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怀疑与学问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作者顾颉(ji)刚原名诵坤字号铭坚评价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二、字词积累1、重点字程颐(y)譬如(p)步骤(zhu)懒惰(du)塾师(sh)大儒(r)停滞(zh)虚妄(wng)2、重点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
2、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二、整体感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5.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4、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一)深层探究1.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第段和第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
5、段还写第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第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段,又写第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第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3.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第句提出论点,第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
6、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句举例论证论点。第B11B13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二)探究论证方法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7、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很有说服力。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第5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
8、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9、基本条件”;(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三)探究语言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
10、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
11、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二、写作借鉴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2.事理分析的透彻周密3.引用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三、课外积累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1.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2.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
12、,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3.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5.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6.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7.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陈献章)8.读书易,思索难,两者缺一,便都全无用处。(富兰克林)9.学问就是要你认真地去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学问就是辨别之术。(赫塞)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程颐(y)塾师(sh)流俗(s)随随便便(bin)B.譬如(p)大儒
13、(r)国难(nn)腐草为萤(yn)C.步骤(zhu)停滞(di)张载(zi)不攻自破(p)D.懒惰(du)虚妄(wng)凶险(xin)辨伪去妄(wng)解析:A选项“程颐”的“颐”读“y”;B选项“腐草为萤”的“萤”读“yng”;C选项“停滞”“滞”读“zh”。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懒惰解析:A项“辨论”应为“辩论”。B项“虚忘”应为“虚妄”。C项“锻练”应为“锻炼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D)经过、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B.怀疑
14、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控别4.读课文,写出下列加点代词所指代的内容。(1)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思考(2)这是谁说的。这: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3)都是这样产生的。这样:四个“常常(4)我们信它,因为它“是”。它:传说的话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表述不正确的一一项是(A)A.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学者要会疑。C.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D.学则须疑。解析:怀疑态度表述不科学,不能作为论点。阅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
15、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在
16、赤道,则。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书。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奇
17、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儆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成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次数和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些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
18、必能发现真理。(文章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前进。2第段中画线句中和“?”指,“!”指。疑难问题答案(真理)3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白转有关,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意思对即可得分)。”4.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举例论证(例证法),举生物学家密卡尔逊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大都善于从平常事情中看出问题,追究根求源,找到真理。综合性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1)定方向选书目
19、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作家:示例:冰心作品:示例:繁星春水(2)(有步骤深探究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示例:步骤一:网上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3)精阅读美汇报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
20、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真题体验(2015随州)名著阅读(1)阅读西游记选段: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21、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大战红孩儿或与孩儿斗法皆可)孙悟空三调(借)芭蕉扇(或调芭蕉扇)意近即可。(2)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可从故事情节、神话色彩、丰富的想象力、生动有趣的形象等方面作答。示例: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所以深受青少年喜爱。(意思相近,选择一个方面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