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到隋唐盛世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到隋唐盛世 讲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超精解解透教材深化理解把握细节构建体系必修一 中国古代史第4课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到隋唐盛世知识点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280年)(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魏国:220 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蜀汉: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吴国: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三国的并立和结束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西晋的统治(1)八王之乱性质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
2、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以司马氏为首的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朽,加剧了社会矛盾)影响内迁少数民族卷入,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2)五族内迁时间:东汉末到魏晋时期。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遂开始了后来的孝文帝改革。(3)影响: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佛教在此时期发展迅速,取代儒家思想的主宰地位。几乎平均10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为
3、秦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长期的战争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且造成社会经济的破坏和倒退。知识点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的建立与统治(317420年)(1)建立: 西晋末年为避战乱,中原士族官僚和地主率宗族、宾客南下,史称“永嘉南渡”。318 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南北士族支持下称帝,都建康,史称东晋。 (2)士族统治:实行士族制度。成因: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2南朝的更替(420589年)(1) 东晋末年政治黑暗,贪污成风;剥削压榨严酷,大族占山封水,农民逃亡山林
4、;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420年,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2)此后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3江南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知识点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1)十六国出现: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2)民族交融北方少
5、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3)淝水之战原因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概况前秦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结果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战败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2.北朝(1)北魏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时间5世纪后期措施推动民族融合的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改籍贯。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6、其他改革:整顿吏治。规定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治绩优劣而定,并正式颁行俸禄制度。均田制。成年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亩。奴婢、耕牛皆可受田,故贵族富人仍能由此多占土地。均田农民的赋税负担,以一夫一妇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为调,粟二石为租。均田令适应了当时北方人口减耗、荒地和无主地大量存在的现实,起到了推动垦荒、稳定土地关系的积极作用。三长制。均田制实行稍后,又推行三长制。民户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是为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这项措施的实质是重建秦汉以来的基层管理系统,从在长期战乱中攫取了基层管理权的宗族首领、地方豪强手里收回权力,显著加强了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
7、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魏的分裂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4)隋朝统一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知识点四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
8、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2)统一: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后,杨坚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结束了西魏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恢复汉姓。另外废除九品中正制,全国推行均田制。(3)意义: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全国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的形成。正是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朝才获得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2隋朝的建设(1)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2)兴建洛阳: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9、3)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导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知识点五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2)统一: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唐朝统一全国。2唐朝前期的统治(1)贞观之治概念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注意法制,执法严明。 (2)武则天的
10、统治: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措施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结果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4)盛世唐朝的形成背景:从历史环境上看,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乱,百姓需要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从唐朝统治者来说,政治上,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经济上,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对外用兵有节制;文化上,大兴文治,兴学重教;民族关系上,采取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实现了边境地区的统一和安定,民族间交往密切。2.唐朝盛世的民族关系(1)概况民族概况结果与突厥东突厥东
11、突厥在隋末唐初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败东突厥,俘获其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后来,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重新建立政权,到8世纪中叶被回纥所灭,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与吐蕃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与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政机构,使那里与内地的联系日
12、益加强。 唐朝统治者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巩固。(2)作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3开放的社会风气(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3)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4.全面理解唐朝的对外关系(1)主要特点交往范围广,且有连续性。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
13、亚、西亚、欧洲、非洲等地。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逐渐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原因唐朝的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海陆对外交通发达。唐朝统治者具
14、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3)作用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通过对外交往,进一步推动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5.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 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其次,唐代便利的交通及管理制度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方便。陆路四通八达。海路开辟更多,有三条路去日本。并开辟了从广州越南海到东南亚,西亚及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唐在当时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中心。 知识点六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原因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
15、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2)概况: 755_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1)形成原因: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 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注意:藩镇的存在不是必然会削弱帝国的政治权威与统治力,并将其逐渐推向灭亡深渊的根源。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
16、与控制力。因此,唐政权不仅在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而且得到延续。3五代十国(1)唐朝灭亡: 907 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2)五代十国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3)周世宗改革:清除五代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拓展深化】1.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
17、和经验。(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3)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4)南方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南朝士族的衰落和寒人的上升 南朝时门阀士族仍享有种种特权,但生活骄奢淫逸,思想颓废空虚,政治上逐渐丧失统治能力。 由于门阀士族不喜任武职,寒人以军功作为进身之阶,南朝四代皇帝和将领功臣都来自寒门。为了加强皇权,皇帝们表面上优容士族占据高位,但有职无权。为了控制地方,寒人皇帝把宗室子弟封为诸王,以寒人为“典签”监视诸王和州剌史,位低权重,成了皇帝耳目。 3唐朝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1)民族政策:开明进
18、步,“怀柔”为主。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也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学习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唐朝是个统一和睦的多民族国家,长安则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民族间较少战事,和平交往是主流。(2)处理方式:措施灵活,方式多样。主要有:行政: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边疆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册封: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会盟: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