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242892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2022年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谈 谈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足以说明国家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也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 适应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应理所当然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能力作为我们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呢?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技术使得知识内容可以通

2、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 2、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因特网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微课、翻转课堂等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 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中的专业网站,获得该学科的最新信息。 3、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

3、通过超文本、 超媒体技术, 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 4、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实现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 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 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 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 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4、-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5、支持协作式学习目前基于 INTERNET 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 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 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6、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5、。 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虚拟技术对于那些危险程度大(如易爆化学物品的研制 ) 、宏观宇宙 ( 如银河星系的构成 )、微观世界 (如 DNA分子的复制 )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7、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 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 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 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

6、不断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不断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确实看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的显著提高,但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失误,根据本人的实际经验及多年的观察,在此提出,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商讨。误区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中,我发现,一些教师的课件只是原样的照抄书本, 把本来书本上的文字、 图片等投影到大屏幕上。 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这样做,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但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例如:有的教师通过课件把课本上“做一做”、“练一练”等学生要完成的各种练习题通过投影的方式演示给学生,

7、学生答复后再把答案展现出来。 这样的课件内容并没有超出书本内涵,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反而丢了教学之源的课本。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不是用“电(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教育信息是多渠道、 多层次的, 我们不要认为上课用了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要只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课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

8、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的整合中,既要充分利用课件的交互性、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的特点,更要突出教材重点、 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 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更要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起到 “启发诱导”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时髦。误区二:课程与信息技术主次颠倒,喧宾夺主。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在课件制作时采用了艺术图像、艺

9、术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和及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大批量的素材被“搬”进了课件。例如:在一位老师讲授节拍的音乐课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用到了大批量的音乐素材、 动画素材等, 使整节课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像是在搞联欢会,而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则在课堂教学中则被边缘化。按照现代课程观,课程不仅指教科书,还指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境、 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从现代的课程理念出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 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时刻要注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其主体是课程

10、,而非信息技术。误区三:整合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一位老师的作文课感悟人生的教学中,他用PowerPoint 制作了极其精美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讲解过程变成为一场“多媒体秀”。学生则只能随着屏幕所呈现的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课堂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整合”成了教师的单边行为。在课程整合中,要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的学习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 在课堂中,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学、多思,要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

11、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深入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误区四:多媒体技术成为公开课的表演道具公开课与研究课是一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整合的初期。为了探索整合的操作方法。 以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的方式有效地积累优秀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逐渐普及, 我们并没有看到信息技术与课程式整合的日常化和常规化,并没有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深层次发展,一些教师只是在遇到

12、公开课和研究课等教学比武活动时,才会想到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把课本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以达到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而这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为“表演”而进行的“整合”,常常会顾此失彼,扰乱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多媒体课件也失去了它本来应该发挥的功能,成为教师公开课上的表演道具。误区五:整合时在网络资源中迷失方向教育的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

13、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 自由创造的条件。 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 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 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互联网的信息容量虽大,但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容易使学生变成人云亦云,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三、如何在教学中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在教学中

14、应用信息技术, 要紧扣优化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资源建设和利用之间、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 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 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 感性学习与理性思考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在实际应用中, 还需进一步学习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与教育理论结合的具体问题,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纠正一些意识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实、用活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在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

15、协作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但教师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避免“机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2、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但要避免低水平地重复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以便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限制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其次,要正确认识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优点,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网络不是惟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 3、正确处理人机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和学习的社会性和人文性,重视人的个性和情感要求,避免“电脑取代人脑”、“技术取代文化”的不良技术应用倾向,防止“人机互动割裂人际交往”。充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要和利益, 要

16、让机器为学生服务, 为他们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 4、倡导信息技术应用与调查、访谈、实地考察、实验、创作等“动手”活动方式结合,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杜绝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的“全盘电化”,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5、克服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装饰”和点缀的形式主义。

17、 6、避免以媒体演示替代教材,杜绝“课本搬家”、“课堂搬家”,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和在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体的说, 就是不能仅仅以具体材料的演示和纲要性的课件替代教材,而忽视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 7、处理好媒体应用过程与教师指导语结合的协调性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忽视这一技术性环节。例如,在让学生接受以视、 听感知媒体所提供的音像信息时, 不断插入音频较高, 内容较多的指导语, 违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影响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准确接受。再如,有时应用媒体,是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中的难点问题, 以具体形象材料来展示某个概念、原理的实质, 从而揭

18、示和实证某些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 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知识。 所以操作前,就应将要学生思考的、 注意的问题向学生明确提出, 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媒体提供的信息。这时,教师的指导语必须置于媒体操作之前,否则,学生看了之后,教师再提问和讨论,往往效果不佳。所以,目的不同,媒体操作与教师指导语结合的方式和要求就不同,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削弱媒体运用的效果。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通过教学设计, 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 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另一方面要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因技术使用不当而带来的信息过载,导致教学目标迷失方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