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red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清晰.pdf解构主义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cred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清晰.pdf解构主义的(3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罗兰 罗 兰 巴 特 系 列 巴 特 汪耀进 武 佩 荣 译 7 定 价18.00元 易文 M iw v.ew e .rr 汪耀进 武 佩 荣 译 恋人絮语 个解构 o l a n d B a r t h e s SHANGHAI PEOPLE S PUBL ISHINC HOUSE 恋人絮i/v: - 个解构主义的文水/ (法)巴特ti;.權进, 武佩荣f IM: I.海人设出版M :,2 4 ISBiN 7 - 208 - (4647 - 6 I .恋I I . 巴 .汗. . . 武III.解构主义-研究 IV. 1)89 屮I彳版本旧1$馆CIP数 裾 核?:(2003)第033674
2、兮 责 任 编 辑 谌 嘉 封面装帧王小阳 桊l i l i扑 I冬I li股份奵附公Mj授权出版, 限r-中M大HK +含杵池Mi J及海外)地K是他将符号学推向了法国学术界的前沿;是 他勾勒了结构主义“ 文学科学” 的蓝图。 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 巴特又绝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者 , 而是一个追求快感乐趣的人本主义的化身。为满足快 感而阅读, 管他天王老子,无视清规戒律,我爱怎样读就怎 样读。 巴特又被奉为学术界的“ 先锋派” 。当法国新小说派代 表人物罗勃格里耶等人的实验性小说被法国批评界斥为 不可卒读的一团糟时, 巴特挺身而出, 拔笔相助, 并且断言: 只有“ 不可卒读” 才体现了文学的
3、最终目的, 因为它向读者 的期待心理进行了挑战。由此, 他力贬“ 可读性” 作品, 推崇 “ 可写性” 文本读者不知怎样读, 只能靠想象(边读边创 作即“ 写作” )。 有趣的是, 巴特在文学主张上厚今薄古, 但他批评实践 的重心显然又是厚古薄今,他不遗余力地推崇新小说,而他 的评论激情却都是宣泄在法国的经典作家身上:拉辛和巴 尔扎克。他最喜爱的是“ 从夏多布里昂到普鲁斯特期间的 法国文学” 。这一“ 悖论” 现象只能解释为:巴特是以现代批 评家的眼光去读古典文学作品的。 巴特曾专门举办了一个研讨巴尔扎克的 萨哈西那 的 讨论班, 历时两年,讨论班的结晶便是巴特著名的批评著作 S/Z 。197
4、5年 1月 , 巴特在巴黎高师又开了个讨论班, 选 择的文本是歌德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 ,初衷是探讨拆解语 言 ,摆弄语言的“ 外衣” ,研究一种话语即情话,恋人的 絮语独自的特性。维特是充满激情的思辨型恋人的原 型,他的一派痴语是典型的恋人情话。讨论班的聚焦点不 是这部文学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恋人的倾吐方式和絮语的 载体。两年后,巴特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 双向运动” (dou- blemovement)的不知不觉之中, 他已将自己的情感轨迹和心 路历程倾注到书中的情境里去了。最后是水乳交融,落入 了一个类似庄生梦蝶的迷惘格局。更有甚者,参加讨论班 的才子情种们又都在他们的发言中倾注了自己的生活体
5、验 和感受。于是巴特改变了初衷, 讨论班的结晶 絮语 不再是关于情话的论述,不再是诉诸一种一板一眼的科学 语言来笼统地概括描述情话, 而是一种新的文体, 一种虚构 的文字。巴特借鉴了尼采的戏剧化手法,挣脱了超然局外 的“ 元语言” 的刻板束缚。转叙论述成了直接演示,行文成 了“ 动真格的” 话语(un discours “ monte” ) 。 絮语 的结构匠心旨在反恋爱故事的结构。诸篇章常 常以某一生动的场景或情境起首,完全可以任其自然地衍 生出一个个爱情场景或故事。但行文却常常戛然而止。为 什么不继续下去?为什么不干脆写部小说?巴特认为, 对 情话的感悟和灼见( visirni)从根本上说
6、是片断的、 不连贯 的。恋人往往是思绪万千, 语丝杂乱。种种意念常常是稍 纵即逝。陡然的节外生枝, 莫名其妙油然而生的妒意, 失约 的懊恼, 等待的焦灼都会在喃喃的语流中激起波澜, 打 破原有的涟漪,漾向别的流向。巴特神往的就是“ 恋人心中 掀起的语言波澜的湍流” (就像诗人叶芝从飞旋的舞姿中瞥 见一种永恒的和谐一样)。“ 像一个细心的厨师, 他留意不 让语言变稠, 变粘” (莱奇 解构主义引论 第 U 2 页)。 由此,巴特将绵绵语丝斩为片断,无意雕凿拼凑一个有 头有尾的爱情故事。在他看来,一个精心建构的首尾相顾、 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是“ 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 社会妥协的方式” (
7、Le gmin de la voix ,第 267页)。敷设这 样一段故事不啻是编织一个束缚自己的罗网。真正为爱情 而痛苦的恋人既没有从这种妥协中获益,也没有能成为这 种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它只能是 一番感受,几段思绪,诸般情境,寄托在一片痴愚之中,剪不 断 ,理还乱。因此, 絮语 的结构设想就是要碎拆习见的恋 爱故事结构,即使是片断情景的排列, 也不是依从常人所理 解的爱情发展顺序(如一见钟情之后便是焦灼期待等等)。 全书的诸般情境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其用心在于, 避免导致某种( 用偶然的, 随心所欲的排列而引起的) 误 会似乎作者在煞费苦心的排列中要传递某种“ 爱情哲
8、学” , 或某种“ 思想体系” , 而这正是巴特所要避免的。书中 的所谓“ 恋人” 是一个复合体:纯洁幻想的恋人与智慧深邃 的作者的结合,想象的激情与冷静的自制(表现力) 的统一 (就像任何一部作品的诞生一样)。这里,应该提醒读者体 味巴特的苦心:反恋爱故事, 即着力表现恋人的想象激情, 而不是“ 故事” 或“ 正确表达” 。这种辞典式的罗列形式透出 了一种冷静,是一种不加掩饰、 文饰的表达方式,似乎告诉 人们这里面既没有隐私, 也不是什么自白, 同时也揭示了恋 人并不是个什么不同凡响的人杰,而只是一个在习见与陈 词中挑拣的现代文化人。恋人在表演恋人的角色,这个角 色由习俗陈规决定;艺术提供给
9、他感觉、 情绪和词句。他的 痛苦是可望不可及而产生的焦虑;他无法越过陈规的雷池 以更直接的形式实现他的渴求。他不得不对符号加上臆想 的虚线(延长线)。爱人的虚位乌有( 即“ 不在” )成了仅有的 “ 存在” 。恋人在这种虚拟的“ 存在” 上宣泄恋物、 象征和释 义的激情。这一模式在西方自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14世 纪诗人彼得拉克始, 就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竞相搬弄演衍。 巴特的独创之处是賦予其浓厚的符号学色彩。热恋中的自 我是一部热情的机器, 拼命制造符号,然后供自己消费。 说到底, 絮语 便是对年辛坪李宁吟字+ 的写照,尽管 它带有法国文学自17世纪画这一传统 的印迹,但它却不是要表现一个假定的
10、(或特定的)什么人, 而是展示了一个充分体现主体意义的“ 我” , 呈现为一种产 生 、 发展、 建构、 流动、 开放的g f 。过程的实现完全是凭借 语言的构造。语言不是主体的表达;相反,是语言铸就 了主体, 铸就了“ 我” 。因此, 絮语 中的“ 我” 是多元的、 不 确定的、 无性别的、 流动的、 多声部的。 整个文本以及贯穿这部文本的无序与无定向性是解构 主义大师巴特向终极意义挑战的一种尝试。这样说来, 絮 语 又是一个典型的解构主义文本。我刚动手译这本书时, 就不断有人用最质朴的问题困扰我“ 这是一本关于什 么的书?” 结果我只能很费力地挤出一串嗫嚅的省略号。很 谙个中三昧的一位“
11、行家” 作出髙深莫测状告诉我:这是本 “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书。那么, 在乎山水?不然, 巴特这翁 压根儿就矢口否认有什么“ 意” ,无所寄寓, 满不在乎。 那不成了胡话了吗? 对了。胡话, 痴言, 谵语正是巴特所神往的一种行 文载体,一种没有中心意义的、 快节奏的、 狂热的语言活动, 一种纯净、 超脱的语言乌托邦境界。沉溺于这种“ 无底的、 无真谛的语言喜剧” 便是对终极意义的否定的根本方式。 遥望天际, 那分明的一道地平线难道就是大地的终段?不 , 它可以无限制地伸展。语言的地平线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并不是一种虚无主义态度, 而是一个解构主义学者 面对纵横交错的语言、 意义经纬织成的历史
12、文化潜意识网 络的清醒认识。现实是语言分滤的结果,而构造现存人类 文化的语言瓦砾上又布满了历史文化的苔痕和吸附,沉淀 了特有的历史内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凡尔纳在写 神秘岛 时 , 根本不会想到耐莫上校的存在这一情节机制 在复现了鲁滨孙的历史原型时, 又带人了漂泊天涯的畸零 人 、 局外人的母题动机,从而构成了与文明征服蛮荒的赞歌 相悖的不和谐音。由此, 谁还能再一口咬定这本书有一个 什么终极意义? “ 天下文章一大抄” 。文章其实都是五花八 门的意义的融汇。作家遣词造句, 自以为恰到好处, 得心应 手 ,其实都可能创造自己没有料及的、 无法驾驭的怪物福兰 肯斯坦。在巴特看来,任何文本
13、都只不过是一个铺天盖地 巨大意义网络上的一个纽结;它与四周的牵连千丝万缕,无 一定向。这便是“ 文互涉关系” ( Intertextuality)。无怪乎中 世纪的人们就将世界比附为上帝写就的一本巨大天书。只 不过在巴特看来,这本天书背后没有一个终极的神旨,而是 一个文互涉关系的“ 斑驳杂拉的辞典” 。这样一来, 抱定一 个终极意义不就显得很愚顽了吗? 由此,作者的丧钟敲响了!像尼采疾呼上帝死了一样, 巴特以另一种心境(不无快慰?)向世人宣布:作者死了。一 部作品问世, 意味着一道支流融入了意义的汪洋, 增加了新 的水量,又默默接受大海的倒灌。 在文互涉这一前提上,巴特构造了他的文本理论: 1
14、 . 文本不同于传统“ 作品” 。文本纯粹是语言创造 $ 的体验。 2 . 文本突破了体裁和习俗的窠臼, 走到了理性和可读 性的边缘。 3 . 文本是对能指的放纵, 没有汇拢点, 没有收口, 所指 被一再后移。 4 . 文本构筑在无法追根寻源的、 无从考据的文间引 语 ,属事用典,回声和各种文化语汇之上。由此呈纷纭多义 状。它所呼唤的不是什么真谛,而是碎拆。 5. “ 作者” 既不是文本的源头,也不是文本的终极。他 只能“ 造访” 文本。 6 . 文本向读者开放, 由作为合作者和消费者的读者驱 动或创造。 7 . 文本的指向是一种和乌托邦境界类似性快感的体 验。 仔细捉摸一下, 不难觉察出巴特
15、是借否定语言的终极 意义来否定神、 权威和理性。追求文本的多义乃至无不带 有强烈的早个+ 举用意。巴特宣布作者死亡,压低作家的 个人性, 是它g 周围的种种言语所遗 弃 . 或忽略,或贬斥,或嘲弄, 既与权 威无缘, 又被摈绝于权 威性机构(科技界、 学术界、 艺术界)的大门之外。而当某种 道白放任自流,游离于现实土壤之外,独往独来时, 它就只 能成为一种f 苹之载体,不管这一载体是多么的微弱。这 一肯定便是未士将揭示的母题。 本书怎样构成 一切都从这一原则出发:不应将恋人仅仅归结为一个 单纯的带有某种特殊症状的主体, 不妨设法让人听到他声 音里的某种非现实的, 即难以捉摸的东西。由此而选择一
16、 种“ 戏剧” 的方法, 它不依赖例证, 而是建立在一种元语言 (即关于语言的语言。一译者注)的行为之上。对恋人絮 语的描述被模拟演示所取代,而且道白被重新赋予其原有 的人称,B(I“ 我” , 以展示陈述具态, 而非条分缕析。这里呈 现的是幅肖像画,着重于结构的勾勒, 却不作心理描绘,和 盘托出一个讲坛:有人正面对缄默不语的对方(情偶)在温 情脉脉地喃喃自语。 1. 情 境 陈述(拉丁文dis-cureis),从词源上看, 是指东跑西颠的 动作, 是 来 回 忙 碌 走 门 路 耍 手 腕 ” 。同样, 恋人的脑子 也在转个不停, 不断想出新花招,又不断跟自己过不去。他 的话语总是呈万千语絮
17、, 一有风吹草动便纷至沓来。 这些语絮可称为情境。这个词不应理解为修辞格, 而应从体操或舞蹈的角度去把握;简言之,从该词的希腊文 原 文 去 理 解 不 是 “ 图解” ;它要比“ 图解” 生动得多, 是对运动中身体姿势的瞬间捕捉,而不是对静止对象的凝 神观照:运动员、 演说者以及塑像的身体:从伸展的身姿中 凝固的瞬间。正如为种种情势所摆布的恋人,他在近似疯 狂的运动中奔突扑腾,搞得精疲力尽,活脱脱一个运动员; 他眉飞色舞, 口若悬河,端的是一个演说家;他甘受摆布, 晕 晕糊糊地就进人了一个角色,煞像一尊泥塑。情境,就是忙 活着的恋人。 当人们在稍纵即逝的语流中辨认出过去曾经阅读过、 听说过或
18、感受过的某种东西时, 种种情境便会显现出来。 情境是被确定的(像符号一样) , 可待追忆(如某一景象或某 个故事) 。如 果 有 人 说 瞧 , 可不是吗?那语言情录我见 过。 ” 情境也就形成了。语言学家为了自圆其说, 用了一个 模糊的概念,称之为语感;为了构成情境,我们或多或少也 需要这样一种引导, 即恋爱感受。 文本的分布最终说来无关紧要, 或充实, 或单薄;行文 有时会出现语塞,许多情境的发展会中途戛然而止;尽管某 些情境确属恋人言语的范畴, 但并不能体现其精华:关于 “ 慵倦” , 关于“ 情景” ,关于“ 情书” ,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一篇恋人絮语就是由欲望、 想象和心迹表白所交
19、织而成。 原 文figure是个多义词, 既可解释为“外形,形象”等, 也可以解释为 “修辞格 倾吐这番痴语且生发出种种情境的独白者并不知道由此会 酝酿出怎样一本书;他尚不知道作为一个有教养、 有学识的 人是不该翻来覆去、 自相矛盾或以偏概全的;他只知道某一 时刻在他脑海里倏忽闪过的意念会留下痕迹,就像某种规 范留下的印迹(在过去,或许就是骑士风尚的规范,或是温 柔乡的示意图)。 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个人的经历去体现这一规范;不 论单薄与否,情境总该占有一席之地:就好像有一部关于爱 情的概论, 而情境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然而概论往往有 这样的特点,即多少有点空泛:一部概论,从根本上说就是 半规范
20、、 半投射的(或者说,由于规约,而成为投射的) 。关 于等待,关于焦虑, 关于回忆, 我们至多只能说出一个很有 限的补充说明, 以使读者得以捕捉它,补充它,删减它并传 给别人:游戏者围绕着情境传递着白鼬;附带提一下, 有 时持圈者在传出圈之前还多停顿一秒钟, 然后再传出( 本 书,从理想的角度说, 应 该 是 一 种 合 作 致 读 者 致情 侣合为一体” )。 写在本书中每一情境前的不是定义, 而是内容提要: Aiumentum的意思是:“ 展示, 陈述, 摘要, 情节概要, 编造的 故事” ;我再补充一条词义: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法的工 具 , 告示牌。这种提示要表现的并非恋人本身( 同样
21、, 既不 法 国 】7世纪女才子斯居徳莉(1607 1701)和她周围的一帮文人在文 学作品中想象并描绘出的爱情国及其中的条条爱情之路。 指 一 种 传 环 游 戏:参加者围半一圈, 相互传递一环, 由站在圈内的- 人琦在何人手中。 是他之外的任何人,也没有关于爱情的论述) , 而只是恋人 所说的话。“ 焦虑” 的情境之所以在此出现, 那是因为恋人 有时会失声呼喊我忧心如焚! ” ( 当然他不会去注意这个 词所具有的病理上的含义。 )就 像 卡 拉 斯 唱 的 那 样 怎 不叫人心烦意乱! ” 在某种程度上, 情境就是一个歌剧唱段: 就像人们往往用唱段的头一句歌词来命名它, 并由此熟记 并演唱
22、它一样( 比如 我愿生活在这梦幻中 、 哭泣吧, 我的 眼睛 等等) , 情境也是起源于语言重复造成的习惯性 痕迹, 正是这种痕迹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情境。 人们往往认为只存在词语的用法,而没有什么句子的 用法;实际上每个情境的核心都有一个句子,它往往受到忽 略(不曾被意识到) , 这句子在恋人的能指结构中有其自 身的法则。这个母句(我们仅在此作一假设)并不是一个完 整的句子, 或一个完成的信息。其能动原则并不在于它说 出了什么事情,而在于它发出什么音:这个句子,归根到底, 只是一个“ 句法唱段” , 一种“ 构成模式” 。比方说, 恋人在等 待情偶来赴约会时, 脑子里常常会闪现这样的句子不管 怎
23、么说, 这真扫兴他/她本该可他/她完全 知道” :本该干什么?知道什么?这些都无 关 紧 要 等 著名的希腊裔美籍女馱唱家, 曾主演过一百多部歌剧, 于1977年逝 世(19231977)。 能 指(signifiant)和所指Ugnifi)是结构主义一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前 者指符号的有声形象或书写下来的对等物;后者为符号的价值或意 义;两者互为依托。有关“能指”、“所指” 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 解释,读者不妨参阅 回忆 (今夜星光灿烂篇)的注释。 待” 的情境已经构成。这些句子相当于情境的模式,恰恰由 于它们是悬而未决的,有待完成的;它们表达出情感,然后 突然打住, 角色已告完成。疯狂的
24、, 从来就不是词语(它们 充其董是有点儿变态) ,而是句法:难道主语不是在句子的 层次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却又无处可寻或只能找到 语言强加于它的虚假位置?在情境的深处,有着某种“ 语言 的幻觉” (弗洛伊德、 拉康语) :被腰斩的句子往往保留它 的基本构成(“ 尽管你是假如你还要” )。由此 产生出情境的骚动不安:甚至最柔和的情境也免不了带有 因悬念引起的恐怖:我从中听到的是有如狂风暴雨般的“ 我 真想” ,这在修辞学上称作缄默加强法, 表示愤怒、 威 胁等。 2 . 序 列 在整个恋爱过程中, 出现在恋人脑子里的种种情境是 没有任何次序可求的,因为它们的每次出现都取决于一个 (内在或外在的)偶然
25、因素。碰到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偶然 事件(一下子“ 落到” 他头上) , 恋人总是出于自己想象的需 要 、 快感, 而身不由己地去挖掘自己的情境储存(或宝藏?)。 拉 康(Jacques Lacan, 1901 1981),法国医生, 精神分析学的锥要代表 人物之一。 原 为 拉 丁 文Quoeego, 游 、 出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史诗 伊尼德 第- 卷中描写海神被海上的风暴所激怒时发出的喊声广我真想 被引用来说明缄默加强这一修辞手法。 每一个闪现的情境都仿佛一个脱离了和谐曲调的单音 或是像缭绕耳边的某一个单调的旋律令人厌烦地重复 个不停。不存在任何逻辑来连接这种种情境或决定它们之 间的关系;
26、情境处于意群之外, 叙述之外;它们就像复仇女 神 , 骚动, 撞击, 平息, 再卷土重来, 偃旗息鼓, 并不比蚊子的 骚扰更有规律。恋人的表述( dis-cureis)并不是辩证发展 的;它就像日历一般轮转不停,好似一部有关情感的专业全 书(恋人的袭情有点像 布法和贝居榭 )。 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情境的分布呈发散型,而非聚合 型,它们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恋人道出无数情话,但并 不将它们纳入更高的层次, 写成一部著作;这是一种呈水平 状的陈述, 不带任何超验性, 任何拯救人类的宏愿或任何传 奇色彩(但却有很多幻想)。诚然, 对于任何一个爱情事件 我们都能赋予某种意义:产生、 发展、 消亡,
27、它可以顺着这样 的程式进行,人们也有可能会按照因果律或哲学上的合目 的性,甚至按照道德训诫的意图来解释它(“ 我那会儿真是 疯了, 现在好了,没 事 了 爱 情 是 个 陷 阱 ,得小心提防” , 等 等h 那是孝,尽 从 属 于 叙 述 体 个 ,从属于舆论, 而舆论总! 泠 激力量, 并迫使恋ffiW其乱纷纷、 毫无 布法和贝居榭XBomad t Pcuchet)是法国19世纪小说家福楼拜的 最后一部作品(未完成) , 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结成莫逆之交, 又得了巨 额遗产, 便潜心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学科的研究、 又 逐一加以屏弃。经历了这样一次“科学历险”之后,两人在失望之余,
28、 又回到了原来的老本行继续抄写。巴特引用这本书来形象地比 喻恋人对爱情领域中各种情境的探索,一本“爱情全朽。 目的的、 如脱缰野马般驰骋的想象, 抑止的结果不外是痛苦 的 、 病态的发作,但惟有这样,方能痊愈。( “ 发病,病势加 重 , 感觉痛苦,然后就过去了” )就像希波克拉底所论证 的病理过程:爱情故事( “ 历险” )是恋人为达到与社会的调 和而付出的贡品。 陈述,独白,旁白,则完全是另一码事, 它伴随着爱情故 事,却不知其为何物。这种陈述(以及反映它的文体) 的原 则就是情境不能排列,不能形成顺序,逐渐进展,并趋向某 一个目的(某个确定的布置) ,它们没有先后之分。为了说 明这里并不
29、是在讲述爱情故事(或某一个爱情故事)- 切寻找这种意义的企图自然也注定是徒劳的,有必荽 选择一个绝对无意义的顺序。我们将本书中情境的顺序 (这顺序无法避免, 因为书从根本上说只能是一种顺序)按 照两套互相关联的随意排列法来安排:名称排列法和字母 排列法。两种方法都是比较适中的: 一个是出于语义学的 考虑(在词典里所有的词中,一个情境至多只能接受两三个 词) ,另一个则是根据我们上千年的习俗, 即我们现有的字 母的排列。这样就能避免纯粹的偶然因素可能具有的诡 诈 , 因为偶然很可能会造成逻辑的序列;正如一个数学家所 说的那样, 不该“ 轻视偶然能够生出怪物的威力、假如真的 希波克拉底(Hippo
30、crates,约前46C 卜前377),古希腊医师,西方K 学莫 華人。提出“ 体液学说” , 认为人体由四种体液(血液、 粘液、 黄胆和黑 胆)组成,其不同的配合使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他把疾病看作是发 展巷的现象, 认为医师所医治的不仅是疾病.主要是病人; 重视对症 治疗及预后等。其医学观点对话来的西方医学有巨大影响, 出现那种情况的话,那么从某种情境的排列生出的怪物就 可能成为一门“ 爱情的哲学” ;而事实上我们所期冀的却只 是恋人语言的肯定。 3. 参 考 素 材 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构成了这里的恋人:主要的原型是 歌德的维特;我们还不断地引用各类作品(柏拉图的 会饮 篇 ,禅宗, 分析心理
31、学, 某些神秘主义者的著作,尼采的作 品,德国的浪漫曲) ; 也有偶然翻阅到的或从朋友的谈话中 采撷的片断; 自然, 免不了还要从作者个人的经历中寻找一 些合适的材料。 来自书本和朋友的材料,我们有时在空白处标出书名 或朋友的姓名。这样注明参考素材的来源并非为了显示权 威, 而是出于友谊;我并不祈求什么护佑, 只想通过行文中 表现出的对朋友或先哲的致意来重新唤起曾经吸引我们、 令我们心悦诚服并曾在瞬间赋予我们理解( 被理解?) 的快 感的种种事物。这样,我们的所见所闻便往往处于某种生 动的、 未完成的状态中。这种状态非常适合于恋人的陈述, 因为后者事实上就是对种种场景的追忆(书本, 经 历 正
32、 是 在这样或那样的场景中, 我们读到和听到种种有关恋人的 事情。如果说作者将其自身的“ 文化素养” 赋予这个恋人, 那么反过来,恋人也向他回赠了自己纯洁的想象跟学 识的正确使用毫不相干的想象。 目 录 罗兰巴特和他的 恋人絮语.汪耀进 1 本 书 的 问 世 . 1 本书怎样构成. 1 1.情境2.序列3.参考素材 “ 我沉醉了, 我屈从了” .1 身 心 沉 浸 柔 情 一 2.恋人之死3.无容身 之地4.曲解死亡一5.身心沉浸的功能 相 思. 5 相思: 1.远方的情人一-2.女性的倾诉3.遗 忘4.叹息5.把玩分离6.欲望和需 要7.祈求8.头被按入水里 “ 真可爱” .12 可爱:
33、1.巴黎, 秋天的早晨2.整体的不足 3.欲望的特殊性4 .同义反复 执 著 . 】 7 肯定: 1.爱 情 的 示 威 2. 想 象 的 力 董 与 快 乐3.力量并不在阐释者4.让我们重新开 始 鼻子上的疵点.21 变形:1.腐烂变质的痕迹2.看见对方俯首就 范一3.“ 骚狐狸” 4.对方的着魔5.“ 可 怜的小丫头” 焦 灼. 27 焦灼: 1.焦灼就像毒药一般2.原生焦灼 追 求 爱 情 .29 勾销: 1.两只鸽子2.获益与损害 可 怜 相 . 31 苦行:1.惩罚自己2.讹诈 无 类 . 33 无类: 1.无法归类的2.纯真一3独特的关 系 等 待 . 36 等待=1. 等待 2.
34、排戏3.电话4.幻 觉5.他/她在等待一一6.风流名士和妓女 墨 镜 . 41 掩盖: 1.慎重考虑2.双重自由3.“ 戴着假 面前进” 4.墨镜5.符号的分裂6.“ 爆 发” “ 各得其所” .46 安顿: l.残酷的游戏2.任何结构都是可栖居 的一3.可笑的和渴求的 絲. 灾难: 1.两种绝望2.极端环境 m. 箍牢: 1.欣悦与快乐2.爱情的厄运 心 . 心 : 1.欲望的器官2.心脑不-3.沉重的 心 “ 一切尘世的享乐”. 心 满 意 足 丰 溢 2 .相信至善 “ 我为对方感到痛苦”. 同 情 有 难 同 当 : 2.活下去! 一3.体贴入 微 “ 我想弄明白”. 理解: 1.当事
35、者迷2.走出电影院3.强制 手 及 一 4.解释一5.幻象: 明澈的梦境 “ 怎么办”. 行动: 1.要么这样, 要么那样2.徒劳无益的问 题3.懒洋洋 _ . 默 契 双 人 赞 2.谁是多余的人?3.对 手 “ 我的手指无意中”. 接触: 1.需要作出应答的是皮肤2.那像理发 师的手指 53 56 58 61 64 68 71 事件挫 折 烦 恼. 纯属偶然ti.因为 2.玛雅的黑幔 3.结构, 而 不 是 原 因 一 4.歇斯底里的事端 对 方 的 身 体. 身体:1.被分割的身体2.端详 嫌. 表白: 1.触摸2.慨念化的花言巧语 sm. 献辞: 1.恋人的礼物一2.因为我爱3.介绍
36、自己的馈赠4.献辞5.写一一6.印刻, 而 不是给予 “ 我们是自己的魔鬼” .91 魔 鬼 旋 转 的 飞 轮 2.复数3.顺势疗法 依 恋.94 依附: 1.恋人的依附2.反抗 丰 溢.96 付出: 1.赞张力2 .歌德对中伤他的英国人所 作的反击3.无谓的算计一一4.美 僵化了的世界.99 “ 隔 除 现 实 ” : 1.精 美 的 漆 器 2.泛泛的交 谈3.意大利之行4.权力系统5.玻璃 窗6.不现实与隔除现实7.在洛桑火车站 的餐厅8.事物的幼稚的反面 小说/戏 剧 .106 戏剧: 1.不可能的日记2.已经发生了的故事 76 79 81 84 切肤之痛.108 切肤: 1.“ 脆
37、弱” 部位2.开不得玩笑 难以言传的爱.110 写 作 爱 与 创 作 2.恰如其分一3.写作与 想象4.不能分割5.写作并非交换 幽舟.115 游荡: 】 .爱情的消失2.菲尼克斯一3.个 神话4.微妙的差别 “ 在你温柔宁静的怀抱中”.119 搂 抱 进 入 梦 乡2.从 一 种 搂 抱 到 另 一 种 搂 抱3.满足 想象之流亡.121 流亡: 1.流亡一2.哀悼形象3.忧郁一 4.双重的哀悼5.重新燃起 橘子. 125 恼火: 1.不知趣的邻居2.恼火 衰隐. 127 衰隐: 1.这是褪色的, 褪了又褪的2.严厉的f t 3.欲望4.衰隐5.声音6. 4 7.电话一8.听之任之还是接受
38、 过失. 133 过 失 火 车 2.“ 替自己着想” 就是过失 3.痛苦原有的单纯 “ 特定的日子” .136 节 曰 :1.盛宴2.生活的艺术 “ 我疯了” . 138 发疯 . 1.摘花的疯子2.看不见的疯狂 3.我不是另一个4 .摆脱一切权欲 “ 尴尬相” .142 窘迫: 1.意味深长的场面2.若即若离 格拉迪娃. 144 格拉迪娃: 1.迷狂2.反面的格拉迪娃 3.还是体贴入微4.爱慕/迷恋 蓝外套和黄背心.148 服 饰 梳 洗 2.模仿3.乔装打扮 认同.151 认同: 1.仆人, 疯子2.牺牲品和刽子手 3.“ 抢东西” 4 .投射 情景.155 情 景 情 景 的 残 酷
39、2.安排3阴郁的情 景4.恋人就是艺术家 未知.158 未知: 1.谜2.无法了解3.用;来界定 告诉我去爱谁. . 161 感应: 1.情感的感染2.禁止就是标引 消息灵通人士. 164 提供信息者: 1.混乱2.外界的秘密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167 不堪忍受: 1.恋人的忍心2.激情3忍耐 解决办法.170 出路: 1.封闭2.悲怆3.陷阱 忌妒.173 忌妒: 1.维特和阿尔贝特2.分吃蛋糕 3.拒绝妒忌一 4.忌妒者的四重痛苦 我爱你. 177 我爱你: 1. Szereek (匈牙利语: “ 我爱你” ) 2.没话找话3.呼唤4.“ 无法回答” 5.“ 我也一样” 6.共同的闪光7.次革 命8.我 爱 你 是 以 悲 剧 形 式 肯 定 人 生 9.“ 我也爱你” 10.阿门 恋人的慵倦.189 慵倦: 1.林神2.欲 望 1 3.欲 望 II4让 人精疲力竭 情书. 192 信: 1.我“ 想念” 你2.通信和关系3.不答 复 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