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快速跑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米快速跑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0 米跑说课稿米跑说课稿一、指导思想本次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 7 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进行快速跑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踊跃实践,从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和练习手段。二、教材分析50 米跑是典型的短距离跑项目,对反应性速度及跑的各环节衔接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小学就是学习内容,到了初中以后不仅是国家体质健康的测试项目,也是中考的考核项目,所以 50 米跑的技能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与我们很多的活动都息息相关。学习 50 米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快速跑能力,
2、通过快速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和速度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勇往直前、拼搏向上、互爱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初中快速跑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与技能,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快速跑的锻炼。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 7 年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初期,注意力受兴趣爱好的支配,他们好动,组织纪律性欠缺,身体素质与活动能力普遍较弱、运动技术与技能较差。但可塑性大,学习动作快,喜欢竞争,好胜心强,勇于表现。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来制定学习目标。1、运动参与: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2、运动技能: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 50 米快速跑技术。3、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的学练使学生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提高学生反应能力,达到促进学生身体活动的目的。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成功,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五、设计思路1、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2、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习思考,挖掘学生潜能。3、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学练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与竞争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4、创设轻
4、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达到教与学想互动,学与练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六、教学方法在教法上,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纠错法,简单有效的进行技术教学,采取师生互动法、游戏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学法上,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分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七、教学流程。本次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热身阶段,参与实践阶段,和放松评价阶段。一、在导入热身阶段里,课堂常规后,我安排了学生进行慢跑,慢跑的时候是成一列纵队进行圆形跑,并在圆形跑的过程中加入了游戏:喊数抱团。让学生在热身的同时,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这之后带领学生进行了徒手操,活动了身体各关节,使热身
5、准备更加充分,为后面的 50 米加速跑的练习打好基础。二、参与实践阶段在本阶段第一项学习内容为 50 米快速跑,我首先安排的练习是学生不同姿势的反应性起跑练习,在这里我通过引导,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起跑方式、小组内学生担当发令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采用学习过的站立式起跑进行练习,也可以采取背向或其他姿势的起跑方式,但需要注意的就是反应一定要迅速。通过这个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这之后我安排了跑的专项性练习,包括:原地摆臂练习、原地小步跑练习和原地高抬腿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 规范学生跑时的身体姿态,摆臂规范,脚前掌着地。有效的提高了摆动腿的积极摆动,加快了摆动频率。专项性练习后安排了 30
6、米快速跑,在此环节主要让学生体会起跑之后加速跑。通过引导、练习、交流、纠错,提高了学生起跑后加速跑的能力。在 30 米快速跑后,安排了 50 米快速跑。让学生体验全程的 50 米快速跑, 体会快速跑中各阶段技术的衔接, 强调了跑的过程中用步频快、重心稳,摆臂有力。在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 练习兴趣已经不如刚开始练习时那么浓厚。于是我在这里安排了第二项学习内容:游戏迎面接力跑。安排这个游戏是出于两方面考虑。1 是通过小组间的竞赛游戏,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再次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2 是紧紧围绕快速跑这个内容,希望通过游戏,能够巩固 50 米快速跑的效果,并得到延伸和提高。三、放松评价阶段在放松活动中我安排了两项放松内容,1 是两人间的上下肢放松。通过抖手臂,拍打腿部肌肉使学生身体得到放松。2 是请学生上来为大家说笑话,大家在哈哈大笑之后,心情愉悦,心理上得到放松。放松结束后,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并对练习情况作出总结。以上是我本次说课内容,希望各位专家评委对我不足之处,做出指正和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