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屈原列传》(二)-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7180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屈原列传》(二)-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6《屈原列传》(二)-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屈原列传》(二)-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屈原列传》(二)-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6 屈原列传(二)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离骚者,犹离忧也B齐与楚从亲C被发行吟泽畔D明道德之广崇【答案】D【解析】A“离”同“罹”,遭遇,遭受。B“从”同“纵”,合纵。C“被”同“披”,披散。D.没有通假字。故选D。2下列各组句子,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亡走赵,赵不内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然亡国破家相随属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D使于齐,顾反齐与楚从亲【答案】B【解析】A“内”通“纳”,接纳;“绌”通“黜”,废,

2、罢免。B“被”通“披”,披散。C“濯”通“浊”,污浊;“指”通“旨”,文章的含义。D“反”通“返”,返回;“从”通“纵”,合纵。故选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模仿、效法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贫困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抢夺、夺取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答案】A【解析】B穷:处境艰难;C夺:改变,更改;D属:连,跟着。故选A。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出则接遇宾客遇:遇到B平伐其功伐:夸耀C明道德之广崇明:阐明D使使如秦受地如:到,去【答案】A【解析】A.“出则接遇宾客”意思是“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所以“遇”的意思是“接待”

3、。故选A。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污染C举贤以自佐佐:辅佐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祖先【答案】D【解析】D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意思是“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祖:效法。故选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答案】D【解析】A.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B.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C.明年,古义:第二年,文中指楚怀

4、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深入,古义今义均为进入事物内部或中心。故选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D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答案】D【解析】A项,“诡辩”,古义是“假话”,名词;今义是“无理狡辩”,动词;古今异义。B项,“颜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是“色彩”;古今异义。C项,“从容”,古义是“委婉得体”;今义是“举止行动不慌不忙”;古今异义。D项,“日月”古今同义,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故选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屈平之作

5、离骚邪曲之害公也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以浮游尘埃之外C顷襄王怒而迁之皭然泥而不滓者也D战于蓝田使于齐,顾反【答案】A【解析】A项,之,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因而。C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于,介词,在;介词,到。故选A。9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何故而至此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遂自投汨罗以死A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B【解析】何,疑问代词,什么。何,疑问代词,为什么。以,介词,用。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不同,也不同。故选B。

6、10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例句:短屈原于顷襄王A明道德之广崇B素善留侯张良C商人重利轻别离D举贤以自佐【答案】D【解析】例句“短屈原于顷襄王”中的“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诋毁”。A项,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阐明”。B项,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交好”。C项,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看轻”。D项,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贤才”。 故选D。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蝉蜕于浊秽复释去张仪厚币委质事楚时秦昭王与楚婚举贤以自佐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身客死于秦A/B/C/D/【答案】D【解析】“蝉”,名词作状语

7、,像蝉一样;“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币”,名词作状语,拿着礼物;“婚”,名词作动词,联姻,通婚;“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才;“和”,名词作动词,求和;“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忠臣;“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故选D。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答案】D【解析】A.被动句,“见”“被”表被动;B.被动句,“于”表被动;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D.定语后置句,“身之察察”即“察察之身”。故选D。13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

8、令见放为?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B方正之不容也C兵挫地削D被发行吟泽畔【答案】D【解析】例句为被动句,以“见”为标志,也是宾语前置句,“自令”为“令自”。A项,为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B项,“方正之不容也”意思是: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这是一个无标志的被动句,其中“容”含有被动的意思。C项,“兵挫地削”意思是: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占。此句为无标志的被动句。D项,“被发行吟泽畔”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叹。被:同“披”。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此句不是被动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被发行吟于泽畔”。故选D。14按句式对下列句子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9、)父母者,人之本也秦,虎狼之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离骚”者,犹离忧也A/B/C/D/【答案】A【解析】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判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是”表判断。被动句,“见”和“被”均表被动。被动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国内被郑袖蛊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被动句,“为”表被动。判断句,“也”表判断。被动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是被动句。故选A。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A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史记载屈原与春申君曾任左徒。B大夫,古代官阶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权力极大,屈原曾任此职。D币,在古代汉语中多指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后引申为作为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一切值钱的财物。【答案】C【解析】C项,“权力极大”错,三闾大夫是管理昭、屈、景三姓贵族子弟教育及宗族事务等的闲差事。屈原被贬后任此职。故选C。【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

11、9题。(15分)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忱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恍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12、,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B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

13、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B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C帝喾(k库):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D汤:周朝的开国君主。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差不多,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C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

14、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而生出怨恨。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答案】16D 17D 18B19(1)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2)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

15、: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反本”,是动宾结构的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劳苦倦极”和“疾痛惨怛”对应,“未尝不呼天也”与“未尝不呼父母也”对应,其后都要断开,排除A。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汤:周朝的开国君主”错误。汤,应该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周朝开国君主是周武王。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错误。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在离骚这首诗中颂扬帝喾、齐桓公、商汤、周武王,是为了讽刺当时楚国的政事,其根本还是对楚国的忧虑与热爱。故选B。

16、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指”,通“旨”,旨趣;“迩”,近;“见”,同“现”,表达。(2)“信”,诚信;“见”,被;“而”,却;“谤”,诽谤。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17、,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

18、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

19、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

20、流以吊屈原。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从上羽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以为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

21、年卒。时,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伶于后世乎?”谭曰:“必传,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2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于矣B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C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D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21下列对文中

22、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讲究文采,韵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B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谓君王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也指一年以春、秋、冬三次出猎为度。C法言,为扬雄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D大夫,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扬雄勤学好思,好古乐道。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喜欢深沉的思考

23、,喜好辞赋,不读非圣贤之书。后来,仿照经典进行创作。B扬雄积极入世,心系社稷。他跟随成帝游猎,认为排场过于奢侈,不是古代明君的射猎之道,并创作了校猎赋进行讽谏。C扬雄淡泊宁静,不为利禄。丁明、傅晏等人专权,那些趋附于他们的人,有的官至二千石,但他却起草太玄,用以自守。D扬雄作品问世,声名远扬。太玄法言等作品相继问世,虽然深奥难懂,时人仍然十分推崇,并且相信其能流传于后世。2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2)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24扬雄对屈原持什么样的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处世态度? (3分)【答案】20A 21

24、C 22D23(1)(扬雄)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2)扬雄看到先秦诸子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不相同,互相争锋,他们大致都诋毁圣贤之人。24对屈原的态度:扬雄敬佩屈原的才学,并写文章凭吊缅怀他,然而他不赞同屈原因不被世俗所容,而选择“投江而亡”的行为。扬雄的处世态度:君子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就去施展才华,如果时机不好就独善其身。【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而论点不违背圣人之教,如果遇到当政君王,并被贤人阅览,被他们称好。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扬子之书”与“文义至深”是主谓关系,不能断开,排除CD;“遭遇

25、”的宾语是“时君”,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法言并非“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文中“象论语”,是模仿论语而作。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时人仍然十分推崇”不正确,“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如今有利禄的学者尚且不能明晓易,又哪能明晓天玄?我担心后人只会用它们盖酱坛。可见,扬雄的文章、思想在当时并不被理解与推崇。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汲汲”,急切追求;“戚戚”,忧愁、悲伤;“徼”,通“邀”,要求,徼名:谋求名声;“不修廉隅”,廉隅:本指棱角,古代比喻品

26、行端正,“不修廉隅”指不故意修炼品行。(2)“舛”,相悖,不相同;“大氐”,大概,大致;“诋訾”,诋毁;“诸子各以其知”,指诸侯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其”,此处是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可知,扬雄敬佩屈原的才学,并写文章凭吊缅怀他,然而他不赞同屈原因不被世俗所容,而选择“投江而亡”的行为。结合“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可知,扬雄认为君子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就去施展才华,如果时机不好就独善其身。参考译文

27、: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年少热爱学习,不喜欢解经式地分析章节,训诂只是粗通而已,阅览群书,无所不读。扬雄为人朴素,处世宽缓温和,因为口吃,讲话不快,故而沉默寡言,喜好作深沉的思考,清静无为,没有嗜欲,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从前,蜀郡出了个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扬雄心里很敬佩,每每作赋时,总是仿照他的体式。同时扬雄感到奇怪的是:屈原的文章胜过相如,却为世所不容,他创作了离骚,自己投江而死。扬雄被屈原的文章感动而生悲,每次读的时候没有不痛哭流涕的。扬雄

28、认为君子如果得到机会时就大干一番,没有用武之地时,就像龙蛇一样蛰伏隐居,能不能有机遇是天命,何必要自己投水而死呢?为此,扬雄写了一篇文章,将文章从岷山投到长江里,以哀悼屈原。孝成帝时,宾客推荐扬雄的文章与司马相如的赋很相似,他跟从皇帝狩猎,游观奢侈,穷妙极丽,他认为过于奢侈、豪华、富丽、广大,不是尧、舜、成汤、文王实行射猎之道。因此,略作校猎赋进行讽谏。哀帝时,丁明、傅晏、董贤等人专权。依附他们的人,有的官至二千石。当时扬雄正在起草太玄,用以自守,淡泊清静。扬雄看到先秦诸子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不相同,互相争锋,他们大致都诋毁圣贤之人;虽然这些思想浅薄不深,但长期流传会影响大道,使一般人逐渐接受其

29、影响而不知它本身是不合圣道的。到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六国之事,历楚、汉,记麟止,与圣人记载不同,对正确与错误的看法与经书颇不合。因此常常有人问扬雄有关这些问题,扬雄常模仿经典之言回答,最后撰成文十三卷,并模仿论语,名曰法言。扬雄以病免职,复召为大夫。他的家向来贫寒,他又嗜酒,很少人去他家。刘歆曾经读过他的书,对扬雄说:“白白地苦自己!如今有利禄的学者尚且不能明晓易,又哪能明晓太玄?我担心后人只会用它们盖酱坛。”扬雄笑而不答。扬雄活到七十一岁,于天凤五年去世。那时,大司空王邑对桓谭说:“你曾经赞美扬雄的著作,它的书真能传到后世吗?”桓谭说:“一定会流传后世的。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而论点不违背圣人

30、之教,如果遇到当政君王,并被贤人阅览,被他们称好。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延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延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国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

31、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及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

32、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农三

33、家影响最深。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

34、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29请结合文本与离骚,简要概述贾谊与屈原二人的相似点。(3分)【答案】25D 26A 27C28(1)因此后来皇帝也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任命贾谊为长沙王太傅。(2)贾生多次上书,说诸侯的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

35、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29(1)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怀才不遇,才华横溢却被权贵排挤;(3)忧国忧民,二人的爱国情操影响深远。【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以能诵诗属书”是“闻于郡中”的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召置门下”省略介词“于”,应为“召置(于)门下”,“于门下”是“置”的补语,动补之间不能断开,且“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承前省略,不是“门下”,排除B。故选D。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

36、识的能力。A“农三家影响最深”错误,“农”改为“法家”。故选A。27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错误,由“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可知,文中没有体现“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只是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于是任命”错误,问鬼神与任命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疏”,疏远;“用”,采纳;“以为”,让担任,任命为。(2)第一个“数”,多次;“或”,有的;“稍”,逐渐。2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由“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

37、生发之”可知,贾谊才华横溢;由“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可知,贾谊遭权贵排挤,被天子疏远。结合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知,屈原也是才华横溢却遭小人排挤,在这一点上,二人是相似的。贾生遭人谗言被君王疏远,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他“既辞往行”也不愿向权贵低头;而屈原在离骚中明确表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由此可知,二人在为人上都是正直不阿的,绝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从“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文帝复封淮南

38、厉王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可知,贾谊处处维护中央集权;由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可知,屈原也是处处为国家、人民考虑。由此可知,二人都是忠君爱国的臣子。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宠幸喜爱。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绩是全国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调任他担任廷尉。廷尉就提到贾谊年纪很轻,但对诸子百家的典籍很精通。汉文帝就征召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每当诏令交下来

39、讨论时,各位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生却能一一对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生。汉文帝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他就升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兴起直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定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详细起草准备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来不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诸侯都必须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来的。因此天子提议想让贾生任公卿的职位。但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忌恨他,于是说

40、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纪轻学识浅,一味想独揽权力,致使很多事情都陷入混乱。”因此后来皇帝也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任命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已经辞别京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江的时候,写下一篇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作鵩鸟赋),一年多后,贾生被皇帝召见。当时汉文帝正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因此详细说明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一直谈到半夜,文帝听得入神,在座席上不知不觉移近了贾生。接见之后,文帝说:“我好久没见到贾生了,自认为超过了他,现在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所以让贾谊做他的老师。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做了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的祸患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多次上书,说诸侯的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没有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骑马,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非常伤心,认为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