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公园设计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湿地公园设计方案 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建设规模:受污染河水处理量30000m3d 建设总用地面积:68万m2(其中集中净化区185万m2) 工程服务期限:20年 12编制依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2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2); (3)中华人民共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1996515; (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 (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2277号); (6)选址区域11000地形图;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3
2、1编制原则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 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节约用地,尽量不占用城
3、市建设用地,充分考虑绿化; (7)尽量采用节能材料; (8)建筑风格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与厂区周围环境一致和统一。132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东莞生态园下沙湿地公园,本湿地公园主要引东引河的部分河水,对其进行处理后作为南畲朗景观排洪渠生态补水,为南畲朗下游段提供洁清水源和促进水体流动作用,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湿地前处理系统,包括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设计; (2)湿地处理系统,包括湿地进配水系统和底部汇水系统设计; (3)污泥处理系统设计; (4)景观系统; (5)配套的道路、供水、供电和管理用房等设施的设计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
4、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
5、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并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体水质,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下沙湿地公园的表面流景观湿地是生态园东部区域生态景观的亮点,同时具有进一步净化水质作用。因而,下沙湿地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2)下沙湿地公园是周边镇区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位于东莞市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东邻东莞石排、企石镇,西邻茶山、寮步镇,南邻横沥、东坑镇,北临东江、与石龙岛隔江相望。周边镇区的雨污水部分排入生态园。生态园的水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边镇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建设下沙湿地公园,可以改善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统筹和集约六镇镇区各种发展资 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和高质的利用,
6、促进周边镇区发展。 (3)人工湿地污水资源化利用是东莞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下沙湿地公园应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态文明,遵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的、深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指标表 2处理规模与目标 21处理规模 本湿地公园的建设主要目的是集湿地污水
7、资源化利用与生态景观建设为一体的示范性公园。由于东引河的进水水质较差,需进行强化前处理。下沙湿地公园规划用地68公顷,由污水一级处理系统(占地3.5公顷)、垂直流人工湿地(占地15.0公顷)、表面流人工湿地(占地50.3公顷)组成。结合投资、规划用地面积的大小、出水指标的要求及示范作用等多因素考虑,确定本工程污水资源化处理规模为30000m3d,处理后作为南畲朗景观用水的补水。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由于东引河流域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都纳入了东引河,造成了东引河的严重污染。水质检测结果见表2-1。 表21东莞东引河河水水质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引河水质已经严重受污染,氨氮和总磷很高,水质指标数
8、值只比城市生活污水略好一些。 本湿地污水净化后纳入南畲朗排渠,南畲朗排渠作为生态园内景观水体,根据受纳水体功能、工程的示范性要求,同时考虑到目前该排洪区水质也受到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污染,水质发黑发臭,污染相当严重,为避免南畲朗排渠水质进一步恶化,对本湿地公园处理后出水水质目标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2)中的类水质标准。 具体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22。 表2-2进出水水质设计指标表(mgL) 3方案选择论证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本项目水质净化的对象是被污染的河水,水体中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低,需要净化的水量大,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
9、高,河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2)中的类水质。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出水水质目标要求、用地面积和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各种工艺都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应视工程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水质净化工艺,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且有利于水质净化的运行管理及减少水质净化的运行费用,保证整个水体水质良好,水质净化工艺选择必须做到:(1)水质净化设施出水水质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法规规定; (2)应充分考虑本工程进水水质指标和出水水质指标要求,经比较优先采用低能耗、运行费用低、基建投资少、操作管理简便的成熟处理工艺; (3)积极慎重地采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
10、、新材料 和新设备,在去除有机污染的同时,除磷脱氮也有较好的效果;(4)采用生态型新工艺、新技术,水质净化设施与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污染物去除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原则。 32处理工艺简述 321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是一种生物一级强化处理的技术。厌氧发酵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产甲烷四个阶段,水解酸化工艺就是将厌氧发酵过程控制在水解、酸化过程,水解反应过程中并未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只是在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污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被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大分子物质被讲解为小分子物质。因此经过水解酸化后,污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大提高。 水解酸化工艺放弃了厌氧反应中反应时间较长、控制条件要求过高的产甲烷发酵
11、阶段,而在水解酸化阶段后采用适当的后续工艺(如好氧生物处理),在经济方面和出水水质上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水解酸化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中,用水解代替初沉池,污水从池底进入,水解池内形成一悬浮厌氧活性污泥层,当污水由下而上通过污泥层时,进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被厌氧生物絮凝体絮凝,截留在厌氧污泥絮凝体中。经过水解工艺后,污水BOD5的去除率均为25%35%,COD去除率为30%40%,SS的去除率为70%90%。 322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在反应器内设置填料,污水经过充氧(或在氧化池底部鼓风曝气)后与填料相接触,使污水得到 净化。接触氧化池内装有填料,大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
12、形式固着生长与填料表面,少部分则以活性污泥的形式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特性,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作用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作用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接触氧化段,有机物由于好氧降解会继续减少,磷和氨氮的浓度会因硝化和聚磷菌摄磷作用,以较快的速率下降,硝酸盐氮含量却因消化作用而上升。预曝气池的设置,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有利于人工湿地合理修整运行参数,植物生长旺盛期可减少曝气,植物枯萎期增加曝气,使人工湿地越冬亦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有利于人工湿地负荷的降低,形成良性循环,减少湿地用地;有利于湿地氧气的供给,使湿地植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23辐流沉淀池 沉淀就是利用
13、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沉淀是废水处理用途最广泛的单元操作之一。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划分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平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及地质较差地区,可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竖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地下水们较高地区,一般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考虑到雨季东引河水含泥沙量多和处理出水标准要求高(类水标准),为防止湿地填塞,确保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的良好出水效果,结合本工程的处理规模,处理系采用辐流沉淀池。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1)人工湿地工艺原理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设
14、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基质)一植物一微生物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主要机理如表31所示。 SS的去除 SS中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颗粒的密度和大小变化很大,不同密度、大小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去除机理和路径。大块物质可通过隔栅去除。部分小颗粒物质可在水解酸化池沉降去除。在人工湿地中SS 的去除是相当迅速的物理
15、过程。主要去除机理为沉淀、聚集、表面粘附和过滤等。 BOD、COD的去除 湿地中的不溶性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湿地的过滤作用而被截留在湿地中;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生物降解过程主要是通过好氧和厌氧代谢得到降解,从而降低污水的BOD、COD。 氮的去除 大多数污水中N是主要成分。N在环境中以多种形式存在,有复杂的循环路径。TN由不同比例颗粒的有机氮、溶解有机氮、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N2和N20在N循环中很重要。矿化、生物吸收、硝化和异化(硝态氮到氨氮DNRA)是使氮的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物质平衡过程,N在同一个系统内循环,从而
16、致使N从系统中得到去除。大量的研究表明湿地中氮的去除路径主要为生物硝化一反硝化。N在湿地中的主要转化过程如表32所示: 表32氮的主要转化过程 磷的去除 无机磷是湿地植物必需的养分。废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变成植物的ATP、DNA及RNA等有机成分,通过植物收割而去除。物理化学作用包括填料对磷的吸附及填料与磷酸根离子的化 学反应,这种作用对无机磷的去除会因填料中Ca和Fe可与P043-反应而沉淀去除P043-因而除磷效果较好的填料非常重要,含钙质或铁质的地下水渗入人工湿地也有利于磷的去除。微生物对磷的去除包括它们对磷的正常同化(将磷纳入其分子组成)和对磷的过量积累。由于植物中植物光
17、合反应、暗反应交替进行,根毛输氧多少的交替出现,以及系统内部不同区域对氧消耗量的差异,导致了系统中厌氧、好氧的交替出现,使磷的过量释放和过量积累得以完成,这是常规二级处理方式所难以满足的。在湿地系统中磷有着一系列的变化形式。如表33所示。 表33磷主要转化过程 (2)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特点 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生态治污技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水流模式,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并能长期稳定运行;该法具有工艺先进、技术可靠、高效节能、简便易行、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周边环境的作用。 (3)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适用范围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特别适用于饮用水源保护和景观用水及中水回用工程,处理后的水可以排入饮用水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