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实词(一)古今异义为仲卿母所 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汝岂得自 由:自作主张。(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 体无比:可爱。 (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虽与府吏 要:约。(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适得府吏书:刚才。 (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有此 令郎君:美好。(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府吏 再拜还:两次。(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多谢后世人:劝告。 (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六王毕四海 一:统一。( 阿房宫赋 )使六国复爱六国之人:假使。( 阿房宫赋)矗不知其几千万 落:座。 ( 阿房宫赋)烛之武退秦 师:军队。( 烛之武退秦师 )公从之
2、:听从。( 烛之武退秦师 )吾不能早用 子:你。 (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郑 既知亡矣:已经。 ( 烛之武退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这。 ( 烛之武退秦师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 烛之武退秦师 )唯君图之:希望。 ( 烛之武退秦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烛之武退秦师 )亦去之:离开。( 烛之武退秦师 )邹忌 修八尺有余:长度。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第二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 地方 千里:地,土地;方,方圆。(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谤讥 于市朝:谤,指责他人的过错;讥,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诸:之乎?(庄暴见孟子 )今王鼓乐于此:
3、假如。 ( 庄暴见孟子 )兄弟 妻子 离散:妻子和儿女。 ( 庄暴见孟子 )河内 凶:遭到饥荒。( 寡人之于国也 )弃甲曵兵而 走:跑,这里指逃跑。 ( 寡人之于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用。 ( 寡人之于国也 )其流奔放 肆大:极、甚。( 黄州快哉亭记 )其势 益张 :益,更;张,盛大。 ( 黄州快哉亭记 )东西一 舍:古时三十里为一舍。 ( 黄州快哉亭记 )将何往而非 病:怨恨,忧愁。 ( 黄州快哉亭记 )或曰: “梅以曲为美” :有的人。( 病梅馆记)固也:本来。( 病梅馆记 )以绳天下之梅:约束。 ( 病梅馆记 )安得使予多暇日:怎么。 ( 病梅馆记)日过午已 昏:暗(项脊轩志)每移
4、 案:桌子。( 项脊轩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亦遂增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 ( 项脊轩志)始为篱, 已为墙:后来,不久。 ( 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整。( 项脊轩志)久不见 若影:你。( 项脊轩志 )比去:等到。( 项脊轩志 )且何谓阁子也?:那么。 ( 项脊轩志)有类橐驼者:好像、相似。( 种树郭橐驼传 )若甚 怜焉:爱。( 种树郭橐驼传 )字而 幼孩:字,抚育;而,你们的。( 种树郭橐驼传 )传其事:记载。( 种树郭橐驼传 )根拳而土 易:交换。( 种树郭橐
5、驼传 )名我 固当:本来。( 种树郭橐驼传 )因舍其名:于是。 ( 种树郭橐驼传 )固病且怠:筋疲力尽。 ( 种树郭橐驼传 )其本欲舒:根。( 种树郭橐驼传 )旬余:十天左右。 ( 促织)少间:一会儿。( 促织)冥搜:深。( 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 ( 促织)献诸抚军:之于(兼词) ( 促织)遏其 生气 :古:生长之势( 病梅馆记)因责常供:于是( 促织第一段)民日 贴父卖儿:抵押( 促织第九段)(二)一词多义虽即使虽窥伺效慕(种树郭橐驼传 )虽然虽曰爱之(种树郭橐驼传 )然的样子隆然伏行(种树郭橐驼传 )庞然修尾(促织)这样,副词既然已(种树郭橐驼传 )然而,连词然吾居乡(种树郭橐驼
6、传 )然睹促织(促织)为对待,动词为( w i)人迂纳(促织)被,介词遂为( w i)猾胥报里正役( 促织)做,动词始为篱,已为墙( 项脊轩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为诗云尔(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作,动词轩东故尝为厨( 项脊轩志)成为,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 项脊轩志)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对,介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项脊轩志)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烛之武退秦师 )是,动词非为织作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算,动词始尔未为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替,介词阿母为汝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作为,动词时时为安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叫做,动词自名为鸳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复再,副词亦不复以儿子为念( 促织)覆盖,动词复之以掌(促织)恢复,动词成子精神复旧( 促织)重复,动词成自反复自念( 促织)使让,动词使负栋之柱(阿房宫赋)假使,连词使六国之人各爱其人( 阿房宫赋)之用作表示句子成分移动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指郑文公,名词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 )的,助词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阿房宫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往,去,动词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它,即掷弃的珍
8、宝,代词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举把,拿,动词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抬起,动词手裁举(促织)举手拍马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全,形容词举家庆贺(促织)开口,动词举言谓新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成功,动词莫令事不举(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举起,动词举手长劳劳(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即立即、就,副词即道人意中事(促织)即使,连词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而但,连词,表转折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表承接,连词儿涕而去(促织)表修
9、饰,连词掩口胡卢而笑(促织)焉语气助词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于此,兼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怎么,疑问词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哪里,疑问词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相及时相遣归:代“我” ,副词。会不相从许:代“你” ,副词。好自相扶将:代“她” ,副词。登即相许和:代“它” ,副词。誓不相隔卿:代“你”副词。相见长日稀:互相、彼此。副词。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谢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阿姆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见相见长日稀:见面,动词府吏见丁宁:我,代词渐见愁煎迫:被,介词(三)通假字此物故非西产: “故”通“固“,本来( 病梅馆
10、记)昂其直:“直”通“值”,价钱(促织第一段)假此科敛丁口: “假”通“借” ( 促织第一段)手裁举:“裁”通“才”( 促织第六段)虫跃去尺有咫: “有”通“又” ( 促织第七段)翼日进宰:“翼”通“翌” ,第二天(促织第八段)风云开阖:“阖”通“合” ,关闭( 黄州快哉亭记 )蚤实以蕃:“蚤”通“早”蚤 而绪: “而”通“尔” ,代词,你们( 种树郭橐驼传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代词,你( 项脊轩志)以当南日:“当”通“挡”( 项脊轩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五段)吾今且报府:“报”通“赴”(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七段)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古诗为焦
11、仲卿妻作第十二段)槌床便大怒:“槌”通“捶”(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十一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便可白公姥:“姥”通“母”(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二段)摧藏马悲哀:“藏”通“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二十五段)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十六段)合葬华山傍:“傍”通“旁”(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第三十三段)列缺霹雳:“列”通“裂” (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祭十二郎文 )皆不幸早世:“世”通“逝”( 祭十二郎文 )止一岁:
12、“止”通“只”,只有(祭十二郎文)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使增加(烛之武退秦师 )何厌之有:“厌”通“餍” ,满足(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阙”通“缺” ,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 )直不白步耳:“直”通“只”( 寡人之于国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不要(寡人之于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 寡人之于国)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途”通“涂” ( 寡人之于国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 报任安书)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 报任安书)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 报任安书)放失旧闻:“失”通“佚” ( 报任安
13、书)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 纪”通“记”( 报任安书)(四)词类活用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军”用作动词,驻扎(烛之武退秦师 )儿涕而去:名词“涕”用作动词,流泪(促织第五段)裘马扬扬“名词:裘马”用作动词,穿着皮衣,骑这马(促织第九段)仙及鸡犬:名词“仙“用作动词,成仙(促织第九段)填然鼓之:名词“鼓”用作名词,敲鼓(寡人之于国)然后不王者:名词“王”用作动词,为王(寡人之于国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衣”用作动词,穿上(寡人之于国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名词“号”、 “绳”用作动词,号召、约束;形容词“明”用作动词,公开( 病梅馆记)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14、形容词“穷”用作动词,用尽(病梅馆记)孙子膑脚:名词“膑”用作动词,受膑刑(报任安书)名我故当:名词“名”用作动词,命名、叫(种树郭橐驼传 )爪其肤:名词“爪”用作动词,抓破(种树郭橐驼传 )早实以蕃:名词“实”同做动词,结果实(种树郭橐驼传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形容词“烦”用作动词,不断的发布种树郭橐驼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容词“全”用作动词,保全种树郭橐驼传)头上玳瑁光;名词“光”用作动词,发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可喜,亦多可悲:形容词“多”用作名词,许多事(项脊轩志)乃能衔哀致诚:形容词“哀”、 “诚”用作名词,悲哀之心、至诚之意(祭十二郎文 )汝之纯明宜业其者:名词“业“用作
15、动词,继承事业(祭十二郎文 )汝又不果来:形容词“果“用作动词,实现(祭十二郎文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词“名”用作动词,取名(黄州快哉亭记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名词“夜”用作状语,在晚上。( 黄州快哉亭记 )将蓬户瓮牖:名词“蓬” 、 “瓮”用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黄州快哉亭记 )虎鼓瑟兮: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用作动词,侍奉(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梦游天姥吟留
16、别 )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岁征民间:名词“岁”用作动词“征”的状语,每年(促织第一段)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词“笼“用作动词”养“的状语,用笼子(促织第一段)早出暮归:名词“早”与“暮”分别用作用作动词“出”、 “归”的状语,在早上、在晚上(促织第一段)取儿藁葬:名词“藁”用作动词“葬”的状语,用草席(促织第六段)力叮不释:名词“力”用作动词“叮”的状语,用力(促织第七段)民日贴妇卖儿:名词“日”用作动词“贴”的状语,一天天(促织第九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日”用作状语,一天天(种树郭橐驼传 )卿当日胜贵:名词“日”用“胜”的状语,一天天(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啼告母:动词“啼”用作动词“
17、告”的状语,哭着(促织第五段)成骇立愕呼:动词“骇”与“愕”分别用作动词“立”、 “呼”的状语,害怕地、惊讶地(促织第七段)笼归:名词“笼”用作动词“归”的状语,用笼子装(促织第四段)骊山北构而西折:方位名词“北”、 “西”用作状语,表示动词“构”和“折”的方向,向北,向南(阿房宫赋 )莫如西归:名词“西”用作状语,向西(祭十二郎文)西望武昌诸山:名词“西”用作状语,向西。( 黄州快哉亭记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 “南”用作“飞“的状语(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廊腰缦回:名词“腰” 、 “缦”用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阿房宫赋)蜂房水涡:名词“蜂房” 、 “水涡”用作状语,像蜂房
18、、像水涡(阿房宫赋)辇来于秦:名词“辇”用作“来”的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谁得而灭族也:名词“族”用作“灭”的状语,整个族(阿房宫赋 )理实如兄言:名词“理”用作“如”的状语,按道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使动用法动心骇目:使震动;使惊骇。( 黄州快哉亭记 )亦足以 称快 世俗:使称快。 ( 黄州快哉亭记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使跟从。( 黄州快哉亭记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使尽情享受。( 黄州快哉亭记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屈折;使呈病态。( 病梅馆记)纵之 顺之:使自然生长。 ( 病梅馆记)必复之全之:使恢复;使完好。( 病梅馆记)非有能 硕茂 之也:使高大茂盛。 ( 种树郭
19、橐驼传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兴旺。( 种树郭橐驼传 )遂而鸡豚:使成长,饲养。( 种树郭橐驼传 )鸣鼓而聚之:使聚集。( 种树郭橐驼传 )越国以 鄙远:名词“鄙”做使动词,使成为边界;形容词“远”做名词,远方的国家。(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 退秦师:使撤退。 ( 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使缺损。( 烛之武退秦师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若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 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 封郑:使为边界。 ( 烛之武退秦师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意动
20、用法驼业种树:以为业。 ( 种树郭橐驼传 )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以为鉴。 ( 阿房宫赋)吾妻之 美我者:以为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诫之甚勿忘:以为戒。( 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五)偏义复词昼夜勤 作息 (偏在“作”)勤心养 公姥 (偏在“姥”)我有亲 父兄 (偏在“兄”)逼迫有 弟兄 (偏在“兄”)(六)同义复词不久当 归还 (都解释为“回家” )会不相 从许 (都解释为“同意” )今日被驱遣(都解释为“赶走”)二、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汝是大家子。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以“者也”表示判断)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以“为”表示判断)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以“也”表示判断,此句意在
21、说明原因)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以“皆”表示判断。 )(二)倒装句1、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1) 、疑问句宾语前置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将何往而非病?( 黄州快哉亭记 )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尔何知?(淆之战)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2) 、否定句宾语前置 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
22、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 、叙述句宾语前置 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 之、是 ” 等助词作标记。宋何罪之有?( 公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 ( 陋室铭)唯命是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4) 、介词宾语前置 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何以言之?(赤壁之战)然则何以慎?( 察传)王曰: “ 何以知之?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噫,微斯人
23、,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足下何以待之?( 谭嗣同)5) 、方位词宾语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鸿门宴)2、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 “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 于蓝 ” 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 取” 的前面做状语;后者“ 于蓝 ”
24、 介宾短语应该移到“ 青” 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 比蓝青 ”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黄州快哉亭记 )2、介词 “ 以”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具告以事。 ( 史记 项羽本记)分析:“ 具告以事 ” ,即 “ 以事具告 ” ,“ 以事 ” 介宾短语做 “ 告” 的状语。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黄州快哉亭记 )3、还有一种介词“ 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 “ 生乎吾前 ” 中的 “ 乎” 就是介词 “ 于” ;“ 乎吾前 ” 应该移到 “ 生” 的前面做状语
25、。3、 定语后置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 定语后置 ”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家“ 之” 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 者” 字。1.用“ 者” 结句,形成 “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用之结句 ,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的形式。如:“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 钴姆潭西小丘记 )3.用“ 者” 又用 “ 之” 。如: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的形式。如 “ 石之铿然有声者,
26、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 )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4、 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即主谓倒装,在古汉语里的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有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例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三)被动句被动句 当主语不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时,句子就
27、含有被动意味了。古代表示被动的句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意念上的被动句 从形式上,与主动句完全一样,无法与主动句相区分,仅仅是动词用於被动意义,因此,只能从上下文才能领会出来。即所谓要从意念上来理解这种被动句第二类:有标志的被动句 用各种表示被动的词语来显示被动意义。例如:1用 “ 於” (于、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屦。(左传 ?成公二年) 被箭射伤。东败於齐,长子死焉;西丧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孟子 ?梁惠王上) 在东面被齐国打败,长子也死在那次战争中;西面又被秦国抢占去了七百里的土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s )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
28、之通义也。(孟子 ?滕文公上) 劳心的人统治别人,劳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王痍者何?伤乎矢也。 (公羊传 ?成公 16 年) 周王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被箭射伤了。2用 “ 为” 字表被动,例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 ?燕策) 父母族人,都被杀死。注意: “ 为” 后面没有出现主动者。卒为天下笑。 (战国策 ?赵策) 最终被天下人笑话。注意: “ 为” 后面出现主动者 “ 天下 ” 。不为酒困。(论语 ?子罕) (孔子酒量很大,饮酒不醉,但)不被酒所困扰。(即能自我把握,不会成为离开
29、酒就不行的酒鬼之意。)3汉以后又产生出“ 为 所” 式,例如: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史记 ?魏公子列传) 我侯赢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了。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史记 ?项羽本纪) 先动手就控制别人,後动手就被别人控制。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 ?霍光传) 征和二年,卫太子被宦官江充败坏。(江充诬陷太子谋害汉武帝,太子奋起抗争,最后两败俱伤。)4用 “ 见” 和“ 见 於” 表被动,例如:盆成括见杀。 (孟子 ? 尽心下) 盆成括被杀死了。注意: “ 见” 后没出现主动者。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庄子 ?秋水) 我将长久地被真正的行家笑话。(刘波) 后为前将军败,见杀。 ( 异苑
30、卷四)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 谈薮 ? 崔光)高度) 于是见闭,置大幽中。 ( 观世音应验记28)陈述为大将军掾,甚见爱重。( 世说新语 ?术解 )颜俊以据武威见杀。 ( 颜氏家训 ?诫兵 )(四)互文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岳阳楼记 )朝歌夜弦(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阿房宫赋)三、 文学常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 孟子(前372 年 前 289 年) ,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中国古代伟大
31、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提出 “ 仁政” 、“ 王道 ” ,主张德治。2、 四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五经: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3、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 “ 六义” 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风 、 雅、 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原称诗或诗三百。4、 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编。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
32、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5、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约前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453 年)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其后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6、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
33、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 239 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7、 司马迁(公元前145 年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近人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民国,鲁迅) 。8、 史记: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 世家 ,七十 列传 ,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
34、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9、 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文学家。又名潜,字元亮,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10、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 220) 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1、 竹林七贤:中国三国魏7 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 建安七子 ” 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 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故世谓竹林七贤。7 人的政治
35、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 “ 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在政治上, 嵇康、阮籍、 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 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 ,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12、 初唐四杰:
36、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13、 王维: 王维( 701761 )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苏轼评价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 王孟 ”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37、- - - -第 10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诗佛 ” 。14、 李白: (701 762 年),生于 701 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 大李杜 ” ,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 诗仙 ” 。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 ,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
38、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 或 745 年) ,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
39、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 年) ,病死于安徽当涂县。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 济苍生 ” 、“ 安黎元 ” 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 形成豪放、 超迈的艺术风格, 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
40、 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15、 杜甫:杜甫(公元712-770 ) ,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大李杜 ” ,人称“ 诗圣 ”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41、。 安史之乱开始, 他流亡颠沛, 竟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 (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
42、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 大李杜 ”(“小李杜 ” 为李商隐和杜牧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
43、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 ”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沉郁顿挫 ”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 三吏” 、“ 三别 ” 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
44、诗对元白的“ 新乐府运动 ” 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三吏 ” 、“ 三别 ” 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
45、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16、 小李杜:小李杜“ 小李杜 ” 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17、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18、 白居易: 白居易 (772-846) ,晚唐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
46、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 “ 老妪能解 ” 。叙事诗中 琵琶行、 长恨歌 等极为有名。 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19、 柳永:白衣卿相柳永(约987 年约 1053 年)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
47、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 倚红偎翠 ” 、“ 浅斟低唱 ” 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0、 苏轼:苏轼( 1037 1101)享年岁,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 ” 。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祐二年(1057 )与弟辙同登进士。授
48、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 ) ,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 ) ,罹“ 乌台诗案 ” ,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 个月后 ,迁为礼部郎中 ;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 )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 1093 )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
49、年( 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1009 1066 ) 、弟弟苏辙( 1039 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 ” ;与汉末 “ 三曹父子 ”(曹操、 曹丕、曹植)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家三口人被评为唐宋八大家,称“ 三苏 ” ,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豪放派词人。21、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22、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23、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50、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 “ 苏门四学士 ” 。诗与苏轼并称 “ 苏黄 ”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24、 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 1207 年 10 月 3 日)享年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