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参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参考教案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219 时间:2007-09-27 11:04:53 参考教案第二单元第 2 课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附:
2、作业纸设计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 用威严、 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 整体排山倒海, 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 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秦代的灭亡。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精选学习资料 - - - -
3、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的动态塑造形象。画像石在石头上雕刻形象对祖先的恭敬, 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石棺刻画在石棺上雕刻形象对父母的孝心, 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魏晋时期绘画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古巴比伦石柱上部为浮雕, 下部为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神化统治者, 维护权力。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 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雕塑狮身人面像绘画墓室中的壁画古印度印第安文明教学流程图: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教师用
4、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个人服务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5、- -第 2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 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4、学生思考并回答。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7、教师总结。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 20、21 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
6、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 。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10、完成“活动建议一。”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第二节课: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2、作品展示与比较: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注意: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可以按
7、照下面的表格进行。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塑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石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作品的意义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服务不同点直接间接3、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考分析),并指出,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4、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
8、生阅读教材的第22 页、23 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汉代部分。注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别用于什么地方。5、教师总结: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无疑是儒家的思想。从汉代开始,儒家的思想就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它所宣扬的忠、勇、孝、节、义也成为美术创作主要表现的内容。6、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4 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魏晋部分。7、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二”。第三节
9、课:(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上网或者查阅一些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知识)1、复习导入。2、教师提出: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已经知道了“礼仪与教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有哪些,那么在中国之外的其它地区情况如何呢?3、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5 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关于巴比伦美术作品的要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古巴比伦部分。4、教师总结,并且向学生提问,巴比伦的美术品所体现出的观念与中国哪个时期的观念比较接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5、学生思考并回
10、答(商代)6、教师请一位同学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来讲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其他同学补充。8、教师提问:古埃及的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修建这些建筑和雕塑?9、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5、26 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关于古埃及美术的要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古埃及部分。10、教师总结,回答前面所提问题。11、学生继续研究其它地区(古印度、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情况)。12、教师总结,并提问: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13、请不同的同学来回答这一问题。14、完成活动建议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了解在美术史上 “礼仪与教化” 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
11、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 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 甚
12、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 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 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 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 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 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
13、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 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观察内容: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社会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 “礼仪与教化”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 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 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 “孝子故事” 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
14、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观察内容形体空间关系轮廓色彩风格总结美杜姆群鹅图比较写实,正侧面无透视、平面化处理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 “礼仪与教化” 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
15、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
16、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 美术作品的功能、 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 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 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7、。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 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 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 而是权力的象征, 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 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 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 战国时期, 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 从汉代开始,儒家学说成为了官方认可的道德学说并成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
18、所以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围绕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忠、勇、孝、节、义而出现。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无疑是为了宣扬忠和勇,同时提醒人们防备入侵者。而画像石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祖先和死后生活的重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这与“孝”的思想不无关系。 这种思想也表现在当时在石棺上大量出现的孝子故事中。此外,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要求女性遵守特定的道德而创作的。在世界其它地区出现的美术现象与中国类似。比如教材中谈到的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上的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就是把这部法律以及
19、统治者本人加以神化了,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遵从它。 而古埃及的美术也是为了统治者法老服务的。 当时埃及的所有建筑、 雕塑以及绘画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同时,教材还分析了埃及人独特的绘画观念。此外,古印度的药叉女神和印第安文明的雨神分别是这两个地区有代表性的美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情况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的统治者普遍运用神话来统治国家,这从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就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教学建议本课主要是围绕着 “礼仪与教化” 这一主题介绍人类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思路一定要吃透。
20、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历史上所出现的一些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分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这个时期以及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主要内涵和处理手法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围绕这一主题来讲述。因为围绕这一主题便于教师就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2、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点明,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 在今天,我们靠法律与道德来维护社会秩序,
21、并且也有一些美术作品和影视作品表现惩恶扬善的思想。而在古代这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当然,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奠定了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这也是不可否认事实。 而美术作品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 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传自己的思想。3、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时间都花费在对某一个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名作品的讲述中。 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思考, 有一些作品可以结合教材, 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得出结论。 教师教学要以引导为主, 在适当的情况之下对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 4、教师不要压制学生的思维,例如用一些所谓的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看法, 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法, 可以让他们自己做适当的论证。5、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找一些介绍本课内容的影像资料有选择的给学生们观看。本课建议用 3 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分析从中国商朝到秦代的美术形态。第二课时主要分析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形态。第三课时讲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三节课的内容要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内容要相互衔接, 并且对中外的艺术要进行横向比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