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题2.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真题练习2第3课6.(上海历史卷,5)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7(海南历史卷,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8(2009北京文综高考,13)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9.(四川,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
2、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10(高考海南单科,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11(全国文综一,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 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12(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3、”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13(上海历史,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14(2008上海历史,A组7)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16(2008北京文综,13)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6D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
4、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7B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8D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词语“元朝”,此题可用排除法,科举制开始形成于隋朝,排除A;殿试成为科举定制是在北宋,排除B;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9B 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10 D 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11 B 楚汉战争中项羽面临“四面楚歌”,最终战败,西汉建立后,吸取教训,故“楚歌”流行,所以选B项。12 A 刘邦的
5、话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很显然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13 C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糜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14 C 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且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16 B 可以从图上所表示的地理名称判断,如天竺,大食,新罗判断,这些是唐朝时期对这几个国家的称呼。由课本上的知识点可知: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同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亚欧许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