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语》与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278219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论语》与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论语》与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论语》与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语》与传统文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论语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论语涉及家庭、伦理、文化、政治等等社 会经济生活诸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作用之巨无 与伦比;其影响主要表达在“ 德政” 和“ 抱负人格的建构”两方面;关键词:论语;传统文化;德政;抱负人格的建构宋朝宰相赵普曾说过: “ 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 语治天下” ;本文试图从“ 德政” 和“ 抱负人格的建构”两方面动身,把握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论语中的“ 德政” 思想1、 以德施政,这是论语中德治思想的主体;第一要求统治者自己行事做人要正,“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论语 .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假如国家统治者本身的行为有着庞大的凝结力和道德感召力,统治者本人公正、公正以及 有影响力,百姓自然会听从其统治;假如统治者自己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百姓自然难以听从其统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 第 1 页,共 6 页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为政)2、 唯才是举 论语 中明确提

3、出了 “ 举贤才”的思想,要求“ 君子尊贤而容众; ” (论语 .子张认为统治者应尽力 留意选拔贤良来行政,肯定不能让邪恶的人来治理;“ 举 直错诸枉,就民服;举枉错诸正, 就民不服;”(论语 .为政)由于“ 文武之道, 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 .子张),所以要重视“ 举贤才”;因此,统治者也应“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 (论语 .里仁)至于如何选拔人才,就应“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卫灵公)3、 忠恕孝悌这是论语中德治思想付诸实施的先决条件;论语 .里仁载:子曰: “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 何谓也?” 曾子曰:

4、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一以贯之” 之道的“ 忠恕” 不仅是“ 尽已之心,推已及人” 的一种人生哲学,归根究竟,仍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的方法论;忠孝指忠恕、孝悌两对范畴,泛指君臣、父子、长幼之间存在的道德准就,事实是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相互的道德制约;“ 忠恕” 原就向家庭伦理的延长就是“ 孝悌”,具有对全社会的普遍的约束力,能使每一个人都自觉根据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4、 义先于利在论语中, “ 义” 是指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合乎道德的个人行为标准,“ 利” 就是指少数人的部分利益或个人私利, 因而义与利可看做是公与私的关系;第一, 第 2 页,共 6 页 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

5、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义与利是统一的,不是相互排斥的,“ 智者利仁”,(论语 .里仁)“ 因民之利而利之; ” (论语 .尧曰)其次,当义与利发生冲突和冲突时,应当把公利放在首位,然后才考虑个人私利,“ 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 ,(论语 .宪问)而决不可背德求利;“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5、 崇礼尚乐“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可知也; ”(为政

6、)统治者应实行 “ 礼” 和“ 乐” 的社会手段和基本的教化措施,力行社会教化,训练熏陶;统治者应“ 为国以礼”;(论语 .先进)就是要大力提倡以“ 礼” 为基本内容的面对全社会 的训练,“ 上好礼而民易使也; ” (论语 .宪问)警告人们严 格依礼而行,做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同时仍要重视音乐,认为学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 道德得以提升; 论语中的抱负社会是礼乐兴盛、歌舞升平的社会,统治者应以礼乐治国,“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泰伯)可以普遍形成崇礼尚乐的良好社会 风气;二、论语中抱负人格的

7、建构论语中说: “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论语 .八佾)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鱼龙混杂,可谓良莠参差,社会动荡,江河日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论语中的抱负人格取向备受推崇;论语结合当时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政治抱负和斥求,对此作了概括和论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内仁外礼” 的儒家抱负人格;论语中的抱负人格的基本规定是“ 礼” 和“ 仁”;其中“ 礼” 属于

8、道德规范,是外在的行为标准; “ 仁” 属于道德情操,是内在的思想法就;论语对“ 仁” 和“ 礼” 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思考,认为在二者的关系上,“ 仁” 是“ 礼” 的内化依据,而“ 礼” 就是“ 仁” 的外推形状;由此绽开,论语中确立了详细的立身行事应当遵循的规章,将“ 内圣”、“ 外王” 确定为人生的最高境域, 进一步升华, 归结为现实人格范式 “ 君子” ,从而为后世儒家确定了抱负的人格;1、论语中抱负人格的内在要求是“ 仁”论语中提倡的人生价值观的最高境域和根本的政治法就是“ 仁”,用“ 仁” 来概括抱负人格的建构中的各种美德:真、善、美,追求“ 礼” 和“ 仁” 的内在有机统一,对其

9、作出详尽细致的具休界定和补充,水乳交融的揉合为“ 礼”、 “ 仁” 合一的抱负人格范式; 论语中“ 仁” 字显现共计 109 处,其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述:“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 仁” 是道德的最终归宿,” (论语学而)这里是讲孝悌是“ 仁” 的根本,殊途同归, “ 仁” 不但涵盖了深厚的内容,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并且最终成为全部德性的归宿;2)“ 仁”者“ 爱人”

10、, “ 仁”虽然有多义性,但“ 仁” 在实践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规定并不是空泛的,不行捉摸的;一言以蔽之就是“ 爱人”;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 爱人” 的主见是对先秦传统的“ 爱亲观念” 的继承与进展,是对人的价值观和人性的新的概括,同时也是确立团体观念,娴熟处理人际关系, 关爱、怜悯、敬重他人的一条底线;3)“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 仁” 不仅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域,也是一种广袤的道德情操;主观方面的意识和情操包括:“ 仁”、“ 智 ” 、“ 勇” ;其中“ 智” 从认知才能方面来讲,意指把握道德规章的学识和才华,“ 勇” 强调锐意践履道德境规范的恒心和毅

11、力,这三者是“ 三位一体” 的;但“ 仁”是高于并且统摄“ 智” 、“ 勇” 的;“ 礼”礼、仁、忠、2、论语 中抱负人格的行为标准是孝、信、义都是论语中的行为规范,是构建抱负人格范式的道和德的详细化; 论语中“ 礼” 前后共显现 75 次之多,包含社会有机体众多方面和各个层次的人的生活,具有多种含义,在宗法制度下,“ 礼” 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包;3、唯物辩证地解读论语中抱负人格范式今日我们再看论语中“ 内仁外礼”构建的儒家理想人格范式,理应全面熟悉其具有的积极和消极两重性;“ 仁” 作为核心的抱负人格范式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历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12、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时数千年,绵延不绝,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这种范式的积极性表现在:“ 仁” 探求到问题的本质,内化为一种自觉的信念,久而弥坚;它使人们深 刻地熟悉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克己修身,不仅要有有 崇高的精神境域,仍要身体力行、勇于实践抱负人格;从这 种范式绽开,对诸如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德治观念、人道 主义等道德规章进行扬弃、挑选、积淀和检验,使之成为我 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论语中的抱负人格范式

13、表达了“ 人本” 的价值观;“ 子 强调人的能动性,重视人的价值,淡化了鬼神的观念;不语怪力乱神” (述而),“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雍 也)但是论语中对“ 天命” 仍是不无迷信的;“ 天生德于予”(述而),“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宪问 “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季 氏其天命观仍旧难逃宿命论的窠臼;参考文献:【 1】四书集注宋 .朱熹岳簏书社2004 年 8 月【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汤一介中国和平出版 社 1998 年 10 月【 3】讨论谭承耕湖南省训练出版社1990 年 3 月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