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572791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外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通过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早期国家的讲述,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3、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能掌握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和私有制、阶级分化的出现;4、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时代特征2、夏商周的

2、演变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难点: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课程导入】这节课我们讲中华文明的起源,那大家知道什么是文明吗?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在这节课的讲解中,大家可以清楚地了解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诞生。【课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 图一图二1、旧石器时代的定义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很明显,图二中的石头棱角分明,不再是图一中那种自然光滑的样子,它们是经过人为磨制而成的。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

3、即为石头向石器的转变。石器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我们将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2、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具有代表性的是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和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思考题:观察课本第2页的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他们的分布既分散于全国各处,又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3、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状况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和元谋人除了学会用打制的方法制作石器之外,还学会了用火。他们用火来驱赶野兽、照明、取暖等等。他们还从事渔猎和采集

4、活动,过着群居生活。4、总结: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特点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在生产生活领域,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可以用打制的方法制作石器,并将这些工具用于采集和渔猎,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的含义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存在明显的区别,根据图片下面的对比表格:生产工具形状用途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锋利、粗糙采集、渔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精细、尖锐农作生活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从课本第3页中国新石器

5、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在国内各个地方,这也是课本上所说的“多元一体”的分布特点。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存阅读课本3-4页新石器时代部分内容,根据书中所讲进行总结,完善表格。代表性文化遗存特征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代替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又称为“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良渚文

6、化4、新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为主,长江流域的人们以种植水稻为主,而且还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5、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观察课本第3页的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以及材料。姜寨聚落是新时代早期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材料中对其氏族公共墓地以及随葬品的描述,反映出新石器时代早期母系氏族公社的状况尚未产生贫富分化,氏族社会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剩余产品积累;良渚

7、文化中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贵族墓葬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社会分化加大,部落出现权贵阶层。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两百万年的历史。在这两百万年里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的转变,父系氏族社会中阶级分化的加大,部落中权贵阶层的出现,表明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三、课堂总结3、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课时二】三皇五帝与夏商周一、三皇五帝时代1、三皇五帝分别指什么(1)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

8、等人作为“三皇”。阅读课本第5页的史料韩非子五蠹,了解燧人氏(钻木取火)和有巢氏(教会族人建造房屋)。(2)五帝:黄帝五帝之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华夏始祖;颛顼、帝喾尧、舜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禅让制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股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2、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即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二、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

9、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思考:夏朝为什么由部落转变为国家?答:首先,我们要明确部落和国家的区别。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夏朝社会虽然依旧是聚族而居,但除了对本部族生活的地区进行统治,还对其他地方的非本部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对区域的统治不再只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因此夏朝为国家而非部落。2、发展(1)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夏朝国家管理机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上,对夏部族生活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10、(3)文化成就:夏朝历法夏小正夏小正中记载了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农事等内容。3、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打败夏兵,将夏桀放逐至南方,夏朝灭亡。灭亡原因: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4、夏朝真的存在吗?(1)存在。夏的核心区域就在豫西和晋东南部。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尚书诗经和夏本纪里均有记载。与此同时,在考古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2)不存在。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苏联学者刘克甫则认为,一个民族的“ 自我认证 ” ,需要有文献做证明。同时“这些文献必须是书写而非口传的,是当

11、时的记录而非后来的,是用本民族语言写成而非其他民族语言写成的”。目前并未发现有关夏朝的此种史料,无法证实夏朝的存在。面对史学界的争论,我们要秉持何种正确的历史认识观点呢?历史事实需要考古、文献等史料进行科学论证和逻辑推演,随着史料的不断丰富,我们对历史事实会有更贴近于真实的认识。三、商朝1、商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建立者:商汤(3)定都:毫2、商朝的发展(1)盘庚迁殷思考题:阅读材料,思考盘庚迁殷的原因。“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尚书盘庚篇“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答:这两则材料的意思分别是“现在我们的臣

12、民由于洪水动荡奔腾而流离失所,没有固定的住所。”和“自中丁帝以来,废除嫡长子继位制而拥立诸弟兄及诸弟兄的儿子,这些人有时为取得王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诸侯没有人再来朝见。”这说明盘庚迁殷的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和商朝内部“王位纷争”不断。商朝建立后,中原屡有洪灾,贵族内部多次发生争夺王位,国力一度衰弱,国都一再迁徙。直到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才得安定,后未再迁都。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朝。(2)商朝国家机构在中央:商王为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在地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由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3)文化成就甲骨文:考古学家在河南

13、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内容主要为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青铜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还出土大量青铜器,如四羊方尊等,造型雄奇,纹饰华丽。3、商朝的灭亡(1)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王伐商,双方于牧野发生大战,史称“牧野之战”,商军溃败,商纣逃归,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2)灭亡原因根据材料:“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尚书无逸思考商朝灭亡的原因。答:这则材料的意思是:他们生来就安逸享乐,不懂得耕种收获的艰难,不知道普通百姓的辛劳,只追求纵情享乐。这

14、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和贵族奢侈腐朽、荒淫无道,这使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引起公愤,商朝灭亡。补充:此外,又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民,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四、周朝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王伐商,双方于牧野发生大战,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2、发展(1)政治制度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诸侯隶属于天子,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思考题:阅读材料,思考西周分封的对象和特点“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

15、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答: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即课本上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同学们可以看第6页的西周分封示意图:图中的燕、鲁、晋、卫即王族的封国;宋为殷商贵族的封国;齐为功臣的封国。分封制在周朝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呢?怎样评价分封制?首先,分封制可以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是,受封诸侯卿士并不直属于国王,这样易形成地方

16、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除了实行分封制,西周还采用了宗法制来与分封制一同巩固统治。宗法制宗法制中的“宗”代表祖先,大宗率领小宗,拥有主祭权利。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相对概念。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又是诸侯的大宗;诸侯在国内又是下层卿大夫的大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由上图可以看出,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

17、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宗法制作为分封制的补充,它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作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礼乐制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所制定的“周礼”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之外,还有吉、凶,军、宾、嘉五礼,即有关祭祀、丧葬、军旅、朝觀盟会和婚冠喜庆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宫室、衣服、车马等礼仪等级规定。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

18、应的舞乐,其核心内容是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周朝礼乐制度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很多内容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经济农业: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工具:以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为主,极少使用青铜农具。井田制:为西周的土地制度,因土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道路疆界划分,形似“井”字而得名。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9、,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井田制的内容:周王将土地分配给领主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把距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以田为单位分给和统治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即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他们各自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成千块、上万块地留给自己,叫“公田”,驱使奴隶集体耕种)由于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有学者却认为,井田制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手工业青铜铸造业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3、灭亡“国

20、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即“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周厉王出逃,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即称为“共和执政”。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公元前71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下节课我们继续讲东周。五、课堂小结从夏朝到商朝再到西周,也是奴隶制社会由兴起、发展到鼎盛的过程。期间经历了由禅让制到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国家机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进步。这也为之后步入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课后思考:夏商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相似之处:夏商周三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天子暴虐无道,人民奋起反抗。启示:统治者只有广纳贤才,勤政爱民,才能更好地维护统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