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982100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 提倡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二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体现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同时本节内容和前面的第二章中的“化合物”和第三章中的“

2、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又有一定的联系。(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围绕着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核心知识点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从现象入手,通过讲授与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启发学生大胆假设,总结规律。之后从现象过渡到本质,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充分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让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能力目标: 在此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的学习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的能力。

3、 借助多媒体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合作的学习。 3、道德情感目标: 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4、,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选择性原则,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三、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第1节跨膜运输的实例等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

5、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生物膜模型的建构,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课将带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和科学家一起进行探索生物膜的结构。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

6、。建立一种由已知领域出发,自然引入到未知领域的导课模式,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二)传授新知1、科学家探究的历程:(可以多质疑,多一些过渡语,多用启发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生物膜的结构。比如,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6568,总结这些科学家的实验结论,教师只做引导。)(1)介绍欧文顿的试验和推论。19世纪末,欧文顿进行上万次的实验,限于当时的条件,对膜的研究只能从生理功能入手。他提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膜是由脂质组成的)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化学上有相似相溶原理。)(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

7、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的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结构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得到结论脂双层的由来。为什么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磷酸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4)既然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是双层的。那么,蛋白质位于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以及5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后,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

8、明治”结构模型(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构成)。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结构。否则细胞膜的一些复杂功能的现象将无法解释,比如,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胞吐现象等。(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6)对于生物膜的研究,科学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流动镶嵌模型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

9、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具一定的流动性。六、说课堂训练(重点是有关“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的题目)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课堂小结: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八、板书设计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组成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 2、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3、蛋白质分布:覆盖、镶嵌、贯

10、穿 4、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知识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初次的尝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把知识和习题联系,只是把他所知道的知识简单罗列,不能够体现出能力的训练。在上课中发现学生比较腼腆或拘束,声音比较小,表达不能到位。尽管本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也让我看到了闪光点:学生比较欢迎这样一堂自己是主角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