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对话交流 拓展专业视野 全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案例仙降镇中学 陈旭海教材分析“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自然科学教科书第三册第三章声和光中第一节有关声现象的知识内容。这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从学生本身来说相当熟悉声的一些现象,小学也已经学习过一些声的知识,因此是比较容易接受这部分知识,这样教材中有关声音发生和传播的知识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启发探究设计的基础上让其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相互合作的愉快,激发学习的动机和乐趣,相信学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教学流程激趣导入 实验探究一 教师演示一 实验探究二 教师
2、演示二 知识小结 观看幻灯 教师指导进行 深化学生实验 学生互助完成 深化学生实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2、 探究能力目标: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在学生活动中不断强化与同学(他人)的协作意识.教学方法:启发式科学探究法。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
3、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营造平等、活泼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共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并参与对自身学习的评价,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收获和乐趣。教学过程:1、 新课引入师:自然界很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下面我请同学们来判断这些声音是由那些动物发出的。媒体:播放鹰的声音(图片) 蛙的声音(图片)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 生:钢琴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师:我们来了解贝多芬的一些情况吧提问:谁知道他耳聋后怎样感知声音来完成做曲的呢?(请同学大胆猜测) 看来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研究研究声音
4、。我们就从声音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入手吧。从熟悉的自然界声音到音乐,并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强烈要求解答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板书):一、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师:现在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通力合作,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1) 学生实验一:用一张纸、一根橡皮筋,半杯水,一个杯子,一个汽球,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2) 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你的发现。(用几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些展示)从贴近生活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它们的发声现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师: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很多的发声方法,那你们是否注意了发
5、声部位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他们都在振动。师:发声的物体总在振动吗?振动停止时物体会停止发音吗? 你可否用手中的塑料条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学生实验二:引导学生将塑料条压在桌沿边上,用另一支手将塑料条弹动,再用手将弹起的塑料条拿住,发音马上停止。板书:物体发声时总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师:出示音叉,敲击发声后问学生,你看出音叉发声部位在振动吗?生:没有或看不清楚。师:对,有些振动你是感觉不出的,(叫学生用手触摸)的确有振动。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在场的各们同学,老师们都能感受到音叉在振动呢?想一想知道的上来试试看。生:用球在旁边会被弹开。或放在水里会溅出水花。师:用一个小塑料杯套上,杯
6、子会跳动。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实验现象而寻找本质,并能对一些现象提出质疑的精神,能用发散的思维解决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不能是太难的,毕竟刚起步。 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一只手放在喉部,然后跟我一起将你们的研究结论一起读一次板(板书):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现在大家都知道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那么这些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生: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到声音。师:声音是以怎样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呢?下面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水波的样子。师:其实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与水波相似,叫声波,(配合多媒体)讲解产生听觉的过程。空气能传播声音,我们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7、以类比的方式来介绍波的形式是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板书):二、声音的传播1、 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空气师:除了空气其他物质能不能传播声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三:仪器:两个一次性杯子、一条棉线(1米左右)。组织形式:2人1组。实验方法:学生讨论自行设计,教师点评 师:请学生总结他们的实验结论。生: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师:其实古人早有将这个知识应用于“伏地听声”。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哪位同学能用老师手中的器材来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呢。生:上台演示。结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师:生活中有没有例子可以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的呢?生:回答。师:音乐捕鱼;钓鱼时不能
8、说话。请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能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哪些?生:略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引导下,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其效果让传统方法相形见拙,也体现了学习中 “以人为本”的精神。(板书):气体、液体、固体 通过以上的实验及例子有利的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如果没有介质它能不能传播呢?教师演示:(用真空演示器来演示)原来电铃真空罩实验效果不明显,所以改进后,用真空管中放置一个小型音乐器,其效果要比原来实验好些,更有说服力(板书):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宇航员为何要用无线电话进行交谈呢?现在有没有同学能猜出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感知音乐而完成作曲的呢?师:琴键振动通过贝多芬的身体振动传到
9、颅骨,引起颅骨振动和耳蜗壁的振动,传入内耳,便可产生神经兴奋(但这种途径是极敏感的)。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学习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回答和解释并不一不定完美,但学习更多的在于尝试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在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启发。师: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快慢是否相同?我们将声音的传播的速度叫声速。(板书):三、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3、关于声速的教学(自学引导) 让学生看媒体上显示的几组常温下不同物质的声速数据,讨论并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的声速情况。(阅读课本表格) 请大家仔细阅读表格,你能从中获取有关声速的那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获
10、取下面的知识点: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要比空气中的大 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通过自学和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很好培养学生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处理能力媒体:例1、有一根很长的金属管子,中空,里面装满水,甲同学把一只耳朵贴在金属管的一端,让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甲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第一、二、三声分别通过哪种介质传过来的。4、关于回声的教学让学生观看“回音”视频实录,体会回声的趣味性。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回声现象。 5、小结:让学生反思性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反思:1、 本节设计的出发点:在目前教改日新月异的大前提下,创新已经是
11、无可非议的事了。所以课堂形势应该多样化,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主探究。但因为初二学生刚刚接触探究,有很多行为习惯及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没有养成,从这样的现实基础出发,本堂课仍然以教师引导为主,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里所设计的学生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是学生可以自己找得到的,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觉得科学其实离生活很近,不会觉得科学高不可及,从而产生亲近感,并且在今后的探究中还可以提高他们动手实验的兴趣。未来社会的要求,不是只懂枯燥的知识,而更要求掌握一些技巧,并懂得应用和探究规律,懂得创新,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表述的,不是很具科学的说法和他们得出的结论,一般不要过份的纠正他们,不让他
12、们对科学产生畏惧感,是很重要的,是要长期做好的工作。2、 本节随堂实验中,强调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因为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起始阶段,所以恰当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有些较难操作的实验,我把实验步骤及方法讲得较为详细。随着教学的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限制和提示应相应的减少。3、 本节随堂实验中,还进一步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协调性,培养相互协作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未来适应工作要求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特别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协作,实验中,分组以二人一组为主要方式,讨论时,可让他们自由组合。4、 因为教学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是“声音”现象,相对而言较为熟悉,所以课堂上不必过多的陈述这方面的现象。但要一直强调“声音靠振动产生”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二个要点。而对于声速和回声的教学,在本节中较为简略。5、 以上是我本节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在教学中发现,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仍在不断改进中,在不同的班级中上课,教学的方式都应有所调整。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