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教学设计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等;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列宁、斯大林等人物的讨论,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教
2、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上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个问题: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在和平时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造
3、成了社会不稳定。 列宁也承认:在和平时期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经济建设是一种错误。那么,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了什么样的危机呢?列宁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危机的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一新经济政策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列宁是如何来解决这些危机的呢?对,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大家在课本上可以找到,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1921年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划出来:(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3)
4、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为什么苏俄要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呢?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可以解决苏俄当时面临的危机呢?我们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对比就能很好的理解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新经济政策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解决了人民当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回应了人民的诉求,对苏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它的“新”主要体现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它是一次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水平,工业总产量则为战前1913
5、年的73。人们的生活得到逐步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苏维埃政权也因为满足了农民和工人的经济要求而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通上展示)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哪些启示? 1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一些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苏联的
6、建立 苏俄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同时,在列宁的领导,苏俄在政治方面也取得了重大发展。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由此,我们知道,我们常说 的苏联,它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那么苏联是由多少个加盟共和国构成的呢?(通过展示图片)大家看到课本下面的注释:1922年,苏联成立时,仅有4个加盟共和国,后来逐步发展到16个,因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并入其他共和国,最后是15个。所以,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构成的。那么,苏联最初的4个加盟共和国是哪4个呢?请大家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找一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成这些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的时间,
7、由此我们知道最早加入苏联的是8、5、6,它们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里只有三个,还有一个是这块绿色围起来的地方,它是外高加索联盟,后来解体为了格鲁吉亚、亚美尼来和阿塞拜疆。这是最早组成苏联的4个加盟共和国。 这里我们要注意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的时间界线。沙俄(二月革命前);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斯大林面对的苏联是什么样子呢?通过以下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来: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
8、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这说明当时苏联是一个工业落后的穷国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这说明当时苏联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如何来进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的设想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苏联工业化开始的时间是(1926年) 苏联的工业化主要是通过五年计划来实施的,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花了一百多年建设的
9、成果,为什么苏联仅仅用了十年就能迎头赶上呢?这跟苏联工业化运动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苏联的工业化运动有两个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2、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要走社会主义的新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第二个特点是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从积极 的方面看,是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里我就联想到了现在面对新冠疫情,相
10、信凭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的。好,回到我们课本上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危害就是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这给苏联带来的危害是非常深远的,在以后的课文中我们还会讲到。 下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就是当时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建设成就。苏联在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建设成就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来直观的感受一下。 四、农业集体化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落后的农业越来越不能适应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要通过农业集体化来解决农业
11、上面临的困难。农业集体化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措施是开展消灭富农运动和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讲到这里,我就想起了苏联当时的一个笑话:集体农庄庄员在河里捉到了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画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的高呼:斯大林万岁! 同学们,笑话仅仅是笑话吗?它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大家想想为什
12、么农民当时有鱼却吃不成呢?因为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被剥夺了生产生活的工具,)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这是农业集体化的危害。 那么农业集体化有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对,积极的方面就是它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五、苏联模式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是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苏联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是权力的高度集中。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因为是在斯大林时期创建的,也可以称为斯大林
13、模式。 苏联模式从积极方面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苏联模式的积极方面是很明显,对于苏联历史发展也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它的消极方面也是很严重的,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也成为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这个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政治上: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 经济上: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民生上:要重视民生问题,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我们这节课讲到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把它分成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通过思维导图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