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6929635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6君主专制在

2、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7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 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

3、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考点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9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0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1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的 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12

4、“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13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 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1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1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6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

5、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1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18.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 19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

6、加强进行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0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 21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2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3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

7、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 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BCD 考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5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2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A 宗法制度的核心特点就是嫡长子继

8、承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2D B项是表象,是对鼎器生活功能的叙述。D是本质,是对鼎器政治功能的本质反映。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3C 分封制度不是“行政区划”,具有行政区划特征的就是“郡县制”。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6. D “偶有特殊情况”是指君主专制被削弱。A、B、C三项都是皇权加强的表现,D项中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君主削弱的特殊情况,故选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7B 秦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一人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本题考查知识的识记与再认再现能力。 8C 依据题干

9、中“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信息,不难得出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这一结论,故选C。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理解及信息提取能力。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9D 公元前299年至280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初,公元前206年属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故选D。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10C A项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剥夺”的表述上。C项是本质反映。D项错在“弱化君权”的表述上。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11D “周政”、“周礼”均是指周代的礼乐制度。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12C A、B、D都是西汉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C项是西汉的创设,刺史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正式确立。 本题考查分析

10、理解的能力。 13B A项属于皇帝。B项是宰相的职能。C项由枢密使行使。D项由三司使行使。故选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14C 西汉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C。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15.D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C项是通过门第来实现、 B项是推选实现。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16A 唐太宗是古代封建君主,其意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D不符合加强君权,分割、削弱相权之趋势。C项错在中央权力下移,应是中央权力集中、 上移。 17D 特别注意材料中的“通判”这一关键信息,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同时设“通判”一职,也知

11、州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由上分析,可知此题选D。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及提取信息能力。 18C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削藩”即可选出。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20A 读懂材料的内容。材料是指不是由皇帝分封的诸侯而自己称诸侯的,将遭到共同诛灭。其目的是通过分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B、C、D三项与史实不符。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20D A项和B项履行监察职能。C项履行地方军权和行政权。D项是中央设置的分割宰相的军权的机构。故选D。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21B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到了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行使宰相权力的

12、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22C 明成祖时设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来,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但没有决策权。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为C.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23A A项是因为避讳汉高祖刘邦的“邦”字而改名;B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职权和强化皇权而改名;C 项是因为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在昌南镇烧制瓷器充作贡品而改名;D项是因为明朝面临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而改名。答案为A。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 24A 、与题意中的宰相职权不相符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5. B 明朝的六部行使的是行政权。故选B。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26B 内阁制是明成祖时设立的,故A项不正确。B项与张居正首辅地位很高相符。C项不正确,内阁的地位不高。D项不符合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