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7117659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主讲:彭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一个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可见,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

2、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什么是语感 夏沔尊先生有过一段话,对语感的作用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他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见了“新绿”两字,就会感到希望。见了“落叶”两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可见,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语感强调的是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一个人的言语能力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对言语文字的感悟能力,用言语思维的灵敏程度,用言语表达的正确、快速能力。语感敏锐的人,往往

3、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还有弦外之音、音外之意。 二、培养语感的意义 1、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感悟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练习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了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性会逐渐增强,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2、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语言文字并不是只带有机械的语义知识,而往往带有作者很强的感情色彩,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表达

4、出不同的意思。因而语文教学绝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而同时语文知识要通过大量言语对象反复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附着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这样的语文知识才能转化为一定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核心不是传授语义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知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 3、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一方面任何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人类的思维成果也必须依靠语言才能得到表达、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通过思维才能表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5、,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语感的练习与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的积累和激发,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感强的人能敏锐地感觉到语言材料的重点、情感,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可以不加思考地表情达意,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美育。 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是一个理性的熟悉过程,而必须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丰富情感等因素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直觉形象进行了感受,审美情趣得以激发,这其实就是一个审美教学的过程。美的形象性和语感的直觉特征是统一的。审美教育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语感来完成。语感能力的高低决

6、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加强朗读训练,以多读促语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就是“读”。读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一种有效的语感练习。针对威尼斯小艇一文教学,谈谈教者是如何在读中培养语感的。1、初读课文,感受语感。 在激发了学生爱好,创设了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初读全文。初读,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自由读,出声朗读等途径来进行。这时的“读”要充分,先要正确练读,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词句及全文所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说说印象深刻的画

7、面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本文教学,教者让学生初读后,把自己最想抓拍的镜头找出来,有效训练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初步感悟。2、品词析句,体悟语感。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运用增、删、换等方法充分感知课文正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语感。如(1)抓重点词。如在教学中,教者抓住对威尼斯小艇的描写语段,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反复地朗读,对课

8、文形象生动的语言作细细品味,体悟动静结合。(2)比较句子。在教学时,把“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中“仿佛”一词,分析句式,替换成“好像”一词,通过对比朗读,就可感受到作者在用词方面的讲究。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常性地对语言进行比比、读读、想想、议议,使学生体会到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富有变化的无穷魅力。3、通过美读,积累语感。 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美读可以使学生的聪明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地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和作者到一起,再把所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好,可安排多种形式。如:

9、默读、诵读、引读、带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诵读等。在教学“小艇穿过情趣”一句时,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感悟情境美读。4、想象朗读,练习语感。 语感和想象是紧密相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利用形象思维,启发情趣“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情上与作者发生共鸣。如在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闭眼感受,展开联想和想像,让书本中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这样,语感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5、读写结合,运用语感。 有所感方能有所言,正所谓“由感而发”。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

10、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言语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言语之神妙,把握言语之精髓,也使课文的思想得以延续,自身的语感得以发展。如在教学中,在引入船夫的环节后,教师安排了一个分角色表演的环节,这就是一种语感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以形象促语感。阅读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长的内容,学生很难领会、理解。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感受,进而达到领悟。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导语、演示、图片、简笔画、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为学生的想像、领会、说话提供

11、语境,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1、精心设计导语。精美的导语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拨动学生的“情弦”。往往教师娓娓道来的导语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内容上感受知识,更能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2、穿插媒体演示。巧妙的演示也可创设情境,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用录音机可播放美妙的音乐,用投影片可展示文中的诗情画意,可剖析课文的内在涵义。运用这些,能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情意盎然,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进语感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读画结合,播放录音等形式,培养语感。3、积累生活经验。叶圣

12、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刻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我们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叶老的话告诉我们: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相应的生活积累,可让学生自觉地将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本课教学在理解船夫操纵自如的技术时,让学生表演,与生活联系,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逐渐具体,进而达到领悟。总之,语感练习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感练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注重了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练习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