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课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 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和感受。 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 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一篇堪作典范的议论文。作者用思辨语言阐述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二者的概
2、念和相互关系,以及对传统我们应该采用的态度。在教学时要想避免枯燥,可利用文章的语言特色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在把握课文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研读课文,注意探讨问题时应注重思路、突出重点。学习本文,不仅要完成文本研读,更要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探究、训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学案 一、字词积累 媲美 威慑 烙印 筛选 攻讦 咀嚼 蜕除 积淀钳制 抱残守缺明日黄花昙花一现 销声匿迹一蹴而就 斑驳陆离 时过境迁 刮垢磨光 二、课文梳理 1、给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从概念、特点、我们的态度等方面比较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呢。 课堂教学: 一、导入
3、 二、作者简介 庞朴,江苏淮安人。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与山东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等写作背景 三、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 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
4、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深刻透彻的分析。 四、整体感知 1、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从文章的清晰结构上我们也能看出来,分别有对这两个概念的阐释,最后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态度) 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引子部分:(为第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传统)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
5、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总起)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总结) 总结: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三、精读分析 3、精读引子部分(我们为之一部分加了“传统”这个标题,那我们看看都讲了传统的那些问题) (1)、第一节,细节分析 “一个多世纪”1840
6、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 “社会实验”仁人志士们的救国图存的运动,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维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这些都是以抛弃传统为出发点,力图西化救国。 “终于”懂得这个道理的代价之大,摸索的时间之长 “地基”、“大厦”譬喻,生动阐释了处理时代发展与传统之间关系的正确做法,即在妥善利用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如果只愿某些糟糕的角落”从反面揭示了不妥善利用过去的危害,将抽象形象化。 总结:第一节,通过正反两反面的对比,指出了正确审视过去的必要性。 (2)、第二节,提问: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
7、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 族精神及其表现。 从时间维度、生活经验范围的“过去”,引入到“传统”,深入浅出,切入了论述的中心,带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第三节,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 明确:类比论证(由构词方式的同即都是用了相同的词可是次序不同内涵上的不同)。化抽象为具体,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又增强了说理的生动性。 (像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来吗?牛奶、奶牛;) (4)、第一部分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全文的总起,阐述了什么是传统,从日常经验范围内的“过去”,谈到人
8、们并非完全理解的“传统文化“,切入论述的中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4、精读传统文化部分 (1)、这一部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那些内容?(提炼概括) 明确:概念、特性、我们的态度 (2)、概念 文章从几个层次上为“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明确:四个层次 A、从传统与文化的关系方面,指出修饰词传统、中心词文化; B、从时间、空间方面,是不同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即是过去的、本土的; C、从内容上,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是可见的,可言说的) D、包含的成分方面: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 最后还有一个总结:也就是通常所
9、说的文化遗产。 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内涵与外延定义了这个概念。 (3)、特点 第5节,概述时代性、民族性; 第6节,具体论述,列举了传统文化的几种类型: 与时俱进对联红灯笼; 抱残守缺线装书黄包车 播迁外邦武术中药昙花一现鼻烟壶阴阳宅 (4)、我们的态度 理论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分析批判明辨、确认、接受或拒绝 实际上:我们已经怎么样: l 发掘抢救泥人、书法、皮影戏、面人、风筝、瓷器、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l 批判继承 孔孟之道(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 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他们做出表率,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
10、父子夫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可见,社会道德、人伦规范,对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而我们当下遵循的“八荣八耻”,正是对这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l 古为今用修身克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 庸之道,以和为贵 【板书: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时代性 民族性】 (3)、总结:这一部分介绍了传统文化的概念、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课时过渡: l 阅读第三部分,从概念、特点和态度等方面将“传
11、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进 行比较; l 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l 作业:完成新学案的课内部分 第2课时 5、内容回顾: 作者的作品、引子部分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概念、特性、我们的态度等 6、精读文化传统部分 (1)、概念 (第8-9节 作比较) l 表现形态方面:不可捉摸、无所不在 l 产生过程:一是实践性,一是体现出来的形式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l 总结:就是民族精神 举例: l 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族英雄:战国时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汉代的苏武、北宋的岳飞、南宋的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
12、指南方不肯休)、近代的林则徐。 l 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l 重视人的精神: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2)、形成的条件和过程(10节) A、填空 形成过程:同一片园地的人们,形成共同心理状态,并且为群体所崇尚。而后其道大行,历经岁月沉淀而形成。 B、举例: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中国人,“吃了没?”英国人“今天天气不坏!”中国古时是农耕社会,追求“民以食为天”,行事有着人际关怀的心理状态,所以,借此来表达对对方 的问候、关心;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天气多变,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所以很关心天气。因为生活在同一中环境中,长期
13、用同一种语言交往,就都认同了“吃了没”或是“天气不错的的问候方式,日积月累之下,就形成了本民族各自的传统。 (3)、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 l 惰性(11节) 侧重的是稳定性。辩证地来看待这种惰性,一方面,它有着消极的影响,会制约、支配、控制、左右、规定和悬置,体现了对人类发展的禁锢;另一方面,它也有积极的作用,能使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社会稳定和国家巩固。所以,并非完全是要否定的成分,而是一把双刃剑。 l 渐变性(12) 文化传统有着变的一面,并且这种变化是缓慢的、渐进地。 举例:爱国精神在古代爱国就是忠君;新时期的爱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爱国精神的内容也在
14、变化;同时,这种变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是缓慢而渐进地。 (4)、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 A、(当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碰撞、交流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变化的全部过程:惊奇观望攻讦拒斥学习交流 B、举例: 【板书:文化传统 :不可捉摸、无所不在、民族精神;惰性、渐变性 (5)、概念比较 l 区别:【PPT,表格】 l 联系:两者是密不可分。 举例:福字、春联,我们过年过节时会贴福字、春联,这是一种传统文化,有形的实体;其中所寄予的除旧布新、避邪祈福的愿望,是民族共同心理状态,又是文化传统。 类比“蜜蜂与蜂蜜“,两者的确有很大的区别,完全是两种事物,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蜂蜜是蜜蜂采集而
15、来的,没有蜜蜂就不会有蜂蜜;传统是由文化的积淀而得,没有文化的积淀,又如何形成传统呢? 7、精读财富和包袱 (1)、作者是如何看待传统的,又是如何论述的? 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分析问题(14-17)解决问题(18-19)。 (2)、总结 最后一部分阐述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综合二者而论,批评了错误倾向,分析造成这两种错误认识的根源,指出我们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 (3)、问题讨论:既然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呢? 明确:分三步。第一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明辨其精华与糟粕;第二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步:赋予“精华“符合当代的新内容
16、,谋求新发展。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 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这才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四、写作特点 (1)、说理全面,论证严密(11-13) 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根本要求就是持论的严密性,本文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例证,11-13节的开头。“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时不变的。”“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2)、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3)、说理形象,深入浅出 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
17、证。 l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 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富有趣味性,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且例子明白简单,清晰明了,一般人都能接受。例: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蜂蜜和蜜蜂的差别相媲美。 l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事物的特征和 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 l 比喻论证。用形象的比喻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形式,它不是用 “
18、甲像乙”这样的形式来说明事物的相似点,而是从“一个事物的具体形象”出发,阐述“一个抽象的道理”。例:第18节,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借外衣和角质表皮来说明传统都不具有它们那种可以随时而脱、定期而蜕的特点,而是“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的。) 总结:本文是学术性的议论文,在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的前提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既有议论文辩证性,又饶有风趣。 六、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关系型议论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剖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于联系,阐明怎样对待和未来文化。传统是一个总题,它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表现形态又有着两种方式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作者在分论以后,又合起来谈传统的两重性。全文说明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必须正确认识传统的作用,弄明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者的关系和区别,深入体会和把握传统的两重性。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4.1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苏教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推荐)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案_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