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南朝交战,在其战书中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材料二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出北魏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有何影响?(2)根据
2、材料二,分析指出北魏应当如何正确“作出抉择”。思路解析:第(1)问,材料表明北魏太武帝用少数民族为“肉篱”进行作战,这种手段和“减贼”的认识,反映出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其做法必将引发深刻的民族矛盾。第(2)问,材料二是学者对北魏民族关系的思考,强调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尤其是正确处理与汉族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捐弃旧俗”,才能“获得新生”。参考答案:(1)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影响: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2)废除旧的社会制度与社会习俗,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方式与文化。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晋末年定居于华北的非汉族居民起义,旋即造成中国北部的四分五裂,自中国东
3、北至中亚的东方绿洲,自中国四川至山东,建立了许多政权。其统治阶层往往来自北部及西北部边境地区。于是,4世纪初开始了一个政治史上的混乱时期,直至439年鲜卑一部族的后人统一中国北部才告结束。这些居民或准确言之,其精英分子将本身固有的社会政治传统与广泛借鉴汉族观念及其体制的事物密切结合起来。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分析鲜卑族后裔“统一中国北部”的历史意义。(2)结合北魏初期的史实,指出北魏将“社会政治传统”与“汉族观念及其体制”结合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北魏统治初期的社会状况,即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回答第(1)问注意从历史进步性的角度分析北魏统一北方的历史意义。回
4、答第(2)问需要联系北魏初期的社会状况,尤其是拓跋珪等统治者参照汉族封建政权所推行的一些变革举措。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为北方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生产的发展,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初步基础。参考答案:(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例如拓跋珪在位时期实行编户;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兴办太学等。影响:促进了北方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拓跋部由游牧生活向农业定居生活的转变,有利于鲜卑族的汉化,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初步基础。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
5、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制度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户籍除一般人民的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
6、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中国经济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思路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可知 ,汉代户籍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的内容包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根据材料“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汉承秦制”可知户籍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异。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知,改革户籍制度是为适应小农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从加强统治角度
7、可以得出加强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和管理等。参考答案:(1)内容: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的内容包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户籍反映社会等级差异。(2)原因:适应小农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和管理;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赋税和徭役制度改革的推动。4.导学号05664015清朝我国西部出现了一次开发热潮,其中蒙古地区也有很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代初期,“蒙古耕种,岁易其地,待雨乃播,不雨则终不破土,故饥岁恒多。雨后相水坎处,携妇子、牛羊以往,毡庐孤立,播种辄去,不复顾。逮秋复来,草莠杂获,计一亩所得,不及民田之半”。康熙十年(16
8、71年)后,“口外始行开垦,皇上多方遣人教之树艺,又命给之牛种,致开辟未耕之地者皆成内壤”。至十八世纪,“今河南、山东、直隶之民,往边外开垦者多,大都京城之米,自口外来者甚多,口外米价虽极贵之时,秫米一石,不过值银二钱,小米一石,不过值银三钱,京师亦常赖之”。“蒙古游牧为生,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并且“由酬酢(交际应酬)而渐通婚姻,因语言而兼及文字”。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1671年以前蒙古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2)根据材料,指出清代蒙古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思路解析:第(1)问,“状况”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可分析得出政府推广先进生产方式,而内地人口又大量迁移至蒙古地区开垦田地,这是促使清代蒙古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原因。蒙古地区的开发促使蒙古地区大量土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蒙古许多地区人民由游牧生产过渡到农耕生产。参考答案:(1)状况:耕作方式粗放;粮食产量低(或生产力低)。(2)原因:政府推广先进生产方式;内地人口大量迁移至蒙古地区开垦田地。影响:蒙古地区大量土地得到开垦;蒙古地区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影响到北京市场的粮价;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蒙古许多地区人民由游牧生产过渡到农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