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确掌握27种元素符号。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学生分析本
2、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 究及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教学资源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活动方式1、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 2、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1.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
3、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念(强调“一类”,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 学生归纳物质分类。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的基本思路:写出某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观察,找出其组成的相同点:含有共同的原子 由共同的原子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建立元素概念 讲解自然界中存在和人工合成的几千万种物质就由这100余种元素组成 阅读教材,初步认识元素对人类的重要作 用,了解常见元素在地壳的含
4、量 阅读教材,总结元素简单分类 阅读教材,总结元素符号的由来、书写规律,练习书写、记忆元素 符号 探究元素符号的意义 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 运用元素概念探究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练习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为了给元素概念建立预备知识,建议课上先复原子的构成知识,让学生说出氧、氢、碳等常见原子的核电荷数。 新课导入可以采取教参上说的方式,即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有关成分含量,指出这里的成分指的就是元素,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后,教师说出几种都含有氧原子物质的名称(如氧气、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等),让学生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板书或板演)。 学生观察上述物质
5、的符号,找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都含有氧原子;说出这些物质中氧原子的共同点-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这一点,学生可能出现电子数相同等说法,也可能说不出来什么,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引导)。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不论是氧气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水中、四氧化三铁中的氧原子、还是其它物质中的氧原子,核电荷数都是8,都属于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理,不论是氢气中的氢原子,还是水中、过氧化氢中的氢原子,还是其它物质中的氢原子,核电荷数都是1,都属于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物质中的碳原子核电荷是多少?总称是什么? 那么什么叫做元素呢?让学生给元素下定义,教师引导、规范,并
6、板书元素定义。 教师讲解目前人们发现的元素已有100余种,(这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下书后元素周期表中的100多种元素,暂不介绍周期表,只为了加深有100余种元素的印象)。就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包括自然界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共几千万种物质,例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还可以组成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等等。 学生阅读教材82页下半部分和83页上半部分内容,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氧、硅、铝、铁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也可借鉴教材图3-22做成图,让学生填空) 结合具体元素,说一说元素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是否含量越小的元素,其作用越小? 由前面板书的各物质符号(化学式)引入元素名称和符号怎样表示的教
7、学:表示氧原子的符号就是氧元素的符号,表示氢原子的符号就是氢元素的符号,。下面我们学习元素怎样用符号表示。板书题目。 观察教材图3-23,找出元素名称规律(文字部首规律),总结元素分类。(给学生指出,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外,还有一类是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 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上半部分内容,回答元素符号的由来、书写规律。 然后认识84页表中元素名称和符号,练习记忆和书写(但不要求当堂都记住)。 元素符号的意义教学,可采取探究式,教师给出一个学生熟悉的元素符号,让学生观察,说出得到哪些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点拨,归纳元素符号的意义,并板书。然后进行元素符号意义的简单练习。
8、元素符号意义教学后,学生阅读85页知识窗,通过讨论与交流,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练习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出指定元素(这是课标要求的)。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识,可按教材的形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教师先给出两组物质的名称(一组单质、一组化合物,在教材的第二组中再增加两种氧化物,如水、四氧化三铁等,为总结氧化物概念准备),学生写出它们的化学符号(化学式),然后让学生找出每组中各物质组成上的相同点、两组物质组成上的不同点(一组中的每种物质都只含有一种元素,另一组中每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教师引导:第一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单质,第二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化合物,那么,什么样的物质属于单质?什么样的
9、物质属于化合物呢?有了前面分析的基础,学生不难给出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 学生很可能说出的是单质和化合物粗略定义,即把纯净物说成物质。如果是这样,教师也要按学生给出的定义先板书,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定义,给学生说明为什么在单质、化合物的定义中应该说纯净物,而不说物质。(单独存在的每一种单质或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并将原先板书中的物质改为纯净物。 教师举例说明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中含有氧元素的那几种物质的化学式,找出它们组成上的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再比较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与硫酸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点-前三种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教师告诉学生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硫酸不属于氧化物。让学生给氧化物下定义,教师点拨、规范定义并板书。 教师告诉学生,硫酸属于哪一类,我们以后学习。 小结、练习、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