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惯都要靠学习,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对我国现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状况来看,幼儿被包办与宠爱程度仍是上升趋势,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一些习惯较差的现象。有的孩子不按时作息,好睡懒觉,
2、上幼儿园迟到;有的乱花钱,好吃零食,既不卫生,又影响身体;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常哭闹,不合群,任性;有的孩子懒惰,不爱动手,常依赖大人等等。因此,教师与家庭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探讨良好的和教育界习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避孕药,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案例一:我班有个新来的插班生张明杰,他可爱活跃,一双眼晴黑得发亮,平时挺有礼貌的,刚开始来幼儿园既没哭又没闹,就觉得他挺懂事的,让老师省了不少心,可是当一个又一个小朋友来告状时,我才对他进一步地观察、了解。一次班上高铨呈戴了顶帽子来园,课间他把帽子放在自己的书包里,一上课,两个小朋友就过来跟
3、我说:高铨呈的帽子被张明杰扔在了窗外,我就叫张明杰过来,还没等我开口问,他就说:“老师,以后我不这样了。”又一次,小朋友下课后都去上厕所,我也跟着去看管幼儿在卫生间的纪律,进教室时竟发现张明杰把王洋压倒在地上,看到我就立刻站了起来,我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也说不出来,只是很快认了错。后来跟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张明杰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常年由爷爷奶奶带着,老一辈们特别溺爱有时看到孩子的不好举动还觉得挺有趣的,不去制止反而觉得孩子聪明,这就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孩子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这些举动带到幼儿园,就对其他的孩子形成了攻击性。我们教师就通过与家长交谈,让家长知道孩子这种表现的危害性,尤其现
4、在都是独生子女,会造成家长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因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差,其攻击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还主要依赖于外部因素的约束,所以家园应统一教育要求:1、重视成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它要求成人自身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具有攻击性。并通过成人的教育使幼儿形成对有关攻击行为的正确认知。2、在活动中创设条件、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幼儿的攻击行为有自己年龄阶段的特点,即以工具性攻击点优势,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而是为了一些外在的目的,如抢夺玩具控制别人等。攻击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鉴于上述特点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
5、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另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3、运用恰当的惩罚方式惩罚应该及时,使幼儿的攻击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惩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4、允许幼儿合理的宣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允许幼儿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来取代攻击行为,从而维持幼儿心理平衡。5、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逢我控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使幼儿自觉地
6、减少攻击行为。我们将取得的良好效果及时告诉家长,督促家长在家里要坚持不懈。孩子父母与长辈之间要相互配合,在我们老师的摊牌提醒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孩子渐渐地不再欺伤弱小幼儿了,还很乐意为集体服务。案例二:我班有个叫高铨呈的幼儿,也是中班插班进来的,一开始他拉动作就特别慢,课间小朋友都已上完厕所回活动室了。可他才刚进厕所门;中午别的幼儿都已躺在小床上了,他在座位上外套还没脱下来,要老师帮忙才能完成,无论老师怎以催,他老是一副慢吞吞的样子。经教师了解,他是外婆一手带大的,为了带着方便,不尿裤子,去年还在用尿不湿呢,可因为这外孙会念几首古诗,外婆就认为孩子很聪明带得很好。于是教师就与他的外婆进行沟通,
7、让老太太明白一个孩子不仅要在学习上努力,而且自理能力、遵守规则的习惯,爱劳动等对幼儿的成长都是很重要的。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对像高铨呈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幼儿总结出一些有效方法,如:榜样法、激励法、游戏法。通过教学活动实践等等。家园合作是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配合,良好的沟通。沟通教育的态度与方法,达成教育的一致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育,高铨呈的自理能力明显有了提高,教师希望与家长继续努力配合,逐渐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能干的小男子汉。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自律”与“他律”的相互结合与转换。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巩固已有行为技能,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自觉性,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有句格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