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中的应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中的应用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中医文献管理和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综述了近年来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于 中医病案的存储和检索、古籍原文的浏览和检索、 方剂的组方研究、 辨证论治 规律的探讨以及舌脉象标准化研究等方面。 由此可见,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 中医文献 管理和研究中应用, 是加速实现 中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关键词】数据库 文献 方剂 舌象 脉象信息技术、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的飞速 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 给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中医文献 管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十几年来, 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微型计算机以其界面好、 操作
2、简单人性化, 存贮信息具有宏观、系统、联系的特性, 完全满足了 中医文献 的管理和科研需要。 在中医 病案管理和中医文献 研究中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中医现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不少对 中医感兴趣的软件爱好者自行开发出了具有某种功能的中医信息管理系统, 甚至有些高校、 医院和软件开发商强强联合, 共同研发出了功能比较强大和实用的 中医文献 或中医病案管理系统,这些系统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具有文献管理功能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在中医 研究的多个方面得到了应用。1 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和检索长期以来,纸张作为病案记载的主要载体,给医院病案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库
3、房不足,病案的查找、保护困难。另外纸张病案还存在着保存安全的问题,如水灾、火灾,人为的涂改、盗窃。医院为了保存好病案因此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廉价的大容量存储介质用于中医病案的存储备案,节省了大量的纸张。特别是光盘,以其价格低、容量大、安全性高、易携带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计算机的易操作性和易查询检索性使得中医 病案的管理比较用纸张记录,减少了出错的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逐步在国内各地区大医院推广普及,发达国家已开发出了实用可行的电子病案应用于病案的存储和管理, 实现了无纸化管理、 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满足了所有的医疗、
4、法律管理的要求。 电子病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下的电子化病人记录, 该记录用电子方式来保存个人终生健康状况和保健信息,完全代替了纸质,甚至超越了纸质医案的全部功能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案取代纸质病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2 用于古籍原文的浏览和检索中医药古代文献浩瀚如海,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古代医家各流派的学术思想、以及不计其数的经方、验方等待我们去发掘。多年来,中医 古籍的整理发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将中医古籍文献数字化,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深入发掘古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5、-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代医籍所含的信息, 是现代 中医 药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不少的中医古籍爱好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周莲菊等 2建立了“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系统”,对该书一次文献和二次 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加工重组, 使原文编排、 学术内容检索和有序化多途径的检索系统实现计算机化,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查对、引证、应用和开发黄帝内经,提供了全新规范化的现代检索手段;南京中医学院研制出的“针灸腧穴 文献资料检索系统”包含50 多部在我国针灸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的针灸著作中有关的腧穴资料3;陕西 中医研究院开发
6、出了“针灸甲乙经通检系统”;上海 中医药大学研制成“针灸大成检索系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了“ ACULARS 针灸文献 检索系统”。这些数据库系统的研制成功为我们研究 中医古籍提供了快捷的浏览和检索手段,方便了我们对中医古籍的研究。3 用于方剂的组方研究和文献收集整理中医药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它的辨证论治,而且组方用药也千变万化。古今名医家遣方用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规律。虽然历经各朝代医家的传承和发掘,仍有许多经方、 验方中的规律我们没有发现,所以摆在当代 中医药者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掘古今名医家辨证用药规律。用数据库系统对方剂 文献进行整理和收集, 可以快速地分类检
7、索、 分类查询、 分类统计,有助于我们发现名医组方用药规律,使方剂学向着计算机化迈进。尝景胜(北京 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学位 论文)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了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中主治病症规律和用药的配伍规律。李爱敏等4分析了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中的处方,并以桂枝、 甘草为例得出了三个不同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三个线性回归方程两两之间回归系数的比较, 探索出了在六经辨证以及太阳证和太阴证的处方中,桂枝和甘草配伍用量的规律性。艾华等5人对伤寒论经方桂枝加芍药汤的症状、舌脉象和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该方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手术后黏连引起的腹痛等后遗症具有
8、很好的疗效。南京中医 药大学研制的“中医方剂编码及 文献数据库系统”,收录了古今方剂101903首,该系统可以进行方名、书名、处方药物、功能、主治等的检索。吴根秀等6人以 FoxBase+ 数据库系统和 UCDOS 为汉字支持环境,研制成了古代中药方管理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按朝代、病名、病证等各种情况及用药特点、用药成分等查询和统计, 为中药方分类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段。“中医历代常用方剂数据库检索系统” ,收录了 中医历代常用方剂一万余首。 该系统既可按纵向从方剂名检索异名、方源、作者、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药理作用和用法等,还可从根据组成考察方剂的沿革、 变化、比较方剂的配伍关
9、系, 根据功用查询同类方剂,根据主治和药理查询相应的方剂7。张清苓 8收集了古今 1128 例应用桂枝汤类方剂的临床医案,并对这些医案加以统计, 重点分析了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的总体特点。即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九个方证的具体临床运用特点。揭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了桂枝汤类方剂临床运用所具有
10、的共性特点,并明确了桂枝汤等9 个方剂临床运用的个性特点及某些方证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陈和等 9对古代医籍和 1978 年以后出版的 中医期刊中治疗阳痿的方剂 324 首,以主要治法为主体, 统计其辨证方法、 治法和血肉益精药物出现的频率。认为辨证论治是阳痿辨治的最主要方法,其次是辨病论治、专病专方,最后是溯因论治。 3 种辨治方法各有所长,临证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范欣生 10对古今治疗哮喘的方剂进行药物类型、构成比、主要药物及出现频率分析后发现: 治疗哮喘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主要是化痰、解表、理气、清热、温里、祛湿、收敛、活血、泻下和熄风类药物。其中化痰药占所有方剂构成的 30%
11、以上;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半夏、杏仁、桑皮、葶苈子、麻黄等;较之古方,今方中清热、熄风类药物比例明显增高;麻黄、五味子、细辛、地龙、苏子、黄芩等药的使用频率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辨证用药倾向。谢鸣 11对补益剂中的补血方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医血虚病机的认识及大量古今补血方剂的用药分析,总结出中医补血方剂配伍组方模式和5类不同补血方的配伍特征。 经对补血方的统计分析发现, 补血方剂以补气、 养血、填精、安神、生津液和活血6 大类药配伍为其基本结构,体现了益气生血、填精补血、安神养血、生津养血、活血生血5 种基本模式,并分别以益气、填精、安神、生津液和活血类药在方中配伍占
12、较大比例为特征,具有多类药伍用的倾向。此外, 还提示补血方中择用补肾药应以味厚滋填之品为宜,同时须阴阳水火既济,慎防温热刚燥; 活血生血不能妄用攻破以伤正; 某些金石类或平肝熄风药可能是补血方中有潜力的部分。来平凡等 12为探讨历代益智方中常用药物及配伍用量的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 中国健脑益智疗法 中所收集的自唐代以来历代主要中医书籍中的健脑益智方剂共300 个。结果显示常用健脑益智药物为人参、远志、茯苓、甘草、石菖蒲、茯神、当归、麦门冬。其中最常用药物人参、远志、茯苓3者之间的配伍用量有一定的规律,其关系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4 用于中医辨证的研究中医临床仅用四诊方法获取证候进行
13、分型诊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影响了 中医诊断的科学性, 阻碍了 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统计分析功能、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完善, 结合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 中医专家的经验,利用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来实现辨证论治的目的已经实现。李晓春等 13利用计算机将西医疾病名称和其相应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进行总结、 归纳,开发出来的虚拟专家系统经过在实践中的检验,其诊断正确符合率能达 90% 以上,足以证明应用计算机来实现辨证论治是完全可行的方法。张风娥等14将基因组学融入 中医学,从基因微观分子水平研究 中医诊断这一课题做出合理的设想,通过对足量的同一病位或病性患者
14、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建立了“辨证要素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进而组合成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以此作为辨证的客观化和规范化标准。谢英彪15针对中药滋补产品生产、食用和宣传的盲目性, 研制和开发了补品服用指导系统,先弄清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再进行脏腑辨证分型,将临床常用的400余种组方、合理、安全有效的新老中成药、经验方及保健品按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北京中医药大
15、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 中医 、西医、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方面的有关专家共同论证,联合研制出TCMCADS(中医临床辅助辨证系统)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模糊的判别模式模拟建库者的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辨证,报告诊断结果,包括立法方药、诊断概率等,并有能对舌脉进行客观辨证等功能。5 用于舌脉诊的研究舌脉诊是 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从黄帝内经开始,舌脉诊就已经被作为基本的诊察疾病的手段,张仲景所著 伤寒论每病均言脉证并治, 可见脉诊在 中医诊断上的重要性。 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丰富,舌脉诊已成为 中医学最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 但是由于 科学技术的限制和中医学自身的特点, 舌
16、脉诊主要依靠前人的经验和口笔相传,缺乏具体的统计数据支持。因此,开发舌脉诊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平台,进行大规模的临床病学调查和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是使中医诊断学走向科学化、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天津中医药学院 2000 级硕士研究生赵松雪开发的舌脉诊断综合分析系统,录入 10818例病例,然后将舌脉证录入数据库,经过该系统的分析统计,可以反映出舌、脉、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定某一脉象,可以显示与该脉象对应的舌象和证型的分布情况, 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直观显示出该脉象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舌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选定某一舌象, 可以显示与该舌象对应的脉象和
17、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可以直观显示出该舌象与哪些脉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大, 与哪些脉象和证型的相关性最小;选定某一证型, 可以显示与该证型对应的脉象和舌象的分布情况,并将相关性结果按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直观地显示该证型与哪些脉象和舌象的相关性最大,与哪些脉象和舌象的相关性最小(天津 中医药学院 1999 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 论文)。天津中医学院 99 级硕士研究生刘晋平开发的 “脉象软件” ,将明清及 现代病案 3006 例拆分为病名、 证型、舌象、脉象和症状 5 项填入 Execel 中相应的位置,用 SPSS 软件作初步的处理, 筛选出 6 种
18、脉象,然后进行 计算机程序编制,创建了“脉象软件”。该“脉象软件”可以从病名推出相关的脉象,分析出病名与各脉象之间的联系;还可从脉象推出相应的疾病,显示各疾病所占的百分比;还可从证型推出相应的脉象,显示各脉象的频度;也可从脉象推出相应的证型,显示各证型所占的百分比(天津中医药学院 2000 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为了辅助本课题对当代名 中医案例舌脉诊 规律的研究,我们开发出
19、了 中医病案 OLAP 系统,也是一个包含舌脉诊研究的多功能平台,可以反映出舌脉象分布和应用规律,对舌、脉、证、病等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级博士研究生毕业暨学位论文)。6 中医文献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医药是一门高度抽象、综合的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必须借助于现代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 中医药的理论研究,突出其优势和特点,使其得到健康、顺利发展。除了作为实验室或者实验后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的 中医药研究领域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日本学者将多元分析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多元分析主要包括有因
20、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辨别分析、聚类分析、尺度解析法、语义尺度法等,主要用于 中医证的研究、 方剂研究和脉证研究三方面。聚类分析用于 中医文献 的研究,可以避免数据处理时掺杂的主观因素, 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并在文献资料中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周鸣心16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傅青主女科的方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傅青主女科的主要特点是:选药简约、构方奇巧;善施补药,突出补血,推崇肝肾;制方量宏力专,遣药主次跌宕起伏。张启明等17用 SAS统计软件对脏腑病辨证用药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种证不同的用药情况;黄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对618例慢性乙型肝炎 lo
21、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证型的构成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得出逍遥散可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方,治法为扶正驱邪并重,肝脾肾通调,补气解郁,兼顾活血。乔模18从对金匮要略药物的统计分析入手,采用以药测证的方法研究仲景关于杂病的病因、病机和学术思想。认为仲景之杂病病因实证主要是痰湿水饮,虚证主要是脾虚气弱, 在治疗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八法, 并创立了如固涩、 杀虫、安神等治则。蒋永光等 19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伤寒论中4 个方剂使用芍药和茯苓的配伍用量规律, 以及治疗阴阳两虚的部分方剂中的五味子、人参、覆盆子和肉苁蓉的配伍用量规律, 认为这些方剂中所研究的药物的配伍用量具有严谨的规律,可作为临床处方用药的指导。7 结语近几十年来 中医文献 的整理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广大学者在原文整理、医案中辨证论治规律、 医家经验的 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在 文献研究中的运用, 利用数据库发掘知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医文献 和医案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再发掘,探索其内部规律, 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医理论,将是下一步 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工作重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