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6911288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邓连勇【内容提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听话能力。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施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体现。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

2、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浅析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中一向比较重视熟读、背诵的功夫,比如人们常常讲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说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读可以提高语感能力。语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文章、说话、写作需要理性的思考,但主要是依靠语感能力,这几乎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语感。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把朗读训练放在首要地位。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现状(一)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有近一半的课是在“寂然无声”中“悄悄进行”,

3、即使是“朗读”课,有的也没发挥“朗读”应有的作用,而是成为教师讲课甚至是公开课教学的点缀和附庸。这是因为教师对朗读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有“讲”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只怕“讲”得不够,“讲”得不全,唯恐朗读会占用时间,浪费时间。学生的读,大多采用默读的形式,而且多是在无目的、无要求、无指导、无反馈的情况下进行,这就大大削弱了阅读教学。即使是大力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朗读依然不被重视,人们开始关注是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至于老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样,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变。(二)朗读的内容严重失衡:诗歌、文言文有朗读,记叙文特别是小说、新闻等少有朗读,说明文、议论

4、文几乎不朗读。这是因为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诗歌、文言文短小,大多要求背诵,而且要考试,因而要“读”,值得“读”;记叙文,特别是小说,大多篇幅较长,“读”来耗时费力,会因此影响教师讲解;而说明文、议论文之类,内容枯燥费解,不宜“读”,不屑“读”。因而就有一学期下来,学生不知道这一学期学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主要在讲些什么等的现象。以学生最为重视的诗歌、文言文的朗读为例,学生的朗读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怎么说呢?他们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的任务,认为只要背下来了就行,至于读音及意思不大关注。(三)朗读的形式单调乏味。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大多采取齐读、顺次读,而有目的、有针对

5、性的指名朗读较少,更不必说其它形式的朗读了。采用齐读确实可以达到训练面广、气氛热烈、增强集体观念的目的,但用得过滥、安排不当,就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朗读水平,不利于对“滥竽充数”者进行必要的具体的指导,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顺次读,似乎参与的学生多了,但文章段落的长短不一,势必导致新的不均衡,而且轮到谁读,学生会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读,他们只关注自己所要读的文段、文句,把朗读当成是一种负担,其效果可想而知。(四)朗读的指导乏而无力。教师的指导大多停留在字音、有无增减字、语序是否正确等一般指导的层次,真正按普通话及所读文章内容的要求加以具体、规范的指导极少。另外,有的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低

6、,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甚至个别教师范读时也会出现误读、漏读、倒读的现象,缺乏感情、平平淡淡,起不到示范的作用。(五)学生的朗读水平令人担忧。如果以学生已学过的课文为朗读材料,以读音正确、句读清晰、不增、不漏、不倒读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就会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达不到一般的朗读要求,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会读得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更不用说感情的处理了。二、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一)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

7、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二)与考试制度有关。考试制度使得阅读教学出现了应试化的倾向,教师根据考点设计出大量的习题,反复训练学生。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篇目,成了老师教学的法宝。这种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割裂为美,把各类不同文章的阅读拘囚于“背景、段意、中心、特点”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三)与学生的生活有关。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四)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以讲代读,喧宾夺主。

8、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课前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这样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的主题作用发挥不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过余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因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五)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改革阅读教学。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1、忽视学生的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不必字字咬音,还可以有足够的回读思考的余地,能充分了解文字的意思,所以是广泛获取语文知识,拓展信息容量的一种重要阅读途径。 默读将使

9、学生尽可能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就开始讲解。对于默读很少涉及。因为他们认为那样会耽误时间,另外有些学生可能钻空子,他们不读书不思考只是作样子,那样教师对于学生不好把握,所以一般教学中就忽视了默读。2、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在由传统的教学观念转换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教师依然在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1)农村的教育设施普遍落后,教师不得不这么做。在偏远的农村,学生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或听别人讲来获取信息,如果你让他去查外国的历史背景、作

10、家作品,他根本无处可寻。因为他听(看)的少甚至没听过、没看过,这对于理解外国作家的作品难度就会很大,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讲。(2)应试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应试教育,所以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就必须讲。考试已经不再给学生排队,但是却给老师排队。个别学校将老师的教学成绩占到考核成绩的90%,这使得老师不得不对学生采取非常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主要就是教师的讲。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离开老师就不知道从哪开始入手,不会自主学习。3、阅读教学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是一种普遍现象,已不足为怪。大部分教师都是针对整体学生提问题(关于课文的分

11、析),如果多数学生能回答上来,就说明已经掌握,当然问题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思维的培养,致使考试中阅读部分学生答的还是很差。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4、在教学模式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创新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必须细听教师的讲解,无法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教学效果只停留在记忆和模仿的层面,创新性无从谈起。课外,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致使学生不能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这与应试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以上弊端,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朗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

12、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朗读、学会朗读,不断提高他们的读水平,同时也希望考试题能出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素质。三、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朗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正确、清楚的读音,如果读音不准确,必然影响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所以扫除字词障碍是正确朗读的第一步。字词没有障碍了,才谈得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技巧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

13、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一)针对朗读的要求,设立分层目标我们注意到每个学段对朗读的要求中都有这样几个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细品这几个词,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个层次的问题,同时,这三个词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既分层又紧密相关的整体。1、初读读正确。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教室内充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初读的同时,学生可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

14、碍。2、细读读流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思索,同时通过几遍的朗读,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读通顺。3、品读培养语感,读出感情。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学生已深入地领会到了作品的精髓与内涵,已和文中的人物、事物融在了一起,必然会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为文中之喜所喜,之悲所悲。(二)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

15、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2、朗读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不是少数学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以外,教师一定要

16、当好朗读活动的组织者、调控员,多抓学生闪光点,多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3、朗读要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言:“熟读

17、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朗读材料进行筛选,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内化于心”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篇进行反复朗读,在班内组织朗读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多朗读、积累,可暗示学生:“大家看某某同学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这段文章读下来,他还能很流利地背诵下来。”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三)朗读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朗读中的情感,比如在生活中一样,只能当它真正存在于朗读者和说话人本身时,才能流露与情调之中。假定强求朗读者本身所不存在的感情音调,就会造成虚假的热情、捏造的腔调。语文教学是包涵丰富感情的教学

18、活动,而朗读恰好是感情的喷发,所以在朗读教学过沉重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对于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本人对朗读材料深入体会,有透彻的理解,自己首先得到感染,然后通过清楚正确的读音、逻辑重音、生动的语气表达出来,以自己的感情打动学生,收到朗读应有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1、要处理好朗读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关系。朗读与理解、感悟课文内容都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而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进行感情朗读,它们不能孤立地进行,也无法孤立地进行。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

19、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线创设出特定的场境,这种场境有助于学生感情的酝酿,有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想,应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作品的几条及其变化,在朗读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而具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是现代社会中健全人格所不可缺少的,它将有益于学生一身的健康发展。(四)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重朗读的方式,灵活运用的手法。根据对话人物的性别、身份、性格特征的不同,让同学们烦别扮演不同人物的角色进行朗读,对于叙述语言则根据课文风

20、格的不同分别由全班或男、女分开齐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朗读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使朗读成为培养语感,学习语言,陶冶情操的艺术创造,艺术享受,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读中品、读中悟,通过读引导学生品味人生、感悟社会、培养高尚的情操,进而爱上朗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说语文是传承华夏文明的载体,那么朗读就是传递文明的火炬。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西部农村中学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高扬语文教学改革的风帆,大力推进朗读教学的发展。让孩子们在读书声中,读出成绩,读出信心,读出希望! 参考文献:1、中国教研交流 2006年第8期 2、语文教学参考 2008.103、中学语文教师 2006.7 4、语文教学大纲5、语文课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