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主要流派,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由此感悟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意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内涵;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人思想的异同,从而理解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掌握道家和法
2、家流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学法指导1.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2.建议学习本课时,注意联系语文课中相关的文言文课文,以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言论。 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编导学案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单元引言,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引入: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
3、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儒家思想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是我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时代。【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4-7,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1.阅读教材第一目“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注意“前言”、历史纵横等部分)A(1):简述“百家争鸣”的内涵。【1组学生板演预测】内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杂家、名家、兵家等十家。所谓“争
4、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论阔,相互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A(2):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由此你获得哪些认识或感悟?【2组学生板演预测】历史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斗、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5、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认识或感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6、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对“百家争鸣”意义或影响的其他认识:1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阅读教材第二目“孔子和早
7、期儒学”。(注意“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部分)A:列表简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组学生板演预测】代表思想内容孔子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政治思想核心思想为“仁”“礼”。提出“为政以德”,以“德”教化百姓,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政治思想主张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伦理思想提出“性本善”,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价值观念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荀子哲学观点政治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8、。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伦理思想“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发现:孟子与荀子,从不同方面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思想进一步接近社会现实与发展的需要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孟子和荀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1.核心: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观点提出人与自然之间
9、要和谐相处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反对天命鬼神说,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2. 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教育功能:孔子和孟子在人的个性形成上都肯定教育的功能,但论点不完全相同。孔子认为人的天生素质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不同而相差愈远。孟子是根据他的性善论肯定教育的功能。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都是生来就有的。不过孟子认为这些道德品质最初只是一种萌芽或端倪。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引证孟子只注章名)他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告子上)可见孟子所说的性善,并不是天生完成的仁德,而是形成仁德的先天素质,要想充分发挥天生素质,那就需要教育。
10、孟子就是这样以他的性善论来肯定教育的功能。孟子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否则人就不能成为人,而与禽兽差不多了。他说:“人之为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滕文公上)人的天生善性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形成并完善起来。孟子认为,教育可以超出禽兽范畴,提高人的价值,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孟子这个见解是很可贵的。孟子和孔子同样认为教育对形成人的个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孟子在说理上或论证上,比孔子显得更深化了。(2)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根据孔子的“庶、富、教”思想,对人民实施教育,是在人民生活富裕之后的事情。就是说,在人民经济有保障的条件下来进行教育。孟子在教育与经济关系问题上
11、谈得比孔子更详细、更深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他把政与刑的作用和德与礼的作用加以比较,认为德礼对于治理国家是最有效的,因为政、刑只能使人民不犯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礼教来引导人民,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从内心归服。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实施教育。孔子把政治和教育看成一回事,认为德政和教育实质相同。孟子继承孔子这一思想,并进一步作了发挥。他明确地区别了政治和教育的不同性质和作用。孟子说过:“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上)这就把国家办学校的目的说得更具体了。孟子这样明确地提出学校教育的政治意义,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3)教学方法
12、:培养道德习惯。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雍也)又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这说明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在道德实践上能保持继续不断前进的毅力,养成道德习惯。孟子曾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讨论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公孙丑上)孟子还作比喻说:“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告子上)孟子用庄稼的成熟来比喻道德习惯的形成,是颇为形象的说明。培养道德行为自觉。孔子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孟子着重论述了道德的责任感。他认为“任何道德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便要反问自己。总之是行为
13、的正当与否,行为的效果如何,都是要自己负责的,不能依赖别人,或归咎于别人。”“修己”、“修身”。是孔孟儒家伦理学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根本观念。今天我们应当吸取和发扬其积极方面的意义,使之成为道德教育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孔子讲“志于道。”(述而)就是要求学生把道德作为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而且能树立坚强的道德信念。所以孔子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形容坚强的道德信念,说明有坚强的道德信念,便可经得起严峻的考验。孟子提倡“尚志”,也是强调培养道德意志的重要性。有人问他“士何事?”孟子回答说“尚志”。(尽心上)又问怎样使自己的志向高尚?孟子回答道:“仁义而已矣。”孟子用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描写实践道德的坚定性,也就是说,树立了坚定的道德信念,才能抵制外来恶劣影响的压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孔子很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知识教育。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就是说,光有朴素的忠信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有关忠信的理论知识。孟子继承孔子这一思想,就是说,对于仁和义这两种道德的实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坚定不疑地去实行。孟子在这里提出对仁义道德的理性认识是很重要的,实行仁德,必须能够通权达变,不能死守道德教条。只要掌握仁义的根本原则,便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行各种道德规范。学思结合。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开动脑筋思索,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同时
15、,光思索,不读书,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孟子继承孔子这一思想,并主张敢于怀疑。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启发诱导:孔子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应当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在学生没有积极学习的要求时,不要勉强灌输知识。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这几句话的根本意思就是反对注入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孟子也很重视教学上的启发诱导。孟子告诉我们,正如大匠不因为迁就拙劣工人改变或废弃规矩;高明的射手不因为迁就拙劣射者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随便降低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应当将正确的、难易适度的道理诱导启发学生,使之主动努力地随
16、着教师学习。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孔子的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无的放矢。孟子跟据孔子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五种教学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尽心上)这里的君子很可能指的就是孔子。我们看论语中记载孔子对他的众多弟子的指导,大致符合孟子的这段描写。孟子认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当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我们今天还是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诸如教师、学生、环境、设备等等主客观条件来选定可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孟子首次提出和讨论教学方法
17、的问题。B:战国后期,儒学为何能发展成为诸子百家的大宗?【4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因: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并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得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1.有关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大宗的原因的其他认识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固然跟私学发展有关系,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私学儒家可开办,其他学派也可开办。儒学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是它对当时社会问题把握比较准,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所以成为显学。例如战国时代,列国争雄,战争不断,给人民
18、带来灾难。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那么战国就更无义战。反对统治者兼并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为了消除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又提出“定于一”的主张,希望国家统一。这不仅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且反映了人民的意愿。2.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不受重视的原因为:(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2)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3.阅读教材第三目“道家和法家”A(1):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5组学生板演预测】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
19、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可以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相依存、转化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认为世间万物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揭示】老子与庄子的区别:老子追求清静无为,庄子追求随心所欲。老子与庄子都认同道在宇宙中的本根地位,并发现通过内敛的思维方式能予以体认,他们由此向往原始、质朴的生活,贬抑造成文明的欲望和知识,对于充斥着异化现象的现实则权以柔顺处之。然而,老学偏于宇宙观的描述,庄学更关注人生论问题;老子
20、从宇宙学哲学推演出政治哲学,庄子则致力于阐发精神澄明之学;这种差异与老、庄的立场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还形成老子注重处世策略而庄子主张率真,老子出语严谨、规范而庄子出语汪洋、恣肆诸特点。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一者主要在政治上,一者主要在艺术上,并且合力铸就中国古代文化的内在超越性和外向柔韧性的特质。A(2):简述法家学派和墨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6组学生板演预测】学派及代表思想主张及影响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并主张变法革新;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21、节用”。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显学”。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1.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2.墨家为什么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1)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发展,大量小生产者应运而生,为其提供深厚的社会基础。(2)墨家主张反映
22、了劳动者追求平等、和平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使其产生共鸣。(3)“尚力”肯定了劳动者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受到他们推崇。【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彼此吸收和融合的局面。2.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与受到重用;文化上,学术下移,私人办学兴起。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至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主张为:仁;以德治民;克已复礼;有教无类。2.孟子(亚圣)
23、,主要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3.荀子(唯物思想家):主要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船民水;性本恶。三、道家、法家与墨家1.老子(春秋道家创始人),主要思想主张:道;无为而治;辩证法。2.庄子(战国道家代表),主要思想主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3.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法术势。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合作探究】 材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肚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
24、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摘自论语颜渊材料三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持认为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他在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材料四 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
25、。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则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以上材料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五 孔子学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1年,全球已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l所的速度增加。(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6组学生板演预测】
26、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5组学生板演预测】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三,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教义”的原因所在。【4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因:孔子的主张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者的需要。被接受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
27、;提供一门官场哲学。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4)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为什么说“儒家学说则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3组学生板演预测】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法家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实际上体现了法家的主张。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
28、意义。【2组学生板演预测】意义: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检测反馈】【1组学生板演预测】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6组学生板演预测】B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29、D法家【5组学生板演预测】D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4组学生板演预测】A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4、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3组学生板演预测】C点评:视学
30、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教学反思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感受诸子百家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及惠泽千年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确对待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灌输,师生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加强沟通和理解。教学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和了解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