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超级讲义)--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超级讲义)--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1一轮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2.秦朝统一(1)条件: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2)经过: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典例1】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实施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B.建立
2、大一统的国家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1)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形式,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2)中央集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受制于中央。2.权力中心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皇帝独尊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朕”,命制“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成
3、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皇权至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皇位世袭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典例2】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 )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内容:中央设三公即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
4、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虚设)。(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充分体现“家天下”。【典例3】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典例4】某学者发现古代史书中没有秦朝将“太尉”之职授予某人的记载,他得出结论说:“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秦太尉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B.秦为加强皇
5、权设置太尉一职C.秦设太尉一职属于后人杜撰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典例5】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典例6】“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确立了君权至高无上B.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C.继承先
6、秦的分封制度D.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4.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确立: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内容: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二者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掌管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没有封地;定期考核政绩。(4)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分裂和维护统一,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基础,政令能顺利贯彻到基层。其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典例7】卫国,周初分封姬姓诸侯国,立国
7、共计907年,公元前209年,秦朝统一12年后被废,是众多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这说明( )A.秦朝循序渐进推行郡县制B.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秦朝曾实行郡国并行制度D.秦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典例8】秦始皇每灭一国,都以其地设置郡县。郡县大体是根据自然区域而划分,一郡或两郡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多半以平原或盆地为中心,边缘则为山地或高地。这反映出秦( )A.郡县同为地方最高级别行政单位B.开创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先例C.致力于边疆少数民地区交融开发D.强化中央集权提高地方治理效率【典例9】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
8、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 )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5.巩固统一的举措(1)颁布秦律;(2)统一度量衡、货币;(3)统一文字、车轨;(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5)大规模移民等等。【典例10】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 )A.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C.严格的国家治理规范D.器物
9、制造技术领先世界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加强和完善。4.在这一制度下实行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赈灾救济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性与统一性的特征。这都对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5.专制度大大加强了统治者的统治力量,
10、使人民的处境恶化,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典例11】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径渭分明。从“共主”到“独制”的变化说明( )A.此后宗法血缘关系已经消失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异变C.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崩溃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变化【考点探究】考点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世袭,有封地皇帝任命,有俸禄,无封地地方与中央关系很强的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容易导致地方的分裂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
11、集权和国家统一,但容易导致统治者独断专权相同点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答案以及解析【典例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可知,秦朝统一后,对原属于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的措施与内地中原地区是一致的,这说明秦朝并没有对新拓展的地区采取差别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推动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体制的一致化发展,强化东北地区对国家的认同,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秦朝统一后”矛盾,排除;“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措施主要是为了维
12、护国家统一,D项错误。【典例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可知,秦朝最高权力从宗族向君主集中,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最高权力由宗族向君主的集中,而非君主至上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典例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可分析出这一做法有利于御史大夫行使其监察权力,C项正确。提供保障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排除B项;
13、材料强调的是有效监督丞相,体现不出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排除D项。【典例4】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有“太尉”之职,但并未委派给任何人。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太尉掌管军事权力,但实际并未委派他人,证明皇帝自己掌管着军事权力,这说明秦朝太尉设而不授,完全服务于皇权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秦朝为加强皇权,对“太尉”一职设而不授,排除B项;秦朝创立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太尉一职并非杜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秦朝对“太尉”一职设而不授,说明太尉十分重要,皇帝不允许其旁落他人,排除D项。【典例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
14、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可知,九卿既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一些部门还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B项正确。秦朝中央官制没有彼此牵制的特点,排除A项;秦朝通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这不是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排除C项;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排除D项。【典例6】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为至于秦朝皇帝高出了公,卿,守,令等所有官僚之上,王室愈加的尊贵,超过了以前的朝代,这是因为大势发展是这样这是必然的,因此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秦朝政治制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确立君权至高无上只
15、符合“至于秦以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A项错误;三公九卿是秦朝时期主要的中央体制,材料内容主要休现的是秦朝政治制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没有体现对三公九卿的削弱,B项错误:秦朝在地方废除西周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C项错误。【典例7】答案:A解析:秦朝统一12年后废除了卫国,这说明秦朝推行郡县制并非一刀切,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西周的分封制,排除B项;秦朝并未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典例8】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秦推行郡县制,且尊重自然界限划分行政区域,D项正确。A项秦朝时
16、郡县不同级,排除;B项“开创”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无关,排除C项。【典例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郡县制;“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表明秦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大交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得不出是分化事权,加强皇权,排除C项;材料与地方官员的行政能力无关,排除D项。【典例10】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秦朝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青铜兵器制作精良,而非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说明秦朝在国家治理上具有严格的规范,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青铜制造业的产生是因为战争的推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达到巅峰”和“领先世界”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B、D两项。【典例11】答案:B解析:西周“共主”是贵族政治,而秦朝的“独治”是君主专制,这是官僚政治,因此从“共主”到“独治”体现了社会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B项正确。A项中的“消失”表述绝对,排除A项;周平王东迁就意味着西周的结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权力的变化,而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