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 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 犹” 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 犹饿死” 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公正,凝结着诗人剧烈的愤慨和真挚的怜悯之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