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报告国际税务筹划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案例报告国际税务筹划案例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典案例报告国际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案例1 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A国,并在B国、C国、D国分设甲、乙、丙三家子公司。甲公司为在C 国的乙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甲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乙公司;再由乙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D国的丙公司,乙公司利润率20% ;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B 国50% ,C 国60% ,D 国30%。该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甲公司以每匹布2800无的价格卖给D 国的丙公司,再由丙公司以每匹3400无的价格转售给C 国的乙公司,再由C国乙公司按总价格36000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
2、各国税负的影响: (一) 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 (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360000(元) 则对此项交易,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十360000=560000(元) (二) 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120000(元) 丙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180000(元) 则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合计 =100000+120
3、000+180000=400000(元) 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 560000-400000=60000(元) 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B、C、D 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2 A国的跨国甲公司在B国和C国有乙、丙两家子公。乙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300015150万元;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征收20的所得税。为逃避这部分税收,乙公司、丙公司将市场价值400万元和200万元的商品公别以250万元、120万元卖给了甲公司,以代替股息支付。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的避
4、税效应: (一)正常支付股利时的税负: 乙公司应纳税额150万元2030万元 丙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80万元2016万元 共应纳预提税税额:301646万元 (二)以商品代替股息支付时的税负:乙、丙公司将商品以低价售给甲公司,甲公司从中获得与股息等值的回报,乙丙公司因支付方式改变,且无盈利,既可避免所得税,又不必纳预提税。 案例3 甲国国内税法规定对其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须征收20的预提税;乙国税法则规定对其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征收30的预提税。同时为协调甲、乙两国税收利益,两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同类所得只征收5的预提税。今有丙国A公司贷款给甲国B公司,每年B公司需向
5、A支付200万美元的利息;为减轻预提税负,A公司在乙国租用一个邮箱,冒充乙国居民,使利息的预提税税度由20降为5。 这是利用邮箱方式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的一种方式。按A公司在两国的正常身份,200万美元利息应纳预提税40万美元;冒充乙国居民后,仅负担预提税10万美元。 案例4 A国甲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甲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B国的子公司乙,因为A国、B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B国乙公司又在本国市场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将此项专利转让出去。又知A国所得税税率为15%,B国所得税税率为30%,毛利率为20%,成本分
6、摊率为60%。 我们来分析这项专利权转让是否符合正常交易情况: 因为此项专利权无市场可比价格,可按组成市场价格来确定其价格。 组成市场价格=成本分摊率毛利率)转让年限/有限后限=4.8(万美元) 则A国甲公司应纳所得税=4.8万15%=7200(美元) B国乙公司应纳所得税=(10-4.8)30%=15600(美元) 共应纳税:7200+15600=22800(美元) 而实际上A国中公司收取了6万美元的转让费,其税负变为: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6万15%=9000(美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10万-6万)30%-12000(美元) 甲、乙公司共纳税额:9000+12000=21000(美元)
7、这是母子公司利用A、B两国税负不同,专利权转让又无市场可比价格;通过关联企业交易少纳税1800美元。 案例5 日本某公司在中国收购花生,临时派出它的一个海上车间在我国港口停留28天,将收购的花生加工成花生米,将花生皮压碎后制成板又返售给中国。按照中国税法,非居民公司在中国居留只有超过半年才负有纳税义务,这样,日本公司获得的花生皮制板收入就无须向中国政府纳税。 这是跨国纳税人利用海上作业,就地收购原料,就地加工,就地出售,缩短了生产周期,避免承担收入来源地纳税义务的典型例子。 案例6 西班牙一家服装公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一个机构,此机构负责为该服装公司搜集北欧国家纺织服装的信息。西班牙政府与荷
8、兰政府的税收协定中规定,此类搜集信息、情报的机构为非常设机构,不承担纳税义务。然而,该机构在实际运作中执行的职能已远远超出了简单的 搜集信息,并为服装公司承担了有关借贷和订货合同的谈判和协商,但因为该机构未在合同和订单上代表服装公司签字,因而荷兰税务部门无法据以对其征税。 这是运用假办事机构的办法,滥用税收协定的例子。通过设立办事机构,同时避免充当常设机构,既可获利,又逃脱了一部分税收义务。 案例7 A国某跨国公司甲,在避税地百慕大设立了一个子公司。甲公司向B国出售一批货物,销售收入2000万美元,销售成本800万美元,A国所得税税率为30%。甲公司将此笔交易获得的收入转入到百慕大公司的账上。
9、因百慕大没有所得税,此项收入无须纳税。 按照正常交易原则,甲公司在A国应纳公司所得税为: (2000万-800万)30%=360(万元) 而甲公司通过虚设避税地营业,并未将此笔交易表现在本公司A国的账面上。百慕大的子公司虽有收入,也无须缴税,若该子公司利用这笔账面收入投资,获得收益也可免缴资本所得税;若该子公司将此笔收入赠与给其他公司、企业,还可不缴纳赠与税。这就是避税地的好处。 案例8 A国中公司在B国、C国分设乙、丙两家分公司。A、B、C三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分别为35%,30%,30%。A国允许采取分国抵免法进行税收抵免,但抵免额不得超过同额所得按A国税率计算的税额。假设该年度甲公司在A国
10、实现应纳税所得额2400万元;乙公司在B国获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元;丙公司在C国亏损100万元。为减轻税负,甲公司采取了以下办法:降低对丙公司的材料售价,使丙公司在C国的应税所得额由0变为100万元。 我们来分析一下甲公司总体税负的变化: (一)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1. 乙分公司在B国巴纳所得税额: 500万30%=150万元 在A国可抵免限额: 500万35%=175万元 实际可抵免税额为150万元; 2. 丙分公司已纳所得税额和在A国可抵免限额为0。 3. 甲公司总体可抵免额: 150万元+0=150万元 4. 甲公司实缴A国所得税额: (2400万+500万)35%150万=86
11、5万元 (二)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 1. 乙分公司在B国已纳税额: 300万30%=90万元 乙分公司在A国的抵免限额: 300万35%=105万元 90万元105万元,可抵免限额为90万元。 2. 丙分公司在C国已纳税额: 100万30%=30万元 丙公司在A国抵免限额: 100万35%-35万元 30万35万可抵免限额为30万元。 3. 甲公司在A国可抵免总额: 90万+30万=120万元 4. 由于甲公司降低了对丙公司的材料售价,则甲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少为2200万元(2400万元-200万元)。甲公司应缴A国所得税额=(2400万+300万+100万)35%-120万=860万元这是跨国纳税人利用税收抵免来避税的例子,各国税率差异也是此种避税应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